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期的延长也导致DLBCL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使得DLBCL药物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3年6月15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 FDA 已批准 Columvi (glofitamab-gxbm) 用于经两线或多线系统治疗后的成人患者 的 复发或难治性(R/R)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或由滤泡性淋巴瘤引起的大 B 细胞淋巴瘤(LBCL)。该加速批准是基于 Columvi的I/II 期 NP30179 研究的积极数据。
关于NP30179 研究
NP30179 研究是一项 I/II 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评估 Columvi (glofitamab-gxbm) 在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该研究纳入了 132 名复发或对先前治疗无效的 DLBCL 患者,84.3%的患者在近期的治疗中显示为难治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既往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
主要指标包括独立审查委员会的完全反应率(主要终点),总体反应率、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
结果显示:接受固定疗程 Columvi 治疗的患者实现了持久缓解,56% 的患者实现了总体缓解(OR;74/132),43% 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CR;57/132)。超过三分之二的响应者继续响应至少九个月 (68.5%)。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 1.5 年(18.4 个月)。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AE) 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70%),这可能是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肌肉骨骼疼痛 (21%)、疲劳 (20%) 和皮疹 (20%)。CRS 通常为低级别(52% 经历 1 级,14% 经历 2 级)。
关于Columvi
Columvi是目前潜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治疗R/R DLBCL的靶向CD20xCD3 的双特异性抗体。该T细胞衔接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创新的2:1结构形式,包含靶向T细胞表面CD3蛋白的一个蛋白域和与B细胞表面CD20蛋白结合的两个蛋白域,此双重靶向策略可使T细胞靠近B细胞,并活化T细胞以释放癌细胞毒杀蛋白。
与 "按病情进展 "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是:
Columvi在最多12个周期内分13次静脉注射(包括递增给药),或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治疗,以先发生情况为依据。
第一周期后,Columvi每三周给药一次。治疗方案设计是在大约8.5个月内完成,为R/R DLBCL患者提供了一个治疗过程的目标结束日期,并有可能进入无治疗期。
在开始使用Columvi前七天,患者将接受单剂量obinutuzumab的预处理,以及皮质类固醇、解热剂(退烧药)和抗组胺药,减少CRS的发生风险。
Columvi是一种无化疗的现成的治疗方案,可随时输液。
CD3/CD20是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双抗靶点组合之一,该类双抗可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靶点,一端链接B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表面CD20抗原,一端链接免疫T细胞表面的CD3抗原,能够将T细胞募集至肿瘤细胞周围,并激活T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为一些耐药复发或难治的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的CD3/CD20双抗约20余种。
关于DLBCL
淋巴系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NHL 约占淋巴系肿瘤的90%,可分为成熟B 细胞肿瘤、成熟T 和NK 细胞肿瘤及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其中,成熟B 细胞肿瘤占NHL的70%-85%,主要包括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边缘区淋巴瘤(MZL)、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
DLBCL是最常见的NHL类型,约占全球NHL 病例总数的25.5%,约占中国NHL 病例总数的45.8%。临床表现为淋巴结(累及淋巴结)或结外(累及淋巴系统外的器官或组织)症状,任何淋巴结外部位都可能累及。患者通常出现进行性肿大的无痛性肿物,多见于颈部或腹部。累及淋巴结外者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症状,常见的包括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症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截止2022年12月,在中国和全球分别有超过20 万和近100 万存量患者,至2030年,预计患者数量将分别增长至30 万、123 万。
中国和全球DLBCL患者人数(万人)
根据新英格兰杂志(NEJM),DLBCL 可以分为四种亚型:MCD、BN2、N1 和EZ8 亚型,占比分别为8.0%/14.8%/2.1%/21.8%。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RCHOP组合中的药物包括R=利妥昔单抗、C=环磷酰胺、H=盐酸多柔比星、O=硫酸长春新碱、P=泼尼松,化疗通常以药物组合进行,组合通常比单一药物效果更好,因为不同的药物可以不同的机制杀死癌细胞;复发难治DLBCL最佳挽救性方案尚未明确,推荐参加临床研究,对于特定患者考虑维布妥昔单抗、BTK抑制剂等新药。
在中国,DLBCL患者接受一线联合疗法,主要是利用「R-CHOP」疗法,该疗法代表利妥昔单抗(R)、环磷酰胺(C)、盐酸阿霉素(H)、长春新碱(O)及泼尼松龙(P),但约15%的患者会出现原发耐药的情况。随着DLBCL患者进入二线或三线治疗,治疗方案更为有限,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由此可见,未来市场仍存在需求痛点。
2019年中国DLBCL药物市场规模为58亿元,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预计2019-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6.2%,2024年将达到186亿元,预计之后以12.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30年增至369亿元。2019年中国注册的DLBCL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61%,而美国为65%。生存期的延长也导致DLBCL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使得DLBCL药物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DLBCL的市场规模预测
参考资料
1、公司官网、businesswire
2、安捷证券、国元国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