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抗体制备新平台:羊驼VHH SingleB®快速发现
羊驼等骆驼科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缺失轻链及重链CH1结构但完全保留抗原结合活性的重链抗体(HCAb),其中特异性结合抗原的重链可变区称为单域抗体(sdAbs),即纳米抗体(Nanobody),简称VHH,是最小单元抗原结合片段。
纳米抗体集传统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的优点于一体,并在诸多方面克服了传统抗体的缺陷,逐渐在生物医药研发与临床体外诊断行业中大放光彩。其优势在于:
· 分子量小:仅为12-14 kDa,组织穿透力强,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治疗和分子影像等。
· 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与人VH同源性80%,易人源化。
· 免疫原性低:不含Fc尾端,不会引发相关的免疫原性,成药性高。
· 特异性强:CDR3区较长,可形成指状凸环进一步识别隐藏抗原表位。
· 制备简单:可大量表达,工业化放大生产成本低周期短。
· 稳定性高:易储存,可耐受高温、强酸、强碱等致变性条件。
纳米抗体的应用
纳米抗体自被发现以来,已经被广泛用于生物药研发、临床体外诊断、肿瘤学及免疫学研究等众多医学领域。纳米抗体不仅有体内成像的潜在作用,其在作为治疗肺部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等方面的生物药物研发上也有很大的发展。
1、肿瘤诊断及定义癌症生物标志物
可作为示踪剂,通过检测或定义生物标志物来辅助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2、介导药物运送及肿瘤靶向治疗
能够穿过人血脑屏障向脑中转移,可介导药物、多肽等大分子物质,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3、分子影像
用于肿瘤的特异性显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探测、疗效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4、感染疾病的研究治疗
对于一些病毒、寄生虫与毒素等感染早期阶段拮抗病毒,而且还可以被设计为胞内抗体来抑制病毒的复制、组装及释放。
常用纳米制备方法
噬菌体文库
现阶段,纳米抗体主要通过筛选噬菌体抗体库获得。根据抗体基因的来源和组成不同,噬菌体抗体库可分为天然抗体库、免疫抗体库、半合成抗体库以及合成抗体库,其中免疫库的构建为最常用的纳米抗体开发技术。
单B细胞抗体发现
纳米抗体也可通过单B细胞抗体发现技术获得。使用流式细胞仪或浆细胞分选平台对免疫后羊驼PBMC进行分选,获得抗原特异性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将分选获得的单个B细胞裂解,从裂解物中提取总RNA与mRNA,进行候选抗体基因的扩增、克隆与表达。与噬菌体文库技术相比,单B细胞抗体发现技术筛选通量高、筛选周期短,获得的抗体多样性与亲和力更高。
单B细胞抗体发现技术与噬菌体文库技术的对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