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马军教授:rhTPO,治疗CTIT的首选,为CTIT患者保驾

2023-05-15 19:37   CCMTV 临床频道

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因此,我们临床医生要一切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使肿瘤患者实现更长的生存、更高的治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诊疗指南(2023年版)》是由国内各癌种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执笔撰写,其涵盖面广,顺应了日益更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对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为更好地学习应用“CTIT诊疗指南2023”,CCMTV临床频道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拨开CTIT的迷雾,规范CTIT的诊治 

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很多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靶向治疗等。CTIT全称为“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则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过去我们称之为CIT,即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近二十年,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CAR-T等新的肿瘤治疗方式不断涌现,CIT的概念也拓展到如今的CTIT。CTIT始于2022年CSCO指南,是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群策群力的结果,我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编写CTIT指南的国家;在今年的更新中,我们加入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让CTIT指南更为丰满、治疗更为规范。CTIT在诊疗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1.诊断要明确。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各种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停止治疗后血小板能够恢复,再次治疗又会发生血小板减少,这是诊断CTIT的基础。2.注意鉴别诊断。CTIT要与肿瘤骨髓侵犯、骨髓转移等造成的血小板减少,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抗生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相鉴别。3.CTIT的机制有了很大改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机制也不容忽视,还有更多不明原因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总之,CTIT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肿瘤科和血液科医生需要牢牢掌握CTIT的诊断要点,才能为治疗做好基础。我们的目的是使肿瘤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减少治疗的并发症。

rhTPO,历经二十载,初衷不变、疗效不变 

肿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过去规律的3~4周1个化疗疗程,到现在的亦或是“终生用药”,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亦或是“一生只用一次治疗”,如CAR-T、CAR-NK治疗,亦或是“一周一次治疗”“隔日一次治疗”的免疫靶向治疗;由过去单纯的化疗、放疗,到现在的放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等等,以至于,现在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并且肿瘤的治疗需要血小板维持在相对安全的水平,这就有了“二级预防”的概念。在上一次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需要在本次治疗前预防性给与升血小板药物,如rhTPO在肺癌治疗前1周给药、直至治疗后第4天,对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具有显著作用。目前用于CTIT治疗I级推荐的只有rhTPO和rhIL-11两种药物。其中,rhTPO临床应用逾二十年,有效性、安全性得到认可,一直被作为CTIT治疗的首选,但需要警惕血小板升高导致的血栓事件;而rhIL-11容易导致水钠滞留,老年患者、心脏病患者用药需慎重。另外,rhTPO用于二级预防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CTIT的治疗需要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2023版的CTIT指南提供了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

rhTPO,更大的报销范围,更好地守护CTIT患者 

rhTPO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已数年,既往报销范围是“实体瘤化疗后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去年更改了报销范围,去掉了“严重”的限制,极大方便了广大CTIT患者。血小板输注是治疗CTIT最直接的方式,但临床上往往“一板难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健康;rhTPO没有了“严重”的限制,患者没有了经济的担忧,尤其对于轻度CTIT患者,早期应用rhTPO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避免了血小板减少的进展。rhTPO的安全性也是有目共睹,儿童、孕妇均能使用,这是其他升血小板药物无法比拟的。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因此,我们临床医生要一切为患者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使肿瘤患者实现更长的生存、更高的治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rhTPO,CTIT,靶向治疗,血小板,马军,指南,化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