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医的情志观与现代心理健康:你听说过《太上感应篇》吗?

2023-06-03 16:02

《太上感应篇》亟须现代化,应提出求得内心平和、应对人间难题的方法论体系。

适逢《精神卫生法》实施十年,分享一下中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41261685779001344

中医本以系统观见长,将“情志”列为健康诸法之首。对于中医这一观念导致了两大极端,一是将中医“虚”化、归入文化(如柳长华),一是将哲学“实”化、归入中医(如台湾省)。后者与西方心理学、神经医学研究结合,全面现代化,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一方面成功制止了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高自杀率增长,在2010年自杀已退出台湾人十大死因;一方面台湾书院以其将传统现代化的突出特色,影响了全世界,如2022年哈佛大学设立了“台北书院”以资学生的暑期中文进修。

在实践中,大陆的中医往往塞一本《太上感应篇》给来求医的病人,其中不乏已经出现幻听、幻视、身心不协调的青少年。而台湾,中医没有不讲传统哲学的,倪海厦有《天地人三纪》,谭杰中(JT叔叔)以讲授老庄哲学知名,并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哲学来开解,成功将思想化为营养,滋养心灵,是谓情志养生。

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的观点:“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不能依赖药物,药只起辅助作用”。他说:“中医在实践中的运用,尤其在养生这个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提升和升华。” 

用“易”的观念来说,台湾地区高雄市以高自杀率著称,背后的原因是高雄国际港的机械化与资本化,码头工人从支撑经济的角色、沦为被剥削、被抛弃的群体,在“台湾码头工人的下坠人生”(2016年,魏明毅《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里,连年高踞台自杀率之首。“变是唯一的不变”,在台湾防治自杀运动中,“易”的观念得到普及,也确实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即人们意识到积极调整自己应对一时挫折、找到长期趋势、适者生存是可行的,不必放弃生命和希望。这句话在大陆专门接收“问题少年”的所谓“特训学校”的墙上化为标语“我们为改变而来”。但是对于这些处于灰色地带,对学生的“改变”手段只是早上跑操、晚上跑操的所谓“特训学校”而言,其医学和哲学的内涵亟须提升。

《太上感应篇》是亟须现代化、并提出真正求得内心平和、应对人间难题的方法论体系的。我们的哲学在我的心目中是无懈可击的哲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儒学是世界公认最伟大的哲学成就。但当一个届成年的孩子对奢侈品包包、鞋子产生不可遏制的物欲的时候,在他们被家庭变故打击、感觉无依无靠的时候,我们的哲学并没有教他们“好好做自己”的理念和方法。顺便提一句,台湾“圆桌教育”将中国哲学中的“修行”观念现代化为“做最好的自己”、将一天比一天都更好一点作为生活的目标,非常容易接受、并有实际可行性。

(文中图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医,心理,健康,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