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同髂腹股沟入路相同的方法,可以沿髂嵴行骨膜下剥离,将腹肌从髂窝的附着处剥离,显露整个髂窝。
骨盆、髋臼骨折类型复杂,多数为高能量损伤导致,常伴有严重合并伤,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其治疗历来是创伤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效的术中显露及良好的复位固定是手术治疗的关键。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髋臼骨折中常用的几种手术入路及其操作技巧。
读前必看!常用的手术入路
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改良的 Stoppa入路,髂股入路。
后入路: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经大转子入路。
扩展入路:扩展的髂股入路,经转子的“Y”形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入路+ Kocher-Langenbeck入路。
Tile2003年提出的手术入路选择路线图:
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Tile2003)
骨折类型
入路选择
髂耻隆突上方的骨折
髂股入路
显露耻骨联合
和方形区的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改良的 Stoppa入路
后壁和后柱骨折
Kocher-Langenbeck
入路
横行伴后壁骨折
Kocher-Langenbeck
入路
或经转子入路
单纯的横行骨折
根据骨块的旋转情况决定
T形骨折
视具体情况决定,
可选择前入路、后入路,
或前后联合入路
双柱骨折
视具体情况决定,
可选择前入路、后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
以及扩展入路等
手术入路选择方面应遵循的规律
没有一个入路可以显露所有的骨折类型,术前正确的骨折分类对最佳入路的选择非常重要。
骨折的类型决定手术入路。
前柱、前壁骨折需行前入路。
后柱、后壁骨折需行后入路。
在相同情况下,如前、后入路均可采用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前入路。因为前入路安全,并发症少。
尽量选择简单入路,避免扩展入路,必要时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因为扩展入路手术并发症非常高。
扩展入路可用在非常复杂的髋臼骨折,或陈旧性髋臼骨折。
1、髂腹股沟入路
适应证
适用于髋臼前方骨折,如:前柱骨折、前壁骨折、横行骨折,以及前柱骨折伴后半横行表骨折。有经验的医生也可以通过该入路完成双柱和T形骨折。
显露范围
该入路可以显露髂骨翼内面,即髂窝;骶髂关节的前方;方形区,即髋臼的盆腔面;
耻骨上支和耻骨联合。
A: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范围,其中深褐色为直视下显露的范围;黄色为手指可触摸到的范围。
优缺点
优点:显露范围广、可很好地显露骨盆和髋臼的前方和髋臼内壁的解剖结构,异位骨化率低。
缺点:该术式是依靠三个窗的移动来触摸和观察骨折移位情况的,不能直视关节面,属于间接复位,不能显露后壁和后柱。
风险
手术牵拉可导致股股外侧皮神经、血管、股神经等结构的损伤;
死亡之冠处理不当可引起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技巧
体位与术前准备
麻醉:全身麻醉。
患者平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床上。
整个下腹、骨盆,以及患侧下肢消毒并铺单。
切口体表投影
切口起自髂嵴中点,弧形延伸至髂前上棘,继而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止于耻骨联合上方2cm。
