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CAR-T细胞治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肺结核时,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中国防痨杂志, 2023, 45(6): 625-627.
doi: 10.19982/j.issn.1000-6621.20230029.
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基金(LQY19H080001)
作者:薛人伟1,蒋慧2, 陶叠宏2, 蒋玉霞2, 吴海英2
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杭州 310012
通信作者:蒋慧芳
CAR-T细胞治疗也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肿瘤的一种新型免疫细胞精准靶向治疗技术。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感染很常见,但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和确认通常是困难的。在一项临床研究中,仅在72%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鉴定出病原微生物 (60%细菌,92%病毒,50%真菌)。笔者报道了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警惕性。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主诉“乏力1月余”,于2019年11月至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经骨髓涂片、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流式细胞术检查,最终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在该院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方案联合化疗,具体诊疗过程不详。
2019年12月2日患者转至我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律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糖尿病及其他病史。转至我院后先后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硼替佐米+顺铂+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等方案化疗,期间曾获得完全缓解。2021年6月7日于我院复查骨髓常规:原始浆细胞及幼稚浆细胞占65%,提示疾病复发。患者先后经多种方案化疗后,疾病仍复发,考虑患者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2021年7月5日患者接受浙江生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CD38联合B细胞成熟抗原 (BCMA) 的双抗体CAR-T细胞,在武汉某医院行CAR-T细胞治疗,在行CAR-T细胞治疗前已完善EB病毒、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TB) 检测等相关筛查,均为阴性。CAR-T细胞治疗回输后2周内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反应,期间患者出现发热伴意识障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患者在我院CAR-T细胞治疗1年前 (2020年7月5日)、2个月前 (2021年4月17日)、半个月前 (2021年6月9日) 分别行胸部CT扫描时均未见明显炎症灶,且未见纵隔内肿大淋巴结。2021年8月7日 (CAR-T细胞治疗1个月后) 复查胸部CT扫描,提示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但未见明显炎症灶 (图1,2)。2021年8月22日流式细胞术检查提示CD45设门中未检出浆细胞 (<0.01%)。患者经过此次CAR-T细胞治疗之后,疾病评价完全缓解,于2021年8月25日出院。患者出院后停用所有药物,居家期间偶有发热,无咳嗽、咳痰,无盗汗,无明显消瘦等症状,未予重视和进一步检查,期间未复查胸部CT扫描。
2022年2月14日患者出现反复腰痛、低热,无咳嗽、咳痰及盗汗等症状,再次于我院治疗。胸部CT扫描提示两肺可见多发斑片影,边界不清,两肺多发实性结节及条索影,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双肺散在炎症病灶 (图3, 4),考虑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经美罗培南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和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发热症状好转,但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无明显下降,考虑可能为糖皮质激素致体温降低。2022年7月22日患者出现反复发热2周,无咳嗽、咳痰,无盗汗,无明显消瘦,再次入我院治疗。查血红细胞沉降率为160 mm/1 h;复查胸部CT扫描提示两肺可见多发斑片影,部分边界不清,两肺多发实性结节及条索影,部分边缘欠清晰,与2022年2月14日胸部CT扫描图像对比,斑片影在原有基础上增多,肺部炎症进展,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 (图5, 6)。予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后,发热未见好转,经呼吸科会诊后考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建议筛查。2022年7月25日于我院行T-SPOT.TB检查,结果为阳性;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 (TB-DNA) 阳性,遂转至杭州市某结核病定点医院治疗。患者于结核病定点医院查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为阳性;GeneXpert MTB/RIF检测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利福平敏感,确诊继发性肺结核 (上中下/上中下,分子生物学阳性,初治)。2022年8月5日患者于结核病定点医院开始行异烟肼+莫西沙星+吡嗪酰胺治疗,发热减轻。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连续4次痰培养阴性。患者在结核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多次输注血浆、红细胞悬液及血小板,骨髓涂片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于2022年8月23日在结核病定点医院予卡非佐米联合泊马度胺化疗,以控制原发病 (多发性骨髓瘤)。2022年9月14日复查胸部CT扫描,显示炎症灶较2022年7月22日明显减少,纵隔内见多发小淋巴结 (图7, 8)。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其治疗方式包括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CAR-T细胞治疗等。CAR-T细胞疗法是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在体外将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的T细胞进行纯化、培养与扩增。这种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改造而来的CAR-T细胞,能够精准识别、结合并清除带有特殊靶点的肿瘤细胞。CAR-T细胞治疗目前主要应用在恶性血液病中,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据报道,BCMA是目前疗效最好的CAR-T靶点,接受抗BCMA CAR-T细胞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在80%以上,完全缓解率在50%以上,无进展生存期超过12个月。
这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尽管CAR-T细胞治疗具有出色的抗肿瘤作用,CAR-T细胞疗法也可能引起独特的甚至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CRS和免疫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CAR-T细胞治疗还可以导致感染、血细胞减少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不良反应。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感染很常见,但微生物学诊断和确认通常是困难的。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的细菌感染报道包括艰难梭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并发的真菌感染报道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等,并发的病毒感染报道包括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
接受CAR-T 细胞治疗的患者由于先前的免疫抑制、淋巴细胞化疗减少、托珠单抗和 (或) 类固醇治疗独特的毒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长期血细胞减少,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同时,由于先前的免疫抑制,加上血细胞减少,常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低下者又是结核分枝杆菌易感人群,因此,CAR-T细胞治疗后的患者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本例患者既往无结核病病史,在行CAR-T细胞治疗前,先后经多种化疗方案化疗,疾病仍复发,考虑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可能由于CAR-T细胞治疗对患者的免疫抑制,同时先前的多次化疗造成患者淋巴细胞化疗减少等因素导致其CAR-T细胞治疗后免疫力低下,因此对结核分枝杆菌易感。
患者在行CAR-T细胞治疗前胸部CT扫描未见明显炎症病灶,T-SPOT.TB检测为阴性,在CAR-T细胞治疗后半年的复查中发现肺部有斑片状影,考虑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经美罗培南联合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和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发热症状好转,但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无明显下降,考虑可能为糖皮质激素致体温降低,所以在未明确诊断病因前应慎用激素,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再次时隔半年左右,患者肺部斑片状影在原有的基础上明显增加,肺部炎症进展,予美罗培南和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却未见好转,后在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并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才最终确诊肺结核。
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由于免疫力低下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因此,临床医生应十分警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重视胸部CT扫描的及时复查,如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未见好转,应进行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等,以明确诊断患者是否并发肺结核,从而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确诊肺部结核后,经抗结核治疗后胸部CT扫描示炎症灶明显减少,发热好转,同时住院期间多次输注血浆,提高了免疫力,并经卡非佐米联合泊马度胺化疗控制原发病。
因此,当CAR-T细胞治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肺结核时,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根据其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结核治疗方案。
通过本病例的诊疗经过,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对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肺结核的认识,同时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对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警惕性。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行CAR-T体细胞治疗之前可行T-SPOT.TB等检查筛查结核,对于T-SPOT.TB阳性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可在CAR-T细胞治疗之前预防性应用异烟肼。同时,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如果出现肺部感染,在经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应警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重视复查胸部CT扫描,同时进行更为积极的检查,包括痰培养,T-SPOT.TB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或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排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恶性血液病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免疫力低下,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所以对于经CAR-T细胞治疗后并发肺结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略
注:除非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刊登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观点。
编辑:孟 莉
审校:范永德
发布日期:2023-06-2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