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衰竭(HBV-ACLF)是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因各种诱因暴发的急性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综合征,短期病死率高达80%。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一种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预警预后对临床及早救治、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团队牵头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大队列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乙肝人群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COSSH-ACLF)及预后分层评估模型(COSSH-ACLFs)[1,2],并基于组学数据揭示了病毒激活引起的免疫代谢失衡是HBV-ACLF进展的核心机制[3],在国内外同行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研究验证。
在第58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EASL 2023)暨2023年国际肝脏大会TM(ILC 2023)上,李君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关于VSIG4作为ACLF预警预后标志物的研究,他们利用前瞻性、开放性临床队列生物样本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血浆VSIG4不仅可以有效识别ACLF,而且可以准确预测ACLF患者的不同预后转归,为临床精准预警预后ACLF提供了新的标志物。
图(摘要截图)
该研究利用COSSH队列生物样本库,纳入实验组20例、验证组50例ACLF患者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预后转归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在外部验证组中(n=17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验证了候选生物标志物。
PCA结果显示, ACLF非存活患者聚集在一起,并与ACLF存活患者、肝硬化(LC)、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明显分开。
基于差异表达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PLS-DA)、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VSIG4基因表达可有效区分ACLF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患者(AUROC:0.91),qRT-PCR验证了上述测序分析结果。
进一步以ELISA检测ACLF患者血浆VSIG4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CLF组VSIG4蛋白显著高表达,可作为ACLF的诊断标志物(AUROC:0.983),并验证了其对ACLF患者28天/90天的预后价值(AUROC=0.739/0.769),且能达到5种常用临床评分的区分效果(COSSH-ACLF IIs,0.876/0.878;COSSH-ACLFs,0.867/0.884;CLIF-C ACLFs,0.840/0.835;MELD,0.721/0.750;MELD-Na,0.710/0.737)。
风险分层分析显示,VSIG4表达水平>122 μg/mL的ACLF患者短期死亡风险显著增高(p<0.001)。
综上所述,该研究利用临床生物样本库及转录组测序分析,证实免疫代谢失衡在乙肝相关ACLF重症化转归及不良预后中起关键作用,VSIG4分子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ACLF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结果为精准识别ACLF及不良预后患者提供了新方法。
Graphic abstract
研究者说
乙肝肝衰竭(HBV-ACLF)是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因各种诱因暴发的急性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综合征,短期病死率高达80%。攻克乙肝肝衰竭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关键在于精准诊治的技术突破和发病机制的理论创新,从而提高早诊预警和有效救治的能力。
课题组前期已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乙肝肝衰竭大队列研究,创建了适合乙肝肝衰竭诊断的中国标准COSSH-ACLF和预后评分体系,使危重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率提高19%,病死率下降12%;基于多组学分析揭示了乙肝病毒激活引起免疫代谢失衡是乙肝肝衰竭核心发病机制,同时发现了VSIG4等一批具有预警预测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及实验验证证实,VSIG4分子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ACLF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为精准识别ACLF及不良预后患者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Wu T, et al.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Gut. 2018;67:2181-2191.
2. Li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J Hepatol. 2021;75(5):1104-1115.
3. Li J, et al. PBMC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s immune-metabolism disord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BV-ACLF. Gut. 2022 Jan; 71(1): 163-175.
摘要标题:
VSIG4 as a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BV-ACLF(FRI-342)
第一作者简介
梁茜
生物信息学硕士
台州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实验室技师
主要从事在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领域,以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为基础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网络机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目前发表SCI文章十几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Gut等肝脏领域期刊发表论文。
通讯作者简介
李君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 领军人才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委员
中国老年病学会干细胞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病学分会 常委
主持国自然(重点)、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 15项
发表Gut、J Hepatol、 Hepatology等SCI论文70余篇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