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念珠菌--临床知识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真菌。临床上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最为常见【小编有话说:以前咱们叫白色念珠菌,现在把色去掉啦,就叫白念珠菌】,而非白念珠菌致病菌种多达16种以上,其中以热带念珠菌(C. 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 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 parapsilosis)和克柔念珠菌(C. krusei)较为常见。
念珠菌在血琼脂及沙氏琼脂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25~37 ℃。白念珠菌以出芽方式繁殖,产生芽生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4~6 μm。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有助于临床快速鉴别常见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
以上知识来源于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什么是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上面就是,不同的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通过颜色,就能区分是哪种酵母菌。常用的是科玛嘉显色平板。但现在质谱得到了推广,目前 我们医院也不再使用这种显色平板了,直接打质谱,几分钟出结果,真香。
对于没有质谱的医院,这个显色平板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显色规则记忆,绿白,蓝热,紫光滑,粉毛克柔。基本上能鉴定出临床90%的念珠菌,还有10%鉴定不出来的,就只能报酵母菌啦。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毛毛的,和其他的念珠菌不太一样)
克柔念珠菌,现在又叫毕赤酵母
近平滑念珠菌
这是接种后48小时的菌落图,总体而言,克柔是最有特点的,镜下是什么样的呢。
培养一个月后,酵母菌的菌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特征,白念变化不大。
光滑感觉有点黏糊糊的。
近平滑菌落会变黄,有种黄色奶酪的感觉。
热带有点像小荷包蛋,中间鼓起来了。
来一个酵母菌全家福
临床意义:由于念珠菌为人体开放腔道(如口腔或胃肠道)的常居菌,因此从痰或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念珠菌不能作为确诊依据。【痰和便标本的处理:我们医院是把菌落有两个加号以上的,打质谱,给临床报告菌名。如果临床需要做药敏,特别是血液科的患者,那我们会根据临床的要求,进行药敏试验】
来源于无菌体液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腹水、胸水、关节腔积液等培养阳性,或活检组织标本培养阳性且伴有组织侵袭证据,可作为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金标准(高等级,强推荐)。【这些无菌体液中培养出来的念珠菌,我们都是需要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