A:患者平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台;
B:切口起自髂嵴中点,弧形延伸至髂前上棘,继而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止于耻骨联合上方2cm;
C:术前在体表标识出耻骨结节、髂前上棘、股动脉、股外侧皮神经、精索的走行方向
手术入路
沿髂嵴切开骨膜,切断腹直肌和髂肌的附着点,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向后可达骶髂关节,向下剥离至坐骨大切迹。采用骨蜡或纱布填塞止血。
示意图
从髂前上棘直至腹股沟管的外环,将腹外斜肌腱膜在距离腹股沟韧带止点5mm处切断,打开腹股沟管显露精索或圆韧带。将精索或圆韧带用硅胶管围绕,便于保护,也可以用于术中牵拉协助显露。
示意图
从切口的外侧辨认联合腱,沿腹股沟韧带切断,注意保留2mm的腱袖以备腹股沟管的缝合重建,注意保护下方的股外侧皮神经。
术中保护股外侧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常位于联合腱深层,髂前上棘内侧1~2cm,注意予以保留
切口向内下方,可触及髂耻筋膜的返折部,该筋膜的内侧为股动、静脉,外侧为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在显露、抬起和游离股血管时必须高度警惕,并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保留股动、静脉及淋巴系统上方联合腱的完整性,术中尽量减少牵拉,减少这些结构的损伤。
向内牵拉股动、静脉,向外牵拉股神经和髂腰肌,显露髂耻筋膜,直视下剪断筋膜至耻骨根部
在血管的内侧切开联合腱,如需进一步显露,可以保留止点1cm切断腹直肌,显露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到达耻骨后方的 Retzius间隙。
导尿可以减少膀胱的张力,减少术中损伤。
需要跨过耻骨联合固定钢板时,尚需切断部分对侧的腹直肌。
辨认并小心分离髂耻筋膜,沿骨盆缘切开,显露方形区。
在髂耻筋膜的外侧,用骨膜剥离子轻推髂耻筋膜,掀起髂腰肌和股神经,采用一个粗橡胶管围绕髂腰肌、股神经。
在髂耻筋膜的内侧,沿耻骨表面推离耻骨上方的结构,这些结构包括股动、静脉及淋巴管,注意保持该结构的完整性。
用硅胶管围绕股血管、神经及其周围的淋巴组织。
在血管神经束的下方,继续游离可进一步显露方形区,直至骶髂关节。注意髂外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交通支,即死亡之冠,必须直视下仔细分离、结扎,避免大出血。
闭孔血管束可与腹壁下血管束或髂外血管束相交通,又称“死亡之冠”,松解髂血管之前需要先结扎或剥离此血管
牵引硅胶管可以辅助显露术野:
将髂腰肌和股血管同时向内侧牵拉,可以显露髂窝和骶髂关节前方,即髂腹股沟入路的外侧窗口;
▲ 通过外侧窗可显露髂耻隆突后的整个髂窝至骶髂关节,显露该窗时应向内轻柔地牵拉股神经、髂腰肌和股血管
向外侧牵拉髂腰肌和股神经,向内侧牵拉股血管,可显露方形区和骨盆缘,即中间窗口;
通过中间窗可以显露骶髂关节至耻骨支外1/3的骨盆缘和四边体,显露该窗时应向内轻柔牵拉股血管,向外轻柔牵拉股神经、髂腰肌
向外侧牵拉股血管,向内侧牵拉精索,可显露耻骨支,即内侧窗口;
通过内侧窗口,可观察闭孔神经和血管,显露该窗口时根据需要切开腹直肌止点,显露耻骨结节到达 Retzius间隙,将精索或软韧带及股血管轻柔地牵向外侧
将精索和股血管同时牵向外侧,可显露耻骨联合后方,即正中窗口。
在中间窗口或内侧窗口,可观察闭孔神经和血管,骨折复位时需加以保护。
闭合切口时将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重建腹股沟管的底部;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和股直肌鞘,注意缝合确实,不要形成切口疝。
图中从上至下依次用吊带保护的分别为髂肌和股神经、股血管、精索
切口的关闭与重建
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后,需在 Retzius间隙、方形区表面放置引流管。
