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思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
研究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治疗需求逐年递增,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MHD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首要条件。其中KDOQI及中国专家共识均推荐“内瘘优先”的原则,要求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使用比例达到80%以上。
相关研究显示,AVF的5年生存率仅为50.5%,随着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多次建立AVF手术导致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引起本身的血管病变均增加了AVF手术及后期使用的风险,因而延长AVF使用寿命对于MHD患者至关重要。
检索策略
根据“6S”模型,自上而下检索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图书馆、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国立指南库、美国医师协会指南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新西兰指南协作网、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网站、英国肾脏病协会网站、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网站、日本透析治疗协会网站、澳大利亚肾病指南委员会等循证数据库及专业学会网站,并补充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综合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
检索方法
中文检索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寿命”
英文检索词:“renal dialysis”“hemodialysis”“arteriovenous fistula”“lifetime“
检索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 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BMJ bestpractice、UpToDate、Cochrane图书馆、JBI等。
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行AVF手术的MHD患者;
(2)研究内容:涉及延长AVF寿命的相关研究;
(3)研究类型: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专家共识;
(4)语种为中文或英文。
排除标准
研究类型为指南解读、研究计划书或报告书、摘要、重复发表的文献、无法获得评价全文、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文献。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证据总结文献质量采用2014版JBI证据分级系统划分纳入证据的级别,1级为最高级别,5级为最低级别。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表1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内容
一、血管保护
①.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从确诊慢性肾脏病3期即开始进行上肢血管保护教育,住院患者佩戴医学警示手环;(证据等级5b)
②.避免不必要的上肢静脉穿刺(尤其是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避免在上肢静脉留置套管针、锁骨下静脉置管或PICC等,如确需上肢静脉穿刺,可考虑手背静脉;(证据等级1b)
二、围手术期管理
①.预计半年内需进入MHD治疗时,建议将患者转诊至血管通路医师接受相关评估,首选建立AVF;(证据等级1b)
②.AVF术前,首先进行物理检查,包括动脉系统及静脉系统,并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进行外周血管评估。常规建立AVF术前临床检查应辅以常规DUS,可显著降低AVF的立即失败率;(证据等级1b)
③对于疑难血管建议行造影检查,建议对有静脉置管史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以排除中心静脉狭窄;(证据等级1b)
④.动脉评估一般包括脉搏检查,两侧肢体血压差异和Allen实验以评估手部血供。静脉评估需评估整段静脉及其引流情况,包括评估静脉直径和深度,中心静脉是否有狭窄征象;(证据等级1b)
⑤.首次建立AVF,手术吻合处的动脉直径≥2 mm,静脉直径≥2.5 mm。非首次行AVF手术,静脉直径应至少达到2 mm,若静脉直径<2 mm,应仔细评估创建功能AVF的可行性和质量;(证据等级1b)
⑥.AVF术后及日后使用过程中进行远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促进内瘘成熟,降低AVF闭塞率,延长通路使用寿命;(证据等级1b)
⑦.新建AVF应在术后4~6周进行首次检查,从而确定该AVF是否能够进行临床使用;(证据等级1a)
三、穿刺
①.适当延缓初次穿刺时间将有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建议最好在AVF成形术后8~12周开始穿刺使用,特殊情况也要经过至少1个月的内瘘成熟期后开始穿刺,如果采用套管针穿刺,可提前到术后2~3周,不推荐术后14 d以内进行首次穿刺使用;(证据等级1b)
②.绳梯穿刺为首选方式,扣眼穿刺为绳梯穿刺的有益补充,避免区域式穿刺;(证据等级1b)
③.推荐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穿刺,避免在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20~30°角;(证据等级1b)
④.推荐从动脉端向心方向穿刺,尤其当穿刺点接近AVF吻合口时;(证据等级1b)
⑤.内瘘使用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18 G)穿刺针,较低的血泵流量(180~200 ml / min)提高内瘘初步穿刺的成功率,仅允许技术精湛人员穿刺新建的动静脉瘘,穿刺困难者推荐超声实时引导穿刺;(证据等级1b)
⑥.穿刺处出现血肿,应用冰敷至少10 min,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提高血泵速度。如果外渗程度较大,则应拔出针头,并在渗透部位手动施加压力。如果渗透量很大,除上述处理外,还需要评估当天透析的必要性,如果必须透析,则需在血肿部位进行冰敷和手动按压至少30 min以上,才能再次穿刺;(证据等级1b)
⑦.活血化瘀中药外用可提高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治疗有效率,保护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证据等级3a)
⑧.对护士定期进行培训,以保持穿刺能力;(证据等级5b)
四、监测
①.建议有条件的血液透析中心成立多学科血管通路监测团队,其成员应包括:肾脏内科医生、透析护士、血管通路医生、影像科医生、透析通路协调员。通路小组成员应全程参与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评估与监测、并发症处理等;(证据等级1b)
②.高龄、合并糖尿病、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发生低血压以及C反应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是其保护因素,应针对血液透析人群中存在的AVF失功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证据等级3a)
③.建议对AVF进行定期监测,透析中心建立内瘘评估与监测数据库,对透析通路进行动态信息化管理;(证据等级1b)
④.建立降低动静脉内瘘初期失功的最佳挽救流程,包括:及早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实施血管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外科医生、术后4~6周评估所有新建内瘘。对于AVF初期失功,积极挽救治疗可降低失功率;(证据等级1a)
⑤.教会患者常规检查AVF的方法,指导患者保持内瘘处皮肤清洁,避免会限制通路血液流入和流出的任何衣服、首饰以及活动。如果震颤消失或手臂发红或肿胀,患者应告知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应持续向每例患者实行健康教育,反复宣教AVF相关问题,确保患者理解;(证据等级1b)
总结
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思者接受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最主要的血管通路。延长MHD患者AVF使用寿命的最佳证据,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对透析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是”生命线“,科学合理应用和保护内瘘,不仅需要通路医生、护士的帮助,更需要患者自身配合和努力,重视血管通路管理,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专业处理,才能保证“生命线”一路畅通,以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拥抱更高生命质量。
(李海君)
参考文献:[1]杜爱燕,汪亚文, 赵从敏,等.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1):2604-2610. [2]申鹏, 李宏, 郭珏,王爱萍, 乔金红.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 2022,57 (13):1635-164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