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味中药——枇杷叶
5月,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
枇杷,因叶子形似琵琶而得名,秋天至初冬开花,果实在春天至初夏成熟,与其他水果皆不同,“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
来源
枇杷叶,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的干燥叶。别名:巴叶、芦桔叶等。
植物学性状特征
枇杷为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毫米,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长1-1.5厘米,先端急尖,有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19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梗长2-8毫米;苞片钻形,长2-5毫米,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0毫米;萼筒浅杯状,长4-5毫米,萼片三角卵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萼筒及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丝基部扩展;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子房顶端有锈色柔毛,5室,每室有2胚珠。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厘米,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5-6月。
产地分布
主产广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以江苏产量为大,广东质量最佳。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再干燥。生用或蜜炙用。
药材性状特征
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注意事项
煎服需包煎。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证禁服。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版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3. 高学敏.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版
4.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校对:华洋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