原位缝合腹直肌、联合腱、腹外斜肌腱膜,重建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和腹壁的稳定性。
2、改良的Stoppa前入路
适应证
改良的Stoppa入路主要用于涉及髋臼内壁的骨折。
显露范围
该入路可以很好地显露方形区,进一步剥离可以显露骶髂关节前方和髂窝。
优缺点
优点:在不显露股外侧皮神经和股血管、淋巴的同时、能很好地显露骨盆和髋臼的前方和髋臼内壁的解剖结构。异位骨化率低。
缺点:不能直视关节面,属于间接复位。不能显露后壁和后柱。因此不能用于后方结构的骨折,超过3周的骨折,该入路的显露范围略显不足。伴随腹胀、肠梗阻时,可造成腹壁紧张,为该入路的相对禁忌证。
风险
可能导致股外侧皮神经、股血管、股神经等结构的损伤,扩大显露范围还可能造成闭孔神经和血管损伤。
改良的Stoppa前入路手术技巧
体位与术前准备
患者仰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台上。
麻醉:全麻。
腹部、会阴、骨盆周围消毒、铺巾。
改良Stoppa入路,患者取平卧位,从主刀医师角度观察
A: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方2cm处;
B:游离和结扎腹壁下动脉或股动脉与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图中黑色箭头所示),Hohmann拉钩置于耻骨结节;Deaver拉钩放置在髂腰肌下方,向外牵拉保护髂腰肌和股血管;另一枚拉钩置于坐骨切迹处,保护闭孔动静脉
切口体表投影
于耻骨联合上方2cm取横切口,范围在两侧腹股沟管外环之间。
切开皮下组织,向上下方向适当游离。
手术入路
纵行沿腹直肌白线劈开,于腹膜外进人Retzius间隙,将膀胱推向腹腔侧,加以保护。
剥离腹直肌于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的止点,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
向外侧奉开腹直肌和股血管,神经束并加以保护,于股血管神经和髂腰肌下方显露耻骨支和髋臼内壁。
注意结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交通支。膀胱和髂内动脉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交通支,逐步结扎。
腹壁下动脉或股动脉与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又称“死亡之冠”,必须小心游离结扎,防止误伤出血。
在剥离髂肌时,注意结扎髂腰动脉的滋养血管,否则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出血。
扩大剥离范围,包括向上剥离髂耻筋膜,向下剥离闭孔筋膜,向后剥离显露骶髂关节等。进一步剥离髂腰可更好地显露骨盆缘和坐骨支持带。
切口的关闭与重建
手术Retzius间隙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手术切口。
3、Kocher-Langenbeck入路
手术适应证
后壁或后柱骨折的复位固定。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利用该入路完成横行骨折和T形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显露范围
可以从坐骨大切迹到坐骨结节显露整个后柱,直视髋曰后壁。
还可以用手指通过大切迹触摸方形区的骨折和复位情况。
Kocher-Langenbeck入路主要用于显露髋臼后柱及后壁,图中深红色区域为可直视下的区域,浅红色为手指可以触摸到的区域
优缺点
优点:对髋臼后壁和后柱显露充分,并可通过触摸判断前柱和方形区的复位情况。
缺点和风险:术中必须细心操作,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臀上血管神经的损伤
臀上血管神经束由盆腔经坐骨大切迹向后穿出,紧邻髂骨面。
在显露后柱或骨折复位固定过程中均有损伤该血管神经束的危险。Letuornel等报道损伤的概率为3.5%。术中一定注意保护该结构,臀上神经损伤可造成永久性的外展肌无力。
