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正式发布了,为SMA三级预防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指导。
还记得之前分享的脊髓性肌萎缩症疾病相关知识吗?温故知新,回看基因解“遗” || 一种可治疗的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
近日《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正式发布了,旨在为SMA三级预防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指导,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SMA预防工作方针。
1、SMA的三级预防策略内容
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ECS),并进行干预,避免SMA出生缺陷的发生;
二级预防通过产前诊断减少SMA患者的出生;
三级预防通过对新生儿/儿童期筛查,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流程如下:
2、预防筛查流程
SMA 一级预防流程
SMA 二级预防流程
SMA 三级预防流程
3、预防推荐意见
01)SMA 一级预防推荐意见
建议携带者筛查面向人群包括:
■ 重点人群:确诊的SMA患者的家庭成员,SMA患者或携带者的配偶;
■ 一般人群:未发生SMA临床事件的所有育龄人群。
① 对于筛查出SMA携带者的风险人群,其配偶应该进行相关检测以便了解夫妻生育患儿的风险。
② 对高危人群提供包括遗传咨询、携带者筛查、产前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生育指导的综合方案,均需要在具备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
③ 采用MLPA、qPCR等经济的筛查技术,或者覆盖面广的ECS技术,全面开展对育龄人群的SMN1致病变异携带者热点筛查。
④ 为每一位备孕或已孕的女性提供SMA筛查。
⑤ 携带者筛查和咨询最好在婚前或怀孕前进行,建议夫妻双方同时筛查。
02)SMA 二级预防推荐意见
■ SMA产前诊断的对象:
(1)生育过SMA患儿的夫妻;
(2)夫妻双方均为SMA携带者;
(3)生育过临床诊断SMA的患儿,但患儿夭折前未行基因诊断,再生育通过SMN1基因检测明确双方为SMA携带者的夫妻。
■ SMA产前诊断的时机:
(1)孕早期(10~12周)采集胎儿绒毛;
(2)孕中期(18~22+6 周)采集羊水细胞。
■ SMA产前诊断的检测技术:
(1)MLPA、qPCR或ECS技术;
(2)当MLPA、qPCR或ECS阴性,可考虑微小变异检测。
03)SMA 三级预防推荐意见
①建议在新生儿期进行SMA筛查,以使SMN1双等位基因致病性变异的新生儿得以早诊早治,避免或减轻不良后果的发生,新生儿SMA筛查对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② 建议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携带者的新生儿/儿童进行SMA筛查;
③ 有疑似SMA表现的新生儿/患儿(6个月内有严重进行性肌无力、吞咽困难,6个月以上有运动神经元受累和肌肉萎缩),建议按照规范的诊疗流程对相应的畸形和缺陷加以鉴别和排查;
④ 对基因检测未见SMN1双等位基因致病变异的疑似患者或症状不典型,建议选择二代测序技术及其他高通量诊断技术鉴别诊断;
⑤ 建议临床诊断或临床疑似SMA的患者均应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检测的目标基因为SMN1和SMN2。其中SMN1拷贝数和致病性微小变异的检测结果用于疾病诊断或排除诊断,SMN2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作为患者诊断后的治疗、临床管理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⑥ 基因诊断明确的患者,其父母有必要进行SMN1基因检测,以便确定父母SMN1基因型和患者变异基因的来源,进行遗传咨询;
⑦ 当受检者没有检测出SMN1纯合缺失或复合杂合变异,但具有明确的SMA临床诊断,则可能存在检测范围外的致病性变异,特别当患者父母为近亲婚配时,应进行SMN1基因全序列分析,以确诊SMN1双等位基因均为致病性微小变异的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