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札记】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记我在专科医院的那些日子
又是一年招聘季的结束,很多小伙伴已经选定了心意的方向,无论是继续搞科研?亦或是尽早开始积累临床经验;无论是在大城市合同或小县城编制;公立或民营;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选择多种多样,无论当初作何选择,都可以走向自己期待的未来。今天就谈谈我与病理的那些酸甜苦辣。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病理科
李佳峰 主治医师
缘起
与许多因考研而被调剂至临床病理专业的同学不同,我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并在大四结束时便已下定决心。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完成了专硕和规培之后,我来到了“美食之都”广州,并成为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一名合同制员工。
然而,因为之前所在的规培医院病理科与皮肤病理分属两个不同的科室,所以规培期间我并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皮肤病理切片,导致我的皮肤专业基础很薄弱,甚至连38种皮肤基本病理改变都认不全。刚开始工作时,我对于病理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皮损感到很不适应,看皮疹仿佛雾里看花;也很难适应在专科医院边缘小科室软硬件方面的落后,更别提一线城市高昂的物价与不相称的微薄收入…… 因此,前几个月的工作让我倍感痛苦,甚至曾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为何当时不留在工作轻松又收入高的省级综合医院做技术员呢?
初窥门径
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既然面对炎症性皮肤病像无头苍蝇一样痛苦,那就换个方向,去学皮损,之后,我利用休息时间去皮肤科医生的门诊,每天工作之余研究皮肤图谱,逐渐的,我开始了解丘疹和结节、斑片和斑块等之间的区别,学会了分辨白色和淡白色、粉红色和红色、橙色和棕褐色....... 就是从这些皮肤科看似不起眼的基本常识开始,我渐渐学会看皮损了。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疾病的种类超过了两千种,数量之多难度之大,令人沮丧。然而,我没有轻易放弃,从皮肤科本科课本开始学习,然后阅读皮肤科规培书,就这样逐步从最基础的疾病开始学习。并在网上找了北大、南京皮研所、西京等皮肤病理系列课程,配合科室切片库,渐渐地,我感觉到自己的诊断水平开始入门了。
最初,刚进入科室时候,科里没有标准的取材和记录流程,每天技术员只是把标本简单的夹到包埋盒就结束了;没有合理的工作安排,医生要做技术员的工作,包括录入患者信息、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荧光;医院的信息系统只有诊断一个界面,没有登记、取材......
这些规范与流程上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科室的发展,虽然身处专科医院中的弱势科室,但我相信可以通过大家的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于是我利用各种机会跟各级领导反映这些问题。可惜的是,作为唯一经过临床病理科培训的医生,要让皮肤科出身的领导们理解病理科常规的工作规则都是相当困难的,面对误解时我也想过离职,可是内心深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告诉我,再坚持一次吧。最终,在一次次挫败和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终于都得到解决,软硬件的提升让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变得高效了起来。
努力终将有收获!
迎接挑战
工作一年半之后,我渐渐感到自己在诊断水平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颈,于是,我主动申请外出进修,最终,获得了6个月西京皮肤病理和6个月大病理进修的机会。我匆匆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取经”之旅。
西京皮肤病理是一个非常有底蕴的科室,在这里,王雷老师每天都会亲自带教,不管是初诊老师、技术组老师还是秘书老师,他们都很有耐心。此外,科室拥有的数十年的切片都可以供我们借阅学习。在科室,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又非常努力的进修医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时常可以获得沉浸式的学习机会,在显微镜下日刷300余例标本......在西京医院,无论是切片数量还是学习氛围都是极好的,很快我阅片数量就达到两万余例了。
之后,我开始有针对性的阅片,将感兴趣的疾病近十年的切片全部借阅了出来,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各种亚型spitz痣、各种亚型Rosai-Dorfman病,各种黑素瘤......虽然还有很多想看的切片没看完呢,但是时间已经匆匆而逝,6个月的西京皮肤病理进修结束了。
随后,我来到西京大病理,第一天,我就被墙上那些荣誉所震撼,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震撼是更加繁重的工作,取材日需要从早到晚取材,初诊日需要阅片到深夜......原本计划利用进修机会入门软组织和淋巴瘤的,这下不得不暂时搁置了。
不过很快我就被这里的教学深深吸引了,每天,都有教授进行三级质控教学,可以近距离聆听各亚专科大咖讲解;每周一会有两篇文献汇报,周二亚专科教授轮流分享专业最新前沿内容,周三读片会,周四规培生轮流分享各系统的基础知识......每天早上8-9点的学习时间上至主任,下到学生都全员出席,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老师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尽管几乎每天都要在医院待 14个小时以上,我还是感到非常兴奋和快乐,希望努力向那些优秀的前辈们靠拢,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这次进修拓宽了我的眼界,让我了解了大咖们如何学习,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知识渠道。回到自己单位后,我坚持运营皮肤病理少见病公众号、并在网络课中学习罕见病,加深自己的专科深度;同时还购买并学习了淋巴瘤和软组织的系列课程,拓展业务宽度。 在科室领导支持下也逐渐获得了在国内平台分享病例的机会...... 与3年半前刚来专科医院时相比,我不再像那样痛苦挣扎了。现在的我充满了信心,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更加自信和骄傲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更多的色彩和价值。
心路历程、回首作为本科生第一次去参观病理科时候,我就喜欢上了病理诊断室像白领办公室一样的格子间,喜欢在取材台上切砍各种组织器官的快意,以及在显微镜下阅片的头脑风暴。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努力也同样重要,每当我感觉到了低谷的时候,就越能激发我的斗志,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与在不同医院的同学聊天,我发现,无论在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大家普遍都认为工作第一年是最难熬的:远离家乡、亲人;收入微薄;什么都是陌生的,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人手把手教自己、提点自己、带自己,觉得被同事患者鄙视。焦虑、失眠、抑郁、想离职.......各种负面情绪和无数的困难会同时找上你。 但是,遇到困难不要怕,微笑着面对它,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就是胜利!
我相信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相信你会随着时间的成长而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所有 人 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谁更轻松。 或许有很多小伙伴初入社会就想要“活少、钱多、心不累”的工作,在这里我给大家泼一盆冷水,病理专业的初学者绝对是“活多、钱少、心累”的。在三四十岁的年纪,更应该看重学习机会和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和充实自己。 如果我可以穿越时空,我会告诉作为规培生的自己:“不要抱怨工作的辛苦,感恩学习获得的经验。” 我会告诉刚来专科医院的自己:“不要迷茫,一张切片一张切片地看,总会获得突破。”
我会告诉工作遇到困境的自己:“放手去做吧,年轻就要拼一下。”
我会告诉苦恼没有科研产出的自己:“临床技术能力、诊疗水平才是你最大的依仗!”
…… 无论今年的招聘你作何选择,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和进步,最终都可以奔向自己期待的未来!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