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是门诊楼、病房等,医护人员特别多,一旦发生火灾,极可能造成逃生困难,人员伤亡严重。
6月20日凌晨1时17分,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一临时办公室发生火灾。
市应急联动中心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崇明区消防救援支队,4站14车102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经勘查, 起火部位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门诊楼和急诊楼之间的连廊外廊部位临时办公室。
该区域总面积为100㎡,火灾烧毁烧损办公室内办公桌、一台计算机及资料等,过火面积约6㎡,微型消防站第一时间到场并进行处置,火灾未对医院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一名相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医院属于人员密集的场所,特别是门诊楼、病房等,医护人员特别多,一旦发生火灾,极可能造成逃生困难,人员伤亡严重。
除了具备一般单位的火灾风险外医院还有以下火灾风险:
01、火源、危险源多且复杂
医院大量使用各种电气设备,生活、办公以及检查治疗的设备,大多都要用电,部分设备(挂号机、轮椅等)使用有可能自燃的锂电池作为电源。
医院要使用氧气(助燃),同时为了治疗和检测,还使用部分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如酒精(可燃)。
医院还配套有食堂(火灾事故多发地)等场所,要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
02、火灾应对困难
医院的一大特点是病人多,特别是(手术室、病房中)失能人员多,一旦发生火灾,这些人基本不能自主应对火灾(灭火、疏散)。另外,比如晚上,每个病房区域可能只有值班人员(医生、护士)1-2人,而病人则有几十人,一旦需要疏散是非常困难的。
同时,医院人流密集、车辆多,消防队进入、车辆停靠以及灭火行动,都会比较困难。
医院如何进行消防安全管理
01、要抓好重点部位消防管理
对病房,各类设备用房,厨房,高压氧仓,检验室,化学品仓库,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手术室,信息机房等,要列入重点消防部位,建立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02、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
全员必须掌握灭火器、消火栓使用技能,并知晓火灾应急基本行动方法,以确保在火灾发生初期,第一时间将火灭掉或控制住(因为发展到后期要疏散的话,是十分困难的)。
03、排查火源、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
医院住院楼(部)、门诊部等白天应当每两小时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住院楼(部)、急诊部夜间应当至少开展两次防火巡查,其他场所每日应当至少开展一次防火巡查。
重点巡查以下内容:
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情况。
②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③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④消防控制室和住院楼、门诊部、药品库房、实验室、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和锅炉房、发电机房、配电房、消防水泵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⑤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⑥各科室的每位员工都要养成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对本科室区域内进行防火检查的好习惯,谨防场所内有遗留火种。
⑦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a) 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包括药品库房、实验室、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锅炉房、厨房、被装库、变配电室等。 b) 发生火灾时危害较大的部位,包括住院部、门诊部、急诊部、手术部、贵重设备室、病案资料库等。 c) 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包括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房、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等。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WS 308-2019
防火巡查要求:
4.3.2 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领导下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和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疏散演练;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4.4.4 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落实具体岗位的巡查和检查的人员,确定其巡查和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b) 规定每日防火巡查的要求和加强夜间防火巡查的要求; c) 规定防火巡查和检查时应填写的巡查、检查记录与要求。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 d) 巡查、检查中负有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的责任;要求无法当场整改的,应立即报告,并记录存档; e) 确定防火巡查时发现火情的处置程序和要求。 4.5.1 医疗机构应明确巡查人员和重点巡查部位,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住院区及门诊区在白天应至少两次,住院区及急诊区在夜间应至少两次,其他场所每日应至少一次。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应当场处理,或及时上报。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WS 308-2019 关于医院消防培训:
医疗机构每年应至少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消防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
a)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的相关知识;
b) 扑灭初起火灾的技能,懂得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水带、消防软盘、手动报警按钮、防火卷帘、常闭式防火门等的消防设施、器材的运用;
c) 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和岗位火灾危险性及防范措施。
医疗机构每年应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除包括 4.8.1 规定的内容外,还包括:
a) 单位整体情况,如建筑类别、建筑层数、建筑数量、建筑面积、功能分布、建筑内单位数量、消防设施等;
b) 单位人员组织架构、应急指挥架构;
c) 单位所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内容。
