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TMF强效、快速抗病毒的认识,且安全性佳,对肾脏、血脂的影响较小。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均已逐步放宽。2021年,中国慢性乙肝领域首个原研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艾米替诺福韦(TMF)上市,为广大慢性乙肝患者带来新选择。我们欣喜地发现,中国肝病/感染领域的研究进展、诊疗理念等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恩强教授团队又有新研究成果被Frontiers接收,该研究分析了TMF与TAF在真实世界治疗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成为TMF被纳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后的又一重磅事件,肝胆相照平台特邀陈恩强教授分享研究心得,现整理如下。
肝胆相照:
近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重磅发布,引起业内广泛关注,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历来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下更新要点?
陈恩强教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的一大亮点是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扩大。其实包括2019版指南在内,两版指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均明显扩大,这是与国外指南相比的独特之处。
对于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人群,治疗意见非常明确,只要HBsAg、HBV NDA阳性,无论其ALT水平如何、e抗原状态如何,是否合并肝硬化肝癌家族史,均建议抗病毒治疗。2019版指南的推荐意见中,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HCC家族史且年龄>30岁,建议抗病毒治疗。新版指南将“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体现了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的理念。
同时,2022版指南对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也更加积极。既往HBV相关肝硬化人群的治疗,需要区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通常抗病毒治疗,但对于代偿期肝硬化、HBV DNA高敏检测呈阴性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往往犹豫和迟疑。2022版指南则指出,在排除肝硬化其他致病因素后,发现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无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无论ALT和HBV DNA水平及HBeAg状态,均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但同时应注意寻找并治疗肝硬化的其他病因。
此外,TMF此前III期研究数据已证实其抗病毒效果非常强大,且安全性良好。新指南与时俱进,在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选择中加入TMF,让临床有更多武器来应对适应证扩大后的形势。所以,新版指南加入了我们自己的特色,明显区别于国外指南。
肝胆相照:
我们了解到,您的团队近期关于TMF也有新成果被Frontiers接收,这项研究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呢?
陈恩强教授:
TMF上市后,临床对其充满信心,我们此前参与了TMF的III期临床试验,对TMF前期的体外/体内试验的了解更加深入,在其上市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开展队列研究。
TAF一直是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中的明星药物,由于TMF在进行临床研究时,TAF还未在中国上市,故目前尚未有TMF与TAF的头对头研究,TMF的III期研究是与TDF进行对照。于是,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利用手上的患者资源,在真实世界中对TMF与TAF的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
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基线的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且分为初治和经治组,结果显示TMF可强效抗病毒,并不逊色于TAF。在安全性方面,对于血脂的影响,TMF优于TAF。TMF不仅未加重血脂紊乱,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所提升。对于经治人群,eGFR在TMF组升高,而在TAF组降低。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将TMF治疗人群分为初治(TN)组和经治(TE)组,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接受TAF治疗的患者进行同样分组。研究评估了24周治疗期间的病毒学反应(VR, HBV DNA<100IU/ml)率,肾功能和血脂变化。
研究结果
第24周,TMF治疗人群中,TN组的VR率为93%(50/54),TE组为95%(61/64)(图1a)。TN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为89%(25/28),TE组为71%(10/14)(p=0.306)(图1b)。
无论是TN组还是TE组,血清肌酸降低[-4.44±13.55μmol/L vs -4.14±9.33μmol/L, p=0.886],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升高(7.01±12.49ml/min/1.73m2 vs 5.50±8.16ml/min/1.73m2, p=0.430)(图1c)。
此外,研究期间,尽管TMF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0.09±0.71mmol/L vs 0.27±0.68mmol/L, p=0.152)(图1d),但与TA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N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由3.26±1.05降至2.49±0.72,TE组由3.31±0.99降至2.88±0.77。
PSM后,研究进一步比较了TMF组和TAF组的VR率。TN患者的VR率在TMF队列中更高[92%(35/38) vs. 74%(28/38) (p=0.033)](图1e)。
TE患者的VR率在TMF组和TAF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eGFR在TMF组升高,而在TAF组则降低[5.43±8.30 ml/min/1.73m2 vs -3.01±6.35ml/min/1.73m2, p=0.000](图1f)。
研究结论
TMF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对肾功能和血脂无不良影响。此外,对于慢乙肝初治患者,TMF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比TAF更有效。
肝胆相照:
在您看来,这项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对未来我们开展临床工作有何指导作用?
陈恩强教授:
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TMF强效、快速抗病毒的认识,且安全性佳,对肾脏、血脂的影响较小。虽然研究时间较短,仅有24周,但目前我们已有患者使用TMF长达两年的数据。未来,我们将把TMF更长时间的数据分享给广大同道。而本项研究24周的数据,也使得我们对TMF更有信心,目前我们身边的同事对于其他抗病毒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在尝试将其换为TMF,或ETV合并TMF。
当然,本研究并非随机对照研究,患者也仅来自于单中心,所以目前的结果仅是抛砖引玉的参考,TMF和TAF到底哪个更优,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开展大样本、时间更长的随机对照研究。对于本研究的结果,也会有其他同道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看法。但正是这些思维的碰撞,为未来TMF其他研究的开展注入更多可能性。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临床对TMF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从而指导临床,造福广大CHB患者。
整理/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陈恩强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