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邵武市立医院,不仅承担着本市3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还为周边县(市)及江西省部分地区提供医疗服务,服务人口约100万,年门、急诊病人5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万余人次。
建院至今140年的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沐风栉雨、砥砺前行,已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多年来,医院在积极推进医疗建设的同时,也一直重视本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并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
未来,邵武市立医院将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秉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服务宗旨,继续加强医院管理,提升内涵建设,为区域内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推动“医共体”建设,将优质资源下沉
为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旨在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工作的支持,也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同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为县域医疗机构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扎堆,小县城高新医技寥寥无几”。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也是众多县域医院亟待打破的僵局。
位于邵武市中心的邵武市立医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医共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转移,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医院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创新机制、资源下沉、提升能力、融合发展”的六大基本原则,积极统筹区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实行“专科包干”责任制,将本院的医疗护理技术和诊疗专业知识带进基层。
邵武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能力和业务水平,有效缓解因医疗资源相对集中造成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了当地百姓。
医院党委书记肖银生表示,医院将坚持创新驱动,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将医院建成闽赣边界区域医疗中心的典范之作、精品之作,同时也会引领区域医疗技术开辟新邻域,让邵武市立医院谱写出新时代基层卫生健康事业的绚丽篇章。
人才,是推动科室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2年1月9日,“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公布了“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达标”认证结果,邵武市立医院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为“三级医院达标单位”,这也是南平地区首家获评国家级荣誉的三级医院。获此荣誉,自然离不开邵武市立医院近些年在人才方面的大力建设。
邵武市立医院建院以来,一直奉行“人才,是推动科室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医院发展的助推器”的宗旨。在各个科室中,良好的“师徒传承”从建院开始持续到现在,经久不息。
以呼吸科为例,2020年12月份,邵武市立医院呼吸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请参加“PCCM”学科建设。在科室设置、人才梯队、疾病诊治等方面积极谋划,科室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呼吸介入室、呼吸重症病房(RICU)、开设专病门诊等,按照要求规范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且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级PCCM规范化培训及PCCM单修。
2021年11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迎来了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专家组的正式认证。评审专家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实地考核及测试,对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和评估,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考核。
通过严格的评审后,专家组对医院PCCM项目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其实不然,只有徒弟有了更好的发展,师傅才能走得更远。”这句话是邵武市立医院各科室主任之间的共识。科主任甘当人梯,热心做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在他们的带动下,邵武市立医院的传帮带风气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乐意留下来。
下一步,邵武市立医院将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尖端人才,感情留人、平台留人、待遇留人、团队留人,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上线“智慧导诊”功能,提升公卫工作效率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也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虽然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基层公共卫生任务繁重,项目多样,且设施落后、程序复杂、流动性差、随访难度大等问题显著。所以,我国基层公卫工作仍面临着严峻考验。
近年来,为解决公卫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场景化的建档、体检、随访等业务需求,各地积极推进公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提升基层公卫工作的效率。
2020年8月,邵武市立医院引入“医康公卫管家系统”,上线“智慧导诊”功能。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以往医患错配、信息偏差等问题的出现,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率,为患者进行快速预约提供精准导诊服务。
邵武市立医院网络信息科负责人介绍:“患者通过移动端预约挂号时,经常不懂怎么选择就诊专科,而智慧导医可以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并结合其历史预约记录和就诊偏好,向患者推荐适合预约的专科和医师。”
据了解,“智慧导诊”包含智能导诊、智能问病、智能问药三部分,为患者全方位提供导诊、疾病防治知识和药品信息查询的服务。居民只需关注“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就诊服务进入“智慧导诊”,通过文字或语音描述自身症状,在系统推荐的科室及医师列表中选择挂号,根据排班表选择预约时间后来医院就诊即可。
短短三年,邵武市立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多层次、多阶段、多角度发展“智慧医疗”,让群众共享“医改”红利。积极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模式,让“智慧医院”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邵武市立医院还推出门诊、医技检查全预约诊疗服务,并开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争取实现群众看病就医“就跑一次路”。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信息时代智慧医疗所带来的便利,让群众就医更便捷,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提升“两个满意”,让医院“有温度”
近些年来,邵武市立医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166”工作要求,把落脚点扎根于实实在在为患者的医疗服务当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着力提升“两个满意”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打造出一个有温度的医院。
“让职工满意”。医院开展常态化院领导行政查房、院领导接待日,在一线倾听职工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调整岗位、晋级方案,向市人社积极争取高级岗位职数,晋级由原三年调整为一年一晋,稳定人才队伍。加强人文关怀,改建功能齐全的手术室、休息室,配备按摩椅、茶桌、电视机等生活设施,让医务人员在繁忙工作之余舒缓身心;为全院职工购买医疗互助、意外险等。
“让患者满意”。投大笔资金装修的外科住院部已投入使用,宾馆式环境、24小时热水供应等人性化的设计,做到让患者及家属满意;便民餐厅、职工餐厅24小时热饭热菜供应;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回访、问卷,收集到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停车、缺药等方面问题都会及时给予当事人回复;门诊一楼、二楼放置自动测量血压仪,方便就诊患者;为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心血管内科CCU,神经内科NICU,从设备配置、空间面积,邵武市立医院的各项服务设施在南平地区均排在前列。
如今的邵武市立医院,不仅承担着本市3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还为周边县(市)及江西省部分地区提供医疗服务,服务人口约100万,年门、急诊病人5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万余人次。已发展成为南平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领头羊”的邵武市立医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帮扶着周边乡镇医疗机构,实现互赢互惠,造福乡里。
责任编辑:王慧开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