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凌锋教授还表示,“按照计划,我们将在全国160多个乡村振兴县持续建设康复健康小屋,任重而道远。”
近日,在河北省阜平县龙门新村的广场上,“阜平爱豆康复健康小屋”正式启动,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阜平县医院、阜平县中医院的20余名医生宣誓,加入“中国志愿医生”团队。
听到志愿医生们情真意切的宣誓,中国志愿医生团队的创始人之一、“康复健康小屋”的发起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激动地说:“欢迎你们,更感谢你们,成为6000余名志愿者团队其中的一员。希望你们能多到‘康复健康小屋’来,指导村医做好村民的健康管理,将‘小屋’里的康复设备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中国志愿医生宣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志愿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业;不取报酬,全力奉献是我们的情怀。我们的任务是扶贫、义诊、救灾、援外;我们的使命是用爱心呵护健康,用智慧改变贫困,用行动赢得尊重。我决心不畏艰险,不谋私利,遵纪守法,勇于担当。凡有呼救,必伸援手,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健康奉献力量。
从志愿医生到康复健康小屋
启动仪式上,凌锋教授讲述了中国志愿医生和康复健康小屋的“前世今生”。
“1995年,我第一次从北京到外地参加义诊,去的是陕西‘北五县’,当时,那里无水、无电、无路,村卫生室内唯一的医疗设备是一个血压计。老乡家中唯一的‘奢侈品’是一个空酒瓶,最值钱的是一具棺材。他们生活困顿,生了病没钱看,也根本没想着要去看,只能备好棺材听天由命。”
从那以后,凌锋教授一有时间就会到全国各地的贫困乡村进行义诊,也曾跟着社会上的公益名人去做志愿服务。“去的地方越多,就发现需要医疗援助的人越多,也越发觉得个人的力量太渺小。”
2017年3月,凌锋教授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发起成立由医疗专家组成的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希望通过“扶贫、义诊、救灾、援外”等方式,精准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建设、救助弱势病患群体、积极推动医疗援外工作。
号召一发出,就立马得到了全国各地500余名的医生支持。此后,中国志愿医生的团队逐年壮大。
从2017年到2020年,中国志愿医生走到全国2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了194个工作站。“到现在为止,志愿医生的数量已经达到6000余名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那“康复健康小屋”又有什么故事呢?
2020年12月,凌锋教授带队到云南怒江义诊,碰到一个24岁的小伙子。“他16岁的时候在煤矿打工,不小心被砸断了双腿,在县医院做了截瘫,康复一个月后回到村子里,后来因为家离县城太远,就放弃了专业康复。我看了他当年的片子,发现脊髓并没有完全断,这代表他是可以通过康复重新站起来的,可就是因为没有进行很好的康复,往后余生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这一幕,给我的触动特别大。”
此外,凌锋教授还发现,“真正需要医疗援助的人大部分在村子里”。她解释,每次在县城里义诊的时候,阳性患者(真正需要治疗的居民)占比约为30%,但是在农村义诊时,这一数据高达70%。
“脱贫攻坚”已经结束了,但是对农村的帮扶不能停。“我们必须把健康送到最后一公里,送到村子里去。我想,康复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三分治疗,七分康复’,只有创造出最便捷的康复条件,让康复触手可及,村民才能持续康复、良好康复。”
于是,“康复健康小屋”应时而生。
2021年,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开始为原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卫生室无偿捐赠“康复健康小屋”,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今,他们已经在全国建成195间康复健康小屋。
每当有一个“小屋”落成的时候,凌锋的中国志愿医生“战袍”上就会多一枚别针型的“纪念品”,如今,她的“战袍”上已经有了很多五彩缤纷的“纪念品”,格外美丽。
这些故事凌锋教授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分享给很多人,每回忆一遍,每讲述一次,她“不计付出,但求百姓健康”的初心就会更坚定一些。
有人有物有网 保障小屋高效运行
在龙门新村新落成的康复健康小屋内,记者看到,心电图机、电子血压计、中频治疗仪、滑轮吊环训练器、安全护理带、康复训练平行杠、上下肢功率车、助行器、康复弹力带、立式保健频谱治疗仪、卧式保健频谱治疗仪等康复设备一应俱全,此外还配有一台智能投屏电视。
如何保障这些设备,保障“小屋”的高效运转?凌锋教授在小屋建设之初就计划好了。
首先,“我们有人。每个康复小屋落成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当地的市县医院招募一批志愿者。他们负责一对一指导村医了解这些设备,用好这些设备。有了他们,就能守好这扇‘门’。”
“听说要招募志愿医生的时候,全院有几百名医生报名,最后,我们优中选优,选了20余名各科室的精干力量。”作为志愿者代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贾同乐表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们的职业,只要有需要,就一定义无反顾,全力以赴。我们会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到小屋来义诊,指导工作,提升村医技术水平,提升村民的健康指数。”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启动仪式结束后,志愿医生就开始了对村医的培训。
其次,“我们有物。康复小屋内的设备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的康复治疗,这些设备是我们精心筛选的,通过基金会捐赠到村卫生室里,有很多爱心企业给予我们支持,比如阜平的康复小屋,阿里健康公益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最后,“我们有网。全国的志愿医生聚焦‘两病中康’四个字,为康复健康小屋录制了130课时的课程,乡村医生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在智能投屏电视上观看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凌锋教授解释,“两病”就是高血压、糖尿病,“中”是指中医适宜技术,“康”就是康复治疗技术。这些课程通俗易懂,都是村医应该掌握的,也是村民最需要的,在农村是最受欢迎的。
值得一提的是,“康复健康小屋”运行两年多来,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和关注。“不少医疗同仁跟我联系,想把一些可穿戴、便捷医疗设备植入到小屋中来,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我相信,未来,小屋定会成为基层医疗的有效平台。”
康复到身边 百姓乐开颜
据了解,阜平县原有2个康复健康小屋,此次,又有10个小屋落成。这让前来观看小屋启动仪式的居民们欢欣不已。
龙门新村的张大妈今年72岁,患帕金森三年了,从没得到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患病后每天的活动就是由老伴扶着下楼,晒一晒太阳。
凌锋教授到张大妈家走访时,特意联系了帕金森症治疗方面的专家,让专家指导张大妈,指导家庭医生,如何使用康复小屋内的设备进行康复训练,“你要多抓着康复训练平行杠走路,慢慢地把腿抬高。”将近半个小时的走访,让张大妈和老伴获益良多。
启动仪式上,阜平县政府相关领导表示,“阜平是革命老区,也是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的地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阜平捐建了‘康复健康小屋’,我们就一定要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让村民享受到健康红利。”他对当地医疗卫生系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康复健康小屋”项目的宣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关心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发展的活动。
二是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帮扶力度,加大对“康复健康小屋”项目运行、组织协调、策划等服务工作的力度,让该项目成为服务广大群众的又一个窗口。
三是要从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对项目给予充分保证,促进项目实施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要深刻认识到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使用好、管理好,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真正给居民带来健康。
活动中,凌锋教授还表示,“按照计划,我们将在全国160多个乡村振兴县持续建设康复健康小屋,任重而道远。”她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医生加入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希望未来有一天康复健康小屋能够遍布每一个村落,让村民享受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