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相对不容易复发的,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乳腺癌,深入了解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基因检测,做到早筛早诊早治疗!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些危险因素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如部分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高于未患良性乳腺癌疾病的女性,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携带者是乳腺癌患病的高危因素,以BRCA1突变携带者为例,他们到70岁时的乳腺癌累积风险为55%~70%,也就是说每两名携带者就有一名会患乳腺癌。
表1.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有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女性朋友也不用担心,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如增加户外运动来延迟月经初潮,延长哺乳时间、禁烟戒酒等。针对高危人群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通过筛查、手术等手段进行干预。
表2. 乳腺癌高危人群风险管理
乳腺癌的检测与确诊
早期乳腺癌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多在癌症中期和晚期出现。
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当女性朋友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注意了,尽快到医院检查。
大多数乳腺癌触诊时可以触到肿块,但乳腺癌的确诊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
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临床医师对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后确定病灶是否有癌细胞以及具体的病理亚型。
表3.乳腺癌病理亚型
正确的肿瘤分期是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基础,通过原发肿瘤评估、区域淋巴结评估和区域淋巴结评估,临床医生能确定乳腺癌的具体分期。
表4. 乳腺癌TMN分期
乳腺癌五年生存率随着分期下降,早期治疗以手术为主,局部晚期可以术前新辅助治疗降低分期再进行手术治疗,晚期患者不能手术,需要根据分子分型和基因检测进行综合治疗。
表5. 乳腺癌的分期和治疗
针对乳腺癌除了基本病理的检测,分子病理的检测也非常重要的,指南要求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灶的ER、PR、HER2、Ki-67等分子指标进行检测,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表6.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预后
分子亚型直接决定患者后续的用药方案,除化疗外,HER2+患者可通过HER2信号阻断治疗,HR+患者可通过内分泌阻断和细胞周期阻断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考虑PARP抑制剂或免疫治疗。
表7.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药物治疗
乳腺癌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基于乳腺癌临床实践及药物研发现状,指南推荐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这能为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获益,基因检测的意义如下:
1)指导靶向免疫治疗:BRCA和HRD基因检测指导PARP抑制剂和铂类化疗,TMB和MSI以及PD-L1指导免疫治疗,NTRK融合指导拉罗替尼等;
2)提示耐药原因,寻找新的治疗靶点:HER2+患者HER2突变、PIK3CA突变或PTEN缺失提示耐药,可考虑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HR+患者ESR1突变、FGFR扩增、RB1缺失、PIK3CA突变等提示耐药,PIK3CA突变的患者可考虑Alpelisib + 氟维司群治疗;BRCA基因回复突变提示PARP抑制剂耐药;
3)评估遗传风险:肿瘤家族史和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者是乳腺癌高危风险因素,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可行BRCA1/2基因检测,同时可检测 CDH1、PTEN、STK11、TP53、ATM、CHEK2、PALB2、NBN、NF1 等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出易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通过定期筛查、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等手段干预;
4)辅助手术决策:BRCA胚系突变的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风险增加,对侧乳腺癌风险增加。HER2阴性、ER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可检测乳腺癌21基因,判断复发风险,指导术后化疗。
表7. 转移性乳腺癌基因检测推荐
乳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属于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相对不容易复发的,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的。
随着乳腺癌精准分子分型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推广和普及,乳腺癌已成为可被临床治愈的癌症之一。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女性朋友要关注乳腺健康问题,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一旦发现不幸患病,也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以期达到长期生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2版)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
3.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Breast Cancer Version 4.2022
4.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
6.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文章来源:求臻医学,转载请联系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