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微创再上新台阶!重医附一院成熟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肺结节活检及微波消融术
近日,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为肺功能极差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肺结节活检及微波消融术。据悉,胸心外科已为众多无法耐受常规手术的患者实施该技术。该类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肺部疾患的精准微创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据悉,该患者在外院检查时发现肺结节,由于肺功能差,辗转求医,最终于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就诊,经CT检查发现肺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大小约1.7cm×1.5cm,呈实性、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征,临床诊断考虑肺癌,有手术切除指征。然而,患者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漫性肺气肿、巨大肺大疱多年,需要长期居家氧疗。肺功能显示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目前无法承受常规手术治疗。
胸心外科主任吴庆琛教授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行肺结节消融术,但患者肺质差,手术风险大,术中随时可能出现气胸、氧合不佳而终止手术。在麻醉科何开华主任医师精湛的麻醉技术保障下,由田雷副主任医师、李林峻主治医师、蒋欣护师组成的微创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肺结节活检及微波消融术,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并超过原病灶5-10mm。
据介绍,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也被称为“肺部GPS导航技术”,它能引导治疗工具经自然腔道(气管、支气管)精准到达肺的病变部位,完成诊断及治疗。微波消融,则采用高频电磁波使组织分子高速运动摩擦产热,通过高温杀灭肿瘤细胞,从而实现无创进入、精准引导、微创诊疗。
据介绍,胸心外科自2022年4月实施首例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肺结节活检及消融以来,已为众多无法耐受常规手术的患者实施该手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该技术已作为科室常规开展的微创诊疗项目,尤其是为高龄、肺功能差、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肺切除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替代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重复的诊疗优势。
重医附一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全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林尚清教授主持建立,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胸心外科之一。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重庆市临床重点学科、重庆市肺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两江胸外科联盟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前任及现任主任委员单位。科室是重庆地区规模最大的胸心外科疾病诊治中心,病种覆盖广,面向复杂、高龄、危重及高难度病种,疑难危重病种比例高达70%以上。
撰稿 | 李林峻 田雷
编辑 | 李丹 姜佳妮
审核 | 吴庆琛 周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