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从6mm的小息肉,发展成肠癌,需要几年?

2023-05-01 16:27   医世象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三十几岁的人也有不少人长的有,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

46岁的刘先生,体检发现数个肠息肉,其中一个大的约有6mm大小,当时因为清肠药的原因没有切除;医生嘱咐要择期切掉并定期复查;由于也没有什么症状,刘先生慢慢就忘掉了;

前段时间,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肠息肉可能会癌变,于是才想起来要复查,就预约了肠镜,结果就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而他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下图),后病理证实为: 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

99021682849758887

这个早癌,其实在一年前还是一个很乖的息肉,如果当初就做一次肠镜切掉它,就没有癌变的机会了。

我们很多人在做肠镜时候,都可能发现有肠息肉,有的医生说不用切掉,有的医生说要格杀勿论,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1. 先说说什么是息肉?     

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准确一点说,大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 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91251682849758969

肠息肉

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 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

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

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肿瘤性息肉的特点有哪些?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无需过分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100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100%。       

2. 肠息肉一定要切吗?不切会有啥影响?   

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

不过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混合状腺瘤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更要注意的是家族性息肉病,其癌变率几乎100%。

因此,一般建议一旦发现肠息肉,都要切除并做病理检查。

95471682849759133

肠息肉

3. 肠息肉切除后就可以“一劳永逸”吗?

答案当然是“不”!

很多患者经常来问:“我明明切除了息肉,为啥还是得了肠癌?”这就是因为即使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遗传因素不会改变,所以仍然有复发的可能。

因此,即使切除息肉后,也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复查。

那么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呢?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患者,也应该增加复查频率。

4. 是不是每个人都长有肠息肉?     

也不是。

肠息肉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但三十几岁的人也有不少人长的有,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或者是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的人。

有时候一天做了22个肠镜,发现10个患者有息肉,息肉发生率超过45%,偶尔某天可能一半还要多!

据统计,35-49岁,检出率为10-30%;超过50岁的人群中,检出率可达30-67%。

也就是说,超过50岁,几乎一半的人都长有这个定时炸弹。 肠息肉要演变为肠癌,需要5-15年的时间,平均需要10年左右。

55岁以后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它癌变之前切掉它。那就是40岁之前做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的高危人群,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第一次肠镜检查。

这个时候,它往往还是一个良性的息肉,在肠镜下就可以轻松干掉。

5121682849759360

肠息肉

因此,我们建议患者,如果35-40岁,还没有做过肠镜的话,应尽快做一次,不管有没有症状!

复查也很重要     

发现肠息肉切掉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了,原因在于:

1、一次肠镜可能由于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医师经验、设备等的影响等),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2、喜欢长息肉的人还会再次长出来;

3、由于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有可能“枯树发新芽”;

因此,切除后,要进行定期复查。

具体如何复查,也可参照下表:

51941682849759442

文章来源:胃肠病、医世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绒毛状腺瘤,腺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管状腺瘤,小息肉,肠息肉,癌变率,家族史,肠癌,肠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