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导致皮质醇高低不定,什么原因?
前 言
皮质醇为主要的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分泌。皮质醇在血液中,75%~80%与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结合蛋白结合,15%与血浆白蛋白结合,5%~10%是游离的。结合型与游离型皮质醇可互相转化。血液中皮质醇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调节,主要直接受腺垂体分泌的ACTH调节,而ACTH的分泌反过来又受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反馈调节。这也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重要作用,在一定应激状态下外界或自身信号传至中枢,使激素的正常释放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调节多种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系统、心情和情绪以及能量贮存消耗。皮质类固醇激素异常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引起机体疲乏。
皮质醇分泌受昼夜节律的影响,多数人在凌晨分泌量较低,早晨8时醒后分泌量较高,下午4-5时是早晨8点分泌值的一半,有较强的节律。如果出现分泌增多或节律紊乱,导致皮质醇偏高的情况,则会引起Cushing综合征,出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皮肤紫纹,以及血糖、血压升高、骨质疏松等症状。如果皮质醇分泌减少或缺乏,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低血脂、低血糖等皮质功能减退症,甚至会导致昏迷。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性,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失控制性、失序性的增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可通过不同路径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出现皮质醇分泌的高低不定。
案例一
患者老年男性,因“确诊右肺腺癌3年余,头晕1月余”入院。患者主诉头晕、疲乏恶心、倦怠乏力、体重减轻。既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症”病史,皮质醇测定(8:00)为0.12ug/dl,结果显著偏低。
研究[1]表明,在肿瘤患者、慢性疲乏综合征患者中均有HPA轴功能低下、血清皮质醇含量降低现象,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受体不敏感降低了皮质醇的分泌有关 。另有研究[2]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疲乏量表评分增高,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而血清 ACTH 水平升高,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和ACTH 水平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相关,血清皮质醇激素低下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
本研究患者,右肺腺癌3年余,靶向化疗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年。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多维疲乏症状量表-简化版(MFSI-SF:41.02)和疲劳症状量表(FSI:20.4)评分均显著增高,结合患者肾上腺CT示腺体增大,我们认为,患者皮质醇水平的显著降低,与恶性肿瘤导致的HPA轴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案例二
患者老年男性,反复发热半月,伴咳嗽、咳痰,四肢无力。体格检查:眼睑水肿;血压:185/126mmHg。既往史不详。胸部CT示右肺占位性病变,考虑”肺肿瘤”,血液检测exon19,c.2238-2252del p.L747-T751del。血浆皮质醇测定(00:00)为19.15ug/dl、(08:00)为29.90ug/dl、(16:00)为11.81ug/dl,其昼夜节律波动较大。
皮质醇过多综合征又称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是一种因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如下图)。
为进一步明确该CS患者病因,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以早8点为对照,皮质醇再测为26.35ug/dl,抑制率11.87,远远小于50%。结合患者不存在肾上腺皮质肿瘤,我们考虑高皮质醇水平和昼夜节律波动大可能是肺肿瘤导致的异位ACTH综合征。
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约占CS患者总数的10%~20%。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体积大,容易被各种影像检查所发现。这些肿瘤分泌ACTH量多,双侧肾上腺增生明显,血皮质醇水平很高,但由于肿瘤的自然病程短,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表现出的CS各种典型表现。隐性 ACTH分泌瘤的恶性程度低,肿瘤体积小,生长速度慢,不易被各种常规的影像诊断技术发现。由于这类肿瘤自然病程很长,肿瘤本身造成的危害不大,于是肿瘤分泌的ACTH就会引起CS的各种典型表现。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李玉杰主任技师
内分泌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以及甲状腺癌等肿瘤疾病均与内分泌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内分泌紊乱的患者容易发生肿。相反的,肿瘤也会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导致内分泌紊乱。一直以来,“生物钟”都是生物科学的研究热点,各种研究成果为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细胞生物学24h周期变化是通过9个特异基因进行调控的,恶性肿瘤失控失序性的增值,必然导致细胞周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方面的紊乱。本研究两个案例,肺癌通过不同路径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亢进,这值得检验同道参考学习。
参考文献:
[1] Cleare AJ, Miell J, Heap E, et al.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the effects of low-dose hydrocortisone therapy[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8):3545-3554.
[2]李忠信,米登海,杨芳,温志震,刘小荣,王永祥,任维维,李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皮质醇激素变化致癌因性疲乏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089-1093.
本文由检验之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青翠欲滴,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