医疗机构每月应组织安保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分工;
b) 燃气管道关阀切断和发现、排除火灾隐患的技能,防火巡査、检査要点,重点部位、场所的防护要求;
c)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如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消防控制中心、安全出口等设置位置及基本常识;
d) 灭火救援、疏散引导和简单医疗救护技能;
e) 防火巡査、检查记录表填写方法。
医疗机构每季度应组织工程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 排除简单消防设施、 器材故障的技能;
b) 发电机、排烟风机、送风机、消防水泵、消防卷帘、消防水炮、防火卷帘、湿式报警阀、雨淋阀、防火幕等设施的应急启动技能;
c) 单位建筑内各类进出水管阀门所在位置及开启要求;
d) 燃气管道关阀、切断的技能;
e) 切断着火区域氧气供应的技能;
f) 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的技能;
g) 消防设施月或季检査记录表填写方法。
医疗机构至少每半年应组织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 消防控制设备的操作方法;
b) 火灾事故紧急处置流程;
c)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填写方法;
d) 单位基本情况,如建筑情况(建筑类别、建筑层数、建筑数量、建筑面积、功能分布、建筑内单位数量)、消防设施设置情况(设施种类、分布位置、水泵房和发电机房等重要功能用房设置位置、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安装位置)等。
医院应急预案要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应急组织及其构成、指挥协调机制;
b) 应急物资准备和存放地点;
c) 火灾现场通信联络、灭火、疏散、救护、保卫等职能小组的负责人、组成人员及各自职责;
d) 火警处置程序;
e) 应急疏散的组织、疏散程序和保障措施,疏散人员的集散场地,特别是重症病人和骨伤科病人等的疏散与防护方法和程序等要求;
f) 火灾扑救的程序和措施、方法;
g) 通信联络、安全防护和人员救护的组织与调度程序和保障措施。
各职能组应由值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安保人员、志愿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组成,其职责如下:
a) 通信联络组:负责与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当地消防机构之间的通讯和联络,保障通讯联络顺畅;
b) 灭火组:发生火灾立即利用消防设施、器材组织扑救;
c) 疏散组:负责引导人员正确、快速疏散、逃生,协助行动不便者疏散;
d) 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e) 保卫组:阻止与场所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火灾现场,并协助消防机构开展火灾调查;
f) 后勤组: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医院火灾处置程序:
确认发生火灾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同时开展下列工作:
a) 向消防机构报火警,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
b) 消防安全责任人担负消防队到达之前指挥各职能小组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
c) 消防控制室接到报警后应关闭空调系统,开启排烟风机,将消防电梯降至首层;进行火灾事故广播,稳定病人和现场人员情绪,组织引导人员有序疏散;
d) 灭火组人员带好灭火器具,扑救初起火灾;
e) 保卫组人员应在着火建筑物的出入口处设立警告标志,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消防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
f) 医务人员应组织病人和现场人员疏散、转移。
在发现火灾的 1 分钟内,相关人员应开展下列应急处置工作:
a)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控制设备报警显示后,应首先在系统报警点位置平面图中核实报警点所对应的部位;
b)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安保人员及距离报警部位最近的工作人员持通讯工具、灭火器和防毒面具,迅速赶到报警部位核实情况,发现火警立即处置;
c) 安保人员和距离报警部位最近的工作人员负责到现场核实火情和进行灭火,并向消防控制室报告着火的准确部位、燃烧物质等情况;
d) 到场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果火势较大,未能控制,应立即呼叫增援力量。
在发现火灾的 3 分钟内,相关人员应开展下列应急处置工作:
a) 安保人员等工作人员现场核实报警部位确实起火后,应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确认系统联动控制装置处于自动状态,同时立即拨打电话“119” 报警,说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名称、地点、起火部位、联系电话、燃烧物质等基本情况;
b)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立即组织灭火救援力量在 3 分钟内赶赴现场,按任务分工进行处置;
c) 灭火组就近占据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救护组到现场搜救和救护伤员;疏散组逐个房间搜救、引导人员疏散;保卫组设置警戒区域,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同时负责接应消防队到场。
在发现火灾的 5 分钟内,相关人员应开展下列应急处置工作:
a) 现场火势较大,消防队还没有到达现场时,应组织志愿消防队员到现场增援进行灭火;
b) 消防队到场后,医疗机构值班领导应主动汇报现场情况,协助消防队做好警戒、疏散、灭火、配合、救护等工作;
c)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准备好各楼层的平面布置图,医疗机构安排人员接应消防队快速到达火灾现场。
发生火灾后,医疗机构应按下列要求开展应急疏散:
a) 首先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防止惊慌拥挤;
b) 组织疏散小组,组织病人和现场人员疏散、转移,对于能够自主行动的病人,应引导其按确定的路线疏散;对于不能自主行动或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移动的病人,由医务人员和救护组人员按既定方案疏散、转移。在疏散、转移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救护措施;
c) 在发生人流堵塞的情况下,应迅速安排人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疏散或避难;
d) 当安全出口受到烟雾或高温的威胁时,应采用消防卷盘或水枪降温等方式,保护疏散人员安全;
e) 对受伤或无法自行疏散的被困人员,应组成救护组直接抢救,或组织被困人员互救;
f) 屋顶发生局部塌落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应迅速组织经过训练的志愿消防队员,利用水枪掩护深入火场,救助被困人员;
g) 当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现场消防指挥应向消防队负责人报告火灾现场的情况,移交指挥权并服从专业指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