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医药创新的领航者,PD-1研发不但为我国医药创新做了有益探索,而且锻炼了创新队伍,推动了审评审批,其经验教训都将成为后来新药研发者不可多得的参照。
作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代表,PD-1一直倍受关注。
本文即用6图将我国PD-1研发、营收和医保进展做一汇总分析。
注:除特别标注的外,本文数据均截至2023年2月23日。
01 研发
一、59个通用名
截至今年2月23日,我国PD-1研发共涉及59个通用名,其中,11个已获批上市,49个尚处于研发阶段。
49个在研的PD-1通用名分别处在5个阶段,即申报临床(8个)、I期临床(14个)、II期临床(16个)、III期临床(9个)和申报上市(1个)。(详见图一)
二、750个临床
从2013年PD-1在我国申请第一个临床开始,至今10年已累计申请临床750个,其中包含临床申请426个、补充申请及其他236个、新药上市申请88个。
2019年PD-1申请进入爆发期,一举达到90个,2020年突破100个达到170个,2021年突破200个,达到历史峰值247个。
2021年7月,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后,以PD-1为代表的研发内卷开始引起行业高度重视,资本估值回落,行业回归冷静,PD-1临床数量跌破200个,骤降到2022年的128个,今年(至2月23日)只有21个。
2019年本土企业PD-1申请数量开始超过进口的,本土占比达56%,2020年达到峰值67%。此后本土企业PD-1申请数量和占比双双下降,2023年占比下降到了48%,又被进口反超,临床申请由2021的166个减少到了2022年的79个,减少了一半以上。(详见图二)
三、16个适应症
截至2月23日,我国PD-1研发共涉及16个适应症。
开发适应症最多的是百济神州的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和恒瑞的艾瑞卡(卡瑞利珠单抗),都开发了9个适应症。
其次是信达的达伯舒(信迪利单抗)和君实的拓益(特瑞普利单抗)都开发了6个适应症。
其余4个国产PD-1开发适应症尚少,即复宏汉霖的汉斯状(3个)、乐普生物的普友恒™(2个)、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的安尼可(2个)和誉衡生物的誉妥(1个)。
其中,通过国谈成功纳入医保适应症最多的是百泽安,9个适应症已悉数纳入医保,其次是恒瑞的艾瑞卡、信达的达伯舒和君实的拓益,分别有8个、6个和3个适应症纳入医保。(详见图三)
四、100家企业
截至今年2月23日,我国已有多达100家企业涉足PD-1研发,内卷程度可见一斑。
以截至2021年12月15日的数据为例,PD-1研发立项最多的是恒瑞,达42项。其次是默沙东39项。
苏州君盟生物、百济神州和施贵宝都开展了32项。
中山康方生物和苏州信达都有27项。
其中,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最多,其次是处于II期和I期临床阶段的。(详见图四)
02 营收
新药开发已由拼研发管线进入到拼商业化时代。
尽管恒瑞并未单独披露其PD-1的销售收入,但据推算其艾瑞卡是累计销售收入最大的国产PD-1,累计销售已过百亿。
其次当属首个通过国谈(2019年)纳入医保的达伯舒(信达),累计销售也已超过80亿元。
后来居上的百泽安(百济神州)和首家国产PD-1上市的拓益(君实)累计销售也分别过50亿元和近30亿元。
背靠正大天晴强大营销团队的安尼可累计销售也已达7.7亿元。
就单个年度销售额来看,2020年艾瑞卡销售49亿元(据推算)将成为国产PD-1年度销售额的天花板。
2022年全年,所有国产PD-1销售合计已过百亿,约占2022年O+K药销售额(292亿美元)的1/5。(详见五)
03 医保
为尽快提升销售,除基本医保外,很多新药也将目光投向了近年火爆异常的“惠民保”。
截至今年2月23日,大多PD-1已被“惠民保”纳入。
其中,被纳入“惠民保”最多的是进口的O和K药,都被300款以上“惠民保”产品纳入,分别被356款和308款“惠民保”产品纳入。
其次是百泽安、艾瑞卡和拓益,都被200款以上“惠民保”产品纳入,分别被257款、227款和212款“惠民保”产品纳入。(详见图六)
作为我国医药创新的领航者,PD-1研发不但为我国医药创新做了有益探索,而且锻炼了创新队伍,推动了审评审批,其经验教训都将成为后来新药研发者不可多得的参照。
END
作者 | 张自然博士
来源 | 医药经济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