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世界和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

2023-06-10 14:07

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

对于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三大原因之一的“死亡率”,人口学家常用“预期寿命”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哈珀指出:预期寿命是指在给定死亡条件下,某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关于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国家卫健委解释道: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

联合国人口署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提供了世界各国(地区)男性和女性以及不分性别的“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选取了2015—2020年和2045—2050年的数据来作分析:

按2015—2020年出生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序,如果不分性别,前10位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瑞士、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冰岛和韩国。人均预期寿命在82—85岁之间。在这五年中,世界平均水平是72.3岁;中国则是76.6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3岁;世界排名是第74位。

据预测,按2045—2050年出生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排序,如果不分性别,前10位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瑞士、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和冰岛。人均预期寿命在86—90岁之间。在这五年中,世界平均水平是76.8岁。中国则是81.5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7岁;世界排名是第78位。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2015—2020年和2045—2050年两个时间段,按人均预期寿命排列,名列前10的国家和地区正好完全相同,只是最后两个国家——冰岛和韩国的排名前后颠倒了一下。

如果将以上10个国家和地区分性别重新排列,那么在2015—2020年时间段,按男性排列,依次是中国香港、瑞士、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冰岛、中国澳门、意大利、西班牙、韩国,人均预期寿命在79—82岁之间。中国男性是74.5岁,世界平均水平是69.9岁,超过世界水平4.6岁。若按女性排列,依次是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西班牙、韩国、新加坡、瑞士、意大利、澳大利亚、冰岛,人均预期寿命在84—88岁之间。中国女性是79岁,世界平均水平是74.7岁,超过世界水平4.3岁。

据预测,在2045—2050年时间段,按男性排列,依次是瑞士、冰岛、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日本、中国澳门、西班牙、韩国。人均预期寿命在83—86岁之间。届时,中国男性是79.9岁,世界平均水平是74.5岁,超过世界水平5.4岁;

若按女性排列,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冰岛;人均预期寿命在87—92岁之间。届时,中国女性是83.1岁,世界平均水平是79.1岁,超过世界水平4.0岁。

综上所述,如果不分性别,在2015—2020年和2045—2050年两个时间段,位列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占5位——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和韩国,并占据了前三;欧洲占4位——瑞士、西班牙、意大利和冰岛;还有一位在澳洲——澳大利亚;这是个平分秋色,但亚洲略占上风的局面。

如果分男女性别再重新排列,那么在上述两个时间段,按男性的排列呈现出亚洲与欧洲花插着排列的现象,在第一个时间段,前三位中亚洲占据了第一位和第三位;在第二个时间段,前三位中,欧洲占了前两位。若按女性排列,两个时间段都是亚洲占了前三位。

总而言之,在上述前10 的国家或地区中,无论在那个时间段,男性的预期寿命欧洲略强于亚洲,但女性的预期寿命亚洲则完胜欧洲。如果要看男性还是女性对总体(不分性别)位次的排列影响更大,那显而易见是女性。

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按照联合国人口署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1950—1955年是43.8岁,1960—1965年是44.6岁,1970—1975年是61.7岁,1980—1985年是67.7岁。1990—1995年是69.4岁,2000—2005年是72.3岁,2010—2015年是75.1岁,2020—2025年是77.5岁。[3] 据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7年是76.7岁,2018年是77.0岁,2019年是77.3岁,2020年的78.0岁,2021年是78.2岁 。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在平稳地逐步提高。其中有两个高潮,一是20世纪70年代初,二是80年代初。70年代初的大幅度提升可能与当时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80年代初则应该与改革开放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相关。如果足够细心,应该会发现,前述原因似乎都与农村相关。确实如此,因为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口90%以上都在农村。

人口学家认为:预期寿命的普遍增长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趋势之一。由此导致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新的现象,反过来这引起了人们对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的健康和死亡的现状和未来,发生了极大兴趣。因此,人口学家们还提出了另外一些与预期寿命相关的评价指标,譬如60岁时或65岁时平均预期寿命。说句大白话,这个概念就是,当你60岁或65岁的时候,平均还能活多少年?我们在《世界人口老龄化2017:要点》和《世界人口老龄化2019》中分别找到了2010—2015年间60岁和65岁分性别的预期寿命的数据来做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到,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中,60岁的男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冰岛、以色列、加拿大、中国澳门、日本、新西兰、法国,预期寿命在22—24岁之间。当年男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8.8岁,中国是18.5岁,低于世界水平0.3岁;世界排名为第87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中,60岁的女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法国、西班牙、马提尼克、瑞士、瓜德罗普岛、澳大利亚、意大利,预期寿命在26—29岁之间。当年女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1.6岁,中国是20.7岁,低于世界水平0.9岁;世界排名为第104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中,65岁的男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巴巴多斯、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瑞士、日本、以色列、冰岛、法国、巴拿马、加拿大,预期寿命在18—20岁之间。当年男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5.1岁,中国是13.9岁,低于世界水平1.2岁;世界排名第112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中,65岁的女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日本、中国香港、法国、中国澳门、西班牙、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预期寿命在22—24岁之间。当年女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7.8岁,中国是16.8岁,低于世界水平1.0岁;世界排名为第111位。