臀上血管损伤可回缩至盆腔内,导致大的出血。
结扎臀上血管时注意保护臀上神经,切勿一并结扎,造成臀上神经瘫痪。
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紧邻后柱和坐骨结节穿行坐骨大切迹进入盆腔,在显露后柱时容易造成损伤。
术中始终保持伸髋、屈膝,可松弛坐骨神经,减少损伤。
应用术中神经检测仪,可实时提醒医生坐骨神经损伤的风险。
异位骨化
发生率很高,18%-90%不等。
主要沿臀小肌分布。
术中软组织损伤、出血以及坏死组织等易导致异位骨化。
手术步骤
Kocher-Langenbeck入路手术技巧点击下图即可查看
4、前后联合入路
适应证
横行骨折,T形骨折,以及双柱骨折。
显露范围
后入路可以显露整个后柱、髋臼后壁;前入路可以显露整个前柱、骶髂关节、耻骨联合。
优缺点
优点:显露充分,对于复杂的骨折也能获得较好的复位。
缺点:不能通过一个切口看见骨折的全貌。手术损伤大,出血多,感染的概率增加。
第一切口选择
前后联合入路,不完全是前后两个入路的简单叠加,其最重要的是选择第一切口。
一般原则是选择骨折移位大、粉碎程度严重的一侧作为第一切口,因为往往通过第一切口就能将对侧的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
体位及术前准备
健侧卧位,自由体位或称“漂浮体位”,便于术中向前、后倾斜骨盆,方便显露。
前后术区同时消毒,最后铺完无菌单后,患者像活页一样可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自由变换,注意变换体位时的无菌操作。
手术步骤
前方采用 Stoppa入路或髂腹股沟切口,后方采用 Kocher- Langenbeck入路,是二者联合使用。具体手术技巧点击下图即可查看。
5、扩大的髂股入路
适应证
高位的横行骨折,累及臼顶。
T形骨折累及臼顶。前柱并后半横行骨折。
双柱骨折伴后壁骨折,或伴随臼顶骨折,或者骨折线延伸至骶髂关节。
显露范围
可以直接显露整个髂骨的外侧面、后柱和后壁,以及髋关节。
进一步剥离,向内牵开髂腰肌和腹肌,可显露髂骨的内侧面。
A:扩大髂骨入路显露范围:深红色为直视下显露范围,粉色为手指可以触摸到的区域;
B:手术切口起自髂后上棘,绕髂嵴至髂前上棘,向下延伸指向髌骨外缘方向
优缺点
优点:显露范围较广,能很好地显露整个半骨盆。
缺点和风险:受髂腰肌和髂耻筋膜阻挡,不易显露前柱的下部,易损伤内侧的血管和神经。因手术损伤很大,臀部肌皮瓣可能因缺血而坏死。
扩大的髂股入路手术技巧
体位与术前准备
麻醉:全麻。
体位:取健侧卧位,下方用一软垫支撑。要求手术床可透视。
整个下腹、骨盆,以及患侧下肢消毒并铺单。
切口体表投影
手术切口起自髂后上棘,绕髂嵴至髂前上棘,向下延伸指向髌骨外缘方向。
手术入路
沿髂嵴切开皮肤、皮下及骨膜,将臀肌从髂嵴上游离,保留维持腹肌在髂嵴的附着。
示意图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切开,在骨膜下剥离髂前上棘的阔筋膜张肌附着点,向后拉开肌肉。
示意图
显露髂骨翼
按照从前向后,由近至远的方向,骨膜下剥离髂骨翼外侧附着的臀肌,直至向后剥离至髂后上棘,远端至坐骨大切迹。
在此步骤应该小心自坐骨大切迹出骨盆的臀上血管神经。
在切口远端,切开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间的筋膜后,结扎旋股前血管的前支,显露股直肌的直头和折返头。
示意图
松解臀中小肌在大转子的附着
距离大转子0.5cm左右松解臀小肌的附着点,用粗线标记以利于术毕修复;拉开臀小肌后,可显露臀中肌在大转子的附着点。
同样保留0.5cm的肌腱以利术毕修复,横断臀中肌止点。
示意图
显露并离断外旋肌群
注意保护臀上血管神经束,向外牵开臀中小肌,显露外旋肌群,在距离股骨大转子内侧约1cm处切断外旋肌群,粗线标记以利术毕修复。
示意图
如需显露关节,可以在关节盂唇远端切开关节囊。
在关节盂唇远端弧形切开关节囊
髂窝的显露
使用同髂腹股沟入路相同的方法,可以沿髂嵴行骨膜下剥离,将腹肌从髂窝的附着处剥离,显露整个髂窝。
在髂窝内侧骨膜下剥离腹肌的附着点,显露髂窝
来源:医贰叁云课堂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