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良好的消毒技术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消毒方法效果,也能节约成本,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最终减低医患感染风险。这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科学管理和实践。
作者介绍
何芳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感控科 副主任医师
前言
众所周知,救护车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载体,相对于院内医务人员来说,从事急救转运的工作人员和呼叫120救助的患者会有更多潜在的传染病感染风险,且由于院前急救任务的特殊性,各急救中心/站的当班车辆经常会有连续出车的情况或返站后待命时间短无法做到每次出诊后均实施终末消毒,这些都给院前急救控制感染带来挑战。所以,做到既有效又可行的救护车消毒对预防控制院前感染尤为重要。
救护车环境消毒
空气
01 通风
通风是最简便、经济、有效的净化空气的方法。
优点:可随时进行,建议每车次转运患者后都要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保证车厢内部空气流通。车内有患者时,在病情允许、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亦可适当开窗通风。新冠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或使用负压救护车时,建议在车辆终末消毒后充分开窗通风。
缺点:北方城市寒冷季节开窗通风时间过长导致车内湿化瓶等上冻,或导致车厢内温度低给下次出车乘坐人员带来不适。
02 紫外线灯消毒
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水、物体表面、餐具和空气消毒等。一般救护车辆均配有紫外线消毒灯。
优点:适合在北方寒冬季节不适宜开窗通风时使用,同时可照射消毒医疗舱内饰及车载医疗设备等。
缺点:
使用时必须确保车内无人
需要一定消毒时间(30分钟-1小时)方可达到效果,不利于随时消毒。
每次使用需登记使用时间,定期检测紫外线照射强度,以免因照射强度不达标影响消毒效果。
注意:紫外线灯消毒后应静置通风待臭氧消散后使用。
03 消毒剂
过氧化氢低容量喷雾、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属高水平消毒剂,且这两种消毒剂分解后不留残毒,对环境友好,近年来在环境消毒和医疗器械灭菌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适用于有条件的洗消中心集中连续大量消毒救护车应用。
环境物体表面
01 日常救护车辆
医疗舱内壁、座椅、担架等面积相对较大区域选用500-1000ml/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至少30min以上,再清水擦拭。重点部位担架扶手、座椅把手、车门把手等对于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对污染区域实施清洁消毒。
02 高风险救护车辆
运送甲类或临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严重传染病的病人所用救护车需要进行严格隔离措施和消毒防护措施。防护用品配备参照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传染病职业暴露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消毒用品常用1000ml/L含氯消毒剂,部分城市急救中心配有救护车全自动洗消站会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执行此类车辆消毒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情况相应提高防护级别,在常规防护(工作帽、乳胶手套、医用外科口罩)基础上加穿隔离衣/防护服、防水靴、鞋套等。
03驾驶舱内仪表操作台、挡杆、方向盘,车载GPS、对讲机、车钥匙等小面积且怕腐蚀部位/物品宜选用消毒湿巾擦拭,使用中当湿巾消毒液过少要及时更换。
04消毒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消毒擦拭,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稍用力擦拭。
05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06对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吸引器和呼吸机等医疗仪器表面消毒可选用75%乙醇消毒湿巾擦拭两遍。
注意事项
01运送甲类或临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人时,调派车辆最好同日常急救车辆区分开,减低交叉感染风险。
02遇转送明确诊断传染病患者且任务完成后需要车辆回站消毒的情况,调度员应暂停车辆调配,充分保证消毒时间,待消毒结束后恢复车辆待命状态。
03车辆的消毒方式方法不是绝对,当班人员要根据所转运患者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具体诊疗操作情况(如是否气管插管)、车内污染情况(是否有血液或呕吐物喷溅等)选择合理有效消毒方式,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04终末车辆消毒要有记录。
综上,良好的消毒技术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消毒方法效果,也能节约成本,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最终减低医患感染风险。这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去科学管理和实践。
作者:何芳
排版:宛秋
审核:柳恒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