综上所述,世界上2010—2015年间年龄为60岁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男性和女性都在前10名中有6个国家和地区,即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法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只有女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4个国家和地区的是西班牙、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岛、意大利;只有男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4个国家和地区是冰岛、以色列、加拿大和新西兰。

从所在的地区看,男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以色列,欧洲有3个——瑞士、冰岛和法国,大洋洲有2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1个在北美——加拿大。女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欧洲有4个——法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澳洲有1个——澳大利亚,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岛。

世界上2010—2015年间年龄为65岁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和男性都在前10名中有5个国家和地区,即日本、中国香港、法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只有女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澳门、西班牙、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意大利;只有男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是巴巴多斯、以色列、冰岛、巴拿马、加拿大。

从所在的地区看,女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欧洲有4个——法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大洋洲有1个——澳大利亚,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男性前10中,亚洲有3个——中国香港、日本和以色列,欧洲有3个——瑞士、冰岛和法国,澳洲有1个——澳大利亚,北美洲有一个——加拿大,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巴巴多斯和巴拿马。

此外,常用的概念还有健康预期寿命。沙拉·拉迪特卡和 詹姆斯·拉迪特卡(Sarah Laditka & James Laditka)指出:健康预期寿命也称为积极预期寿命,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人口健康的有用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预期寿命”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年龄不受疾病、死亡和机能障碍的影响,有望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

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统计2022》给我们提供了2019年世界各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据此来做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在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相关数据的184个成员国(地区)中,按健康预期寿命排列,排名前10的日本(74.1)、新加坡(73.6)、韩国(73.1)、瑞士(72.5)、塞浦路斯(72.4)、以色列(72.4)、法国(72.1)、西班牙(72.1)、冰岛(72.0)、意大利(71.9);健康预期寿命在71—75岁之间。当年健康预期寿命的世界平均水平为64.6岁,中国是68.5岁,高于于世界中位水平3.9岁;世界排名为第44位。这可能是本章中,相比下来最可以乐观的一个数据了。

就地区而言,在健康预期寿命排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有4个——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以色列,而且夺得了前三位;其他的6个都在欧洲——瑞士、塞浦路斯、法国、西班牙、冰岛和意大利。

如果我们把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差的岁数称为“不健康预期寿命”:最高的为西班牙和意大利,均为11.1,最低的是新加坡,为9.6。看来健康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还挺大。

饶有兴味的是:之前,我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2000年、2012年和2019年中国人——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据此来做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00年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0岁、73岁、71岁;而健康预期寿命则分别为63岁、66岁、64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均为7岁。2012年出生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4岁、77岁、75岁;而健康预期寿命则为67岁、69岁、68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则为7岁、8岁、7岁。从在2000年到2012年间,虽然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都分别增加了3—4岁不等,但健康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几乎是同步,并无明显进步。2019年,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5岁、81岁、77岁,健康预期寿命则为67岁、70岁、69岁。比2012年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增长了1岁、4岁、2岁,健康预期寿命增长了0岁、1岁、1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不减反增,进一步扩大到8岁、9岁和8岁。当时,对这样的结果还感到很失落。

但是,在对世界各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中国的状况进行比较之后,我们感到要做出价值判断的标准似乎更加模糊了。因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8岁),明显比健康预期寿命排位世界前十的国家的平均数(10.5)岁小。这和我们以往的印象——中国人的不健康预期寿命的时间更长——有较大的出入。相对而言,中国人抱病生存的时间相对还短一点,当然去世的时间也更早一点——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录此以备进一步讨论与思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预期,寿命,健康,中国,世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社区养老
    打开APP 唐钧-社科院
  • 怎样认识老年服务的公益性
    打开APP 唐钧-社科院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