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应用】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一、总则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
三、定义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四、工作原则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五、具体工作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感染管理部和预防保健部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感染管理部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下设科室:
办公室主任:
秘书: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全院人员职业暴露处置预案的实施。
2、制定职业暴露紧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3、作好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置流程培训工作。
4、负责日常职业暴露防护咨询、检查和指导工作。
(三)各部门的职责
1、科室: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手套、口罩、面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设备;传染性病人根据传播途径选择三级防护标准。
(2)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就地进行紧急处理,尽快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
(3)获取患者的病情材料,如暴露源不详应设法动员患者给予配合,并做相应检测,以备对照评估。
(4)当事人要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交院感染管理部存档。
2、医院感染管理部:
(1)负责员工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工作。
(2)指导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二份。(所在科室、院感染管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感染管理部指定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染管理部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3、医学检验科
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4、医务部
负责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做好职业暴露的评估工作。
5、护理部
负责作好相关科室的人员调配和工作安排。
6、人事科
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等适宜。
7、预防保健部
负责做好职业暴露者数据统计及上报工作;协助感染管理部做好职业暴露咨询及宣教工作。
8、物资采购部、后勤保障部、药剂科、安全保卫部
保障职业安全防护所需防护用品及药品供应;确保防护用品质量安全;同时作好医疗废物运送及人员安全保卫工作。
六、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七、登记报告
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感染管理部,如果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同时上报预防保健部。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感染管理部)。
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单位应建立“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
3、保密制度
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4、事故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科室主管领导;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