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衰老相关的过程,包括认知衰退、代谢衰退、生殖衰老、免疫衰退、肌体骨骼衰退等,探索跟衰老有关的生物学的分子机理和干预的策略、手段,能把人的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的过程进一步拉长,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最终实现健康衰老的目标。
5月,“2023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登陆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本届峰会以“以终为始,致远尽微”为主题,覆盖了从前沿医疗健康的科学突破,到技术突破落地地具体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等主旨分享,层层分解医疗健康领域“未满足的需求“,最大范围覆盖学界、产业界、投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议题,形成有效深度交流沟通。
会上,北京生命科学所所长王晓东院士以“对抗衰老,人类可选择的路径”为题,分享了衰老背后的科学机理以及抗衰老的途径,并提供了例证,表明衰老过程是由组成个体的基因、蛋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动脉新医药对其精彩内容进行了整编。
王晓东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也是百济神州共同创始人。2004年王晓东博士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会员,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项。他的研究重点是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途径和生物化学过程,多篇学术论文刊登在《科学》、《自然》等国际学术刊物上,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
衰老的机理:由基因、蛋白和环境共同控制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占比18.70%,比2010年上升了5.44%。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所以研究衰老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延缓衰老?王晓东院士表示或许可以用药物来实现。如果能够从分子水平和机理上理解基因、蛋白和环境如何决定衰老的过程,就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来干涉这个过程,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甚至是健康衰老的目的。
王晓东院士首先解释了衰老背后的科学机理。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包括发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老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身体会发生很多不同的变化。而衰老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种群基因不同,因而寿命不同。并且基因和环境互作的变化,也会对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在动物界,各种不同的动物寿命有一定的限度,而且限度不同。以一种相对窄的种群为例,裸鼹鼠,是一种生活在地下不见光的动物,其基因和生长环境决定了这种动物可以比它同类的动物多活很长一段时间。一般的啮齿类动物,比如兔子、老鼠,寿命只有几年,但是裸鼹鼠的寿命长达四五十年。
另一种更具特异的动物是布氏鼠耳蝠,它是一种蝙蝠。这种蝙蝠存在一个IGF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突变,可以让它的寿命大大延长。这说明寿命虽然是基因控制的,但如果它是由一个多维矩阵的基因控制,就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理解每个基因节点对衰老过程的作用。
裸鼹鼠和布氏鼠耳蝠都是哺乳类动物,另外还有一种更加简单的模式动物,走在了所有长寿研究的前列——秀丽线虫(C.elegans)。这种生物非常简单,肉眼几乎不可见,通过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它的细胞,生命只有几周,而且全身透明。
秀丽线虫在衰老领域做出过突破性的贡献。长期研究寿命之谜的美国科学家Cynthia Kenyon发现了一个单基因突变,可以让线虫的寿命提高一倍。这个研究把对衰老从描述性、现象性直接带到了基因水平、分子水平的了解。
多种抗衰途径研究火热
王晓东院士表示,通过这些年的研究,现在抗衰老领域已经有了一系列途径。
首先是围绕人体的能量工厂——线粒体。
线粒体相当于提供能量的锅炉,通过燃烧吃进去的食物,给身体提供能量。但它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线粒体,甚至对细胞产生损伤的因素。这个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的衰老理论,线粒体本身的损伤会造成机体的衰老。
第二种途径是清除衰老的细胞。
在人体组织里面,尤其在不可分裂的组织如神经、肌肉里面,如果衰老的细胞堆积,会产生各种炎症反应,进而加速衰老。所以,如何清除衰老细胞也是目前抗衰老领域正在研究的一种策略。
第三是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的研究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个体能够产生诱导性的多功能甚至全功能干细胞,也能产生像皮肤、肠道,甚至肺脏、肌肉等组织干细胞。通过干细胞治疗,对衰老的组织进行干细胞回输,是否可以延缓甚至逆转衰老,这个策略在衰老研究领域里也很火热。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衰老是由各种组织里面的炎症反应所造成的。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过程中,大脑有相当多的炎症反应。所以通过抗炎症反应,是否能够减缓这些和衰老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也是一个非常火热的研究领域。
除此之外,其他的像恢复端粒酶活性、调节表观调控药物、重塑蛋白稳态系统等,也是大家在抗衰老领域积极探索的各种策略。
小鼠已实现“长生不老”,能否延缓人类衰老亟需验证
衰老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过程,现在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延缓衰老的过程?王晓东院士对目前的研究成果做了分享。
现在有两种出名的“神药”,二甲双胍和雷帕霉素(Rapamycin),都在进行抗衰的临床试验。一些试验证明,通过给秀丽线虫甚至哺乳类动物老鼠长期喂食这两种药物,确实能够延长寿命。
现场,王晓东院士还展示了一项研究成果——Sironax(维泰瑞隆)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小分子SIRX596,在喂食小鼠的试验中表现出了延缓衰老的作用。Sironax是2018年王晓东院士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同事张志远博士共同成立的公司,旨在治疗和衰老有关的退行性疾病,从而延缓衰老。
在此试验中,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三个月大的年轻小鼠,相当于25岁的人类;第二组为老年小鼠,喂食两年正常鼠粮,相当于人类的80岁;第三组为老年小鼠,喂食两年含SIRX596化合物的鼠粮。
在外表上,第二组老鼠表现出正常老态,包括肥胖、脊柱侧弯、毛发稀疏和归白等现象。第三组老鼠未表现出与衰老有关的形态,外表与第一组年轻小鼠无明显差异。
在运动能力上,王晓东院士展示的实验动图显示,当三组小鼠在进行跑转轮比赛时,第二组老年小鼠率先败下阵来,不到2分钟就从转轮上掉下来。而第三组老年小鼠跑步时长较第一组年轻小鼠稍短一点,但差距不大,在统计学上可以说是没有区别的。
这表明了可以通过理解衰老的过程,设计化合物,然后去干预衰老的过程,甚至简单粗暴地干预某一个节点,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小鼠试验的结果虽然理想,但王晓东院士也坦言,目前这种药物能否真正延缓人体衰老还需要从两方面去证明:
药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是不是通过一定的靶点和药物作用所造成的?在小鼠身上的抗衰作用机制对人体是否有效?
最后,王晓东院士表示,现在对抗衰老的策略有很多,所以需要从各个方面去探索,真正地找到在节点里面非常重要甚至是起始性的节点。研究衰老相关的过程,包括认知衰退、代谢衰退、生殖衰老、免疫衰退、肌体骨骼衰退等,探索跟衰老有关的生物学的分子机理和干预的策略、手段,能把人的青年时期到中年时期的过程进一步拉长,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最终实现健康衰老的目标。
本文转载自动脉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