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指标临床解读:尿比重、尿渗量、尿蛋白

2023
06/06

+
分享
评论
检验之声
A-
A+

功能性蛋白尿,可因一时的高热、严寒、剧烈运动及妊娠等引起。生理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一过性,且尿蛋白一般<0.5g/24h,很少超过1g/24。

尿比重 (specific gravity)  

正常值

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1.020

随机尿:成人:1.003~1.030。

新生儿:1.002~1.004。

影响因素

1.生理情况下尿比重与饮水量、饮食性质有关,正常尿比重取决于尿中尿素、氯化钠的含量,前者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后者则反映盐的含量。

2.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污染强碱、强酸性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直接影响试剂带测定尿比重的准确性。

3.尿蛋白浓度增高时,蛋白质分子本身对尿比重检测有影响。

4.盐类析出比重下降,应待盐类溶解后测比重;尿素分解比重下降。

5.干化学法不宜用于新生儿尿比重检查,这可能由于新生儿尿比重太低,仅为1.002~1.004的缘故。

6.由于干化学法所测尿比重结果间隔较大,不能反映较小的比重变化,因此只能用于过高比重或过低尿比重患者的筛选,对于病理性特别是系统观察的患者仍以折射法检测更为理想。

7.尿比重计法、折射仪法和干化学法采用不同的原理测定尿比重,前两种方法测定尿中固体物质浓度,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离子浓度。因此,测定结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

临床解读

1.比重增高

表示尿液浓缩,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心功能不全、腹腔积液、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梗阻、妊娠中毒、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

2.比重减低

表示肾浓缩功能减退,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性疾病、蛋白质营养不良、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及恢复期等。

尿渗量 (urinary osmolarity)  

正常值

600~1000mmol/(kg·H2O)(相当于SG1. 015~1. 025)。

影响因素

1.尿比重测定较尿渗量测定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易受溶质性质影响;尿渗量只与溶质颗粒数量有关,不受大分子物质影响。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不受尿液的温度影响。

2.尿液标本应收集于洁净、干燥、无防腐剂的带盖容器内,并立即送检。

3.离心除去标本中的不溶性颗粒,但注意不能丢失盐类结晶。

4.若不能立即测定,则应将标本保存于冰箱内,测定前置温水浴中,使盐类结晶复溶。

临床解读

尿渗透浓度测定主要应用于肾浓缩和稀释功能的评价。

1.判断肾浓缩功能

禁饮时尿渗量在300mmol/(kg·H2O)左右,即与正常血浆渗量相等,称为等渗尿;若<300mmol/(kg·H2O),称为低渗尿。正常人禁水8h后尿渗透浓度<600mmol/(kg·H2O),尿/血浆渗透浓度比值≤1,则表明肾浓缩功能障碍,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酸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也可见于慢性肾炎后期及急性、慢性肾衰竭累及肾小管和间质。

2.鉴别少尿

一次性尿渗透浓度检测用于鉴别肾前性、肾性少尿。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浓缩功能完好,故尿渗透浓度较高,常>450mmol/(kg·H2O);肾小管坏死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透浓度降低,常<350mmol/(kg·H2O)。

尿蛋白 (urinr protein)  

正常值

定性:干化学法:阴性。

定量:<100mg/L,≤0.15g/24h.

影响因素

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pH发生变化,或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不同的尿蛋白测定方法对患者尿液内不同类型蛋白质检测的敏感性不同,测定结果也不相同。

3.多种物质(多为药物)可使尿蛋白不同检查方法呈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尿中含蛋白质的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时,干化学法检验易产生假阴性:尿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碘造影剂超大剂量使用青霉素及尿酸盐时,磺柳酸法易呈假阳性。

4.尿液存放时间过久而致细菌生长繁殖,或尿液受其他分泌物如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含有较多细胞成分时,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临床解读

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可因一时的高热、严寒、剧烈运动及妊娠等引起。生理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一过性,且尿蛋白一般<0.5g/24h,很少超过1g/24。

(2)体位性蛋白尿(可能为脊柱前突压迫肾静脉所致),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其特点为夜间无蛋白尿,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蛋白尿消失。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而使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肾肿瘤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导致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其特点是以β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主。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Fanconi综合征、肾移植、镉等重金属中毒等。

(3)混合性蛋白尿:由于炎症或中毒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此类特点是清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4)组织性蛋白:包括肾前性蛋白尿和肾后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管分泌蛋白过多或肾组织破坏分解所引起。如Tamm-Horsfall糖蛋白、IgA、黏蛋白。

(5)溢出性蛋白尿:由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本周蛋白等过分增多所致,见于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文章来源: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尿渗量,蛋白尿,肾小管,蛋白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