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双抗外,还有三抗、CAR-T等多种药物类型,自首款CD20单抗获批,关于该靶点的研发从未停歇,老靶点,新花样,CD20赛道的争夺始终是资本市场重头戏。
1997年,全球首款单抗获FDA批准上市,这款单抗就是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RTX),给此后单抗的研发与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自此敲开了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大门。
5年后,靶向CD20的Ibritumomab Tiuxetan获批上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治疗癌症的放射免疫疗法。
Timeline of notable clinical developments of anti-CD20 mAb[1]
CD20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表达在B淋巴细胞表面,并参与众多肿瘤细胞的治疗,最新的研究表明它也在一小部分T细胞上表达。CD20一直被研究,从未被暂停。
CD20属于跨膜4结构域家族A(MS4A)蛋白家族,分子量为33-37KDa的非糖基化蛋白。CD20蛋白由4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一个细胞内结构和两个细胞外结构域组成,N端和C端均位于胞质溶胶内,暂未发现天然的配体。
Structure and topology of CD20[2]
CD20在B细胞表面高表达,但在早期的Pro-B细胞或浆母细胞中不存在,在其分化为浆细胞和激活抗原非依赖性T细胞反应中发挥作用。此外,CD20也由B细胞淋巴瘤和白血病以及一些骨髓瘤、胸腺瘤和霍奇金病表达。
各种证据表明,CD20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CD20疗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CD20抗原高表达的疾病,且不同的CD20单抗都与CD20表面上的独特表位结合,对不同的癌症和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抗CD20抗体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对B细胞发挥作用,包括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
抗 CD20 单克隆抗体的已知作⽤机制[4]
CD20因其治疗领域的广泛性,不仅拥有B细胞肿瘤治疗研发者的爱戴,又得到自免疫开发者的青睐,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使其行驶在药物研究的道路上从未停止。
目前针对CD20的开发获批及在研最多的还是单抗药物。
全球CD20疗法在研药物类型(数据来源:智慧芽)
目前以CD20为靶点的单抗主要分为三代:
第一代就是以强悍疗效而经久不衰的利妥昔及其类似药;
第二代则经过改良的人源化的CD20单抗,但由于其适应症的局限性和抗体结合亲和力的下降,并没有颠覆利妥昔的霸主地位;
第三代CD20单抗与利妥昔出自本家,皆为罗氏出品,在Fc段进行了糖基化修饰,抗体特异性和结合亲和力有所提升,但其疗效亦没有打败利妥昔。因此历经多代,利妥昔在销量上仍然坐稳CD20的王座。
但由于利妥昔单抗的专利到期,国内外众多药企也纷纷下海,Teva和Celltrion的Truxima已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获得EMA和FDA的批准,复宏汉霖的Truxima于2019年2月获得NMPA的批准并打破了国外垄断利妥昔的局面。
此外国内还上市两款自研CD20单抗,均为人-鼠嵌合单抗。
国内获批的CD20单抗
而罗氏也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面对CD20单抗的竞争,2022年,其CD3/CD20双抗Lunsumio®(Mosunetuzumab)获批上市,又一次拿下CD20双抗赛道的“第一”。
此后罗氏另一款双抗Glofitamab和艾伯维/Genmab的双抗相继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上市,用于治疗DLBCL。
就国内来说,再鼎医药、康诺亚、诺诚建华、嘉和生物、天广实、爱思迈和君实生物等企业也均有布局。
CD3/CD20双抗在研情况
除双抗外,还有三抗、CAR-T等多种药物类型,自首款CD20单抗获批,关于该靶点的研发从未停歇,老靶点,新花样,CD20赛道的争夺始终是资本市场重头戏。
参考: [1]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7.01245
[2] DOI: 10.1080/14712598.2020.1822318
[3] Doi.org/10.1007/s00011-022-01622-x
[4] Doi.org/10.1016/j.biopha.2018.11.121
[5] Doi:10.1016/ j.drup.2005.02.00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