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紧跟前沿 为神经精神疾病防治提供新方案

2023
06/03

+
分享
评论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A-
A+

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手段欠缺,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依从性差。

--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

媒体聚焦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为鼓励和支持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山东省卫健委确定了首批101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40个重点实验室。为立榜样树标杆,大众日报推出巡礼栏目。5月30日,特别聚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

29121685749519585

近年来,神经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及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致病机理和康复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

为从根源上破解神经精神疾病防治难题,2012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附院”)成立代谢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实验室;2019年,该实验室团队获批滨州医学院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22年,滨医附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又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

97781685749519668

十年发展积淀,在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晨的带领下,滨医附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平台从小到大,研究方向实现从零散到系统的跨越发展,实验室整体科研平台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为实验室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去年已建设完成的滨医附院综合教研大楼,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拓宽了空间。大楼8—10层均为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为实验室发展和科研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场所等硬件支撑。

具备从整体动物到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硬件支持和技术力量,总值达2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这所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省区域医疗中心拥有了完备先进的科研硬件设施。

大学服务社会,离不开科研支撑。滨医附院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为实验室建设提供的强有力支撑上。

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实验室发展保驾护航——设立了专项经费全方位保障实验室发展,在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购置上加大投入。医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定期联系实验室科研人才,及时为其协调解决工作生活难题。

2022年10月,医院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实验室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了优异的平台和条件。

人才团队建设为实验室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医院人事部门改革传统用人制度,力求形成精干的科研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根据研究方向整合优势力量配齐配强团队成员。每年选派2—3名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先进院校科研单位进修,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卓越的平台、良好的环境,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积蓄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加强合作交流  打造富有活力的科研创新队伍 

实验室带头人带领大家阅读文献,每周主持文献研讨会。多年来,这已成了一种习惯,不断提升着滨医附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团队的业务能力。

为打造专业配置合理的研究团队,实验室配齐了包括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化学、病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掌握各自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前沿动态,努力打造富有积极性、进取性、创新精神和发扬优良传帮带精神的队伍,以求有足够的实力完成实验室建设。

此外,还配置了具有实验动物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以及实验室动物管理员,以更好地服务于各研究方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实验室发展。

紧盯前沿,实验室加强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拓宽科研团队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席思川、Xinyun-Lu教授作为海外特聘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深科学家,经常为实验室组织一些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副院长Clancy博士访问交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疗中心病理科主任王焕友教授访问交流等;Prof. Dr. Clemens A. Schmitt(施密特)是德国柏林整合医学研究院(BISO)院长,被聘为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人才”,定期与实验室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实验室聘任法国南特市卢瓦尔大区精神健康医院联合体主任医师,法中精神健康交流协会主席丹尼尔·高朗(Daniel Groans)教授为客座特聘教授,并与其团队共同建立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工作室,通过定期来院接诊预约病人,进行家庭治疗及观摩示教,联合开展临床研究等合作。

如今,滨医附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的科研创新队伍。21人的团队,其中博士学位人员10人,硕士学位人员8人,研究生导师11人,大多数为中青年,多数科研人员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团队中有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1人,齐鲁杰出英才、渤海英才、滨州市学术带头人多人。

针对情绪障碍疾病的脑肠轴作用及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特殊环境微生物和中药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活性分子的发掘、神经精神疾病的运动康复治疗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这支优秀的科研团队集中发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实干、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为破解神经精神疾病防治难题不懈努力。

登上国际舞台  发出我省科技工作者强有力声音 

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志物和治疗手段欠缺,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依从性差。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难点,李晨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基于临床上发现的外周代谢功能障碍与抑郁症、焦虑症高发病率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持续研究,多项创新性学术成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首次发现外周脂肪因子瘦素调节中枢神经元中蛋白磷酸酶PPM1F介导的BDNF基因的组蛋白磷酸化表观修饰而发挥抗抑郁、抗焦虑活性,为抑郁症、焦虑症治疗提供了候选药物靶点。

首次阐明了脂肪—中枢轴“PPARγ-脂联素-AdipoR1”对抑郁症、焦虑症发病和治疗的性别差异调控及分子机制,揭示抑郁症、焦虑症新的外周致病机制,为个体化精准治疗与诊断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首次揭示了新的神经环路:岛叶皮层(IC)→室旁丘脑(PVT)→终纹床核(BNST)、室旁丘脑(PVT)→中央杏仁核(CeA)及外侧隔核(LS)→背侧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对抑郁症、焦虑症发生的影响,阐明了新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靶向治疗的新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影响因子15.992)、Neurobiology of Disease(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影响因子7.0460)等领域顶级期刊上。这些研究成果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新的抗抑郁药物开发及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其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全球神经科学年会和中国神经科学年会上进行了介绍和展示,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被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提升了我省科研工作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我省科技工作者强有力声音。

力争3—5年之内,努力把实验室建成学科领域中国内先进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服务与转化实验平台。滨医附院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实验室将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打造一流的科学研究平台,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力争以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人民健康作更大贡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滨医附院,实验室,抑郁症,焦虑症,神经,科研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