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特别关注|中国男护士事业发展的历史研究

2023-07-03 15:55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

从经济因素来看,随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单纯依靠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迫使更多男性走向社会寻找收入来源。

中国男护士事业发展的历史研究

梳理男护士发展脉络,有助于探寻其发展规律,揭示未来发展方向。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关于我国男护士发展的历史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基于历史研究法,通过阅读、整理大量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回顾了我国男护士事业发展的历史,从多维度探析了男护士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旨在为男护士事业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现代护理学建立之前的中国男性照护者

在西医传入之前,我国传统医学虽无独立的护理职业,医、护、药不分,但“三分病、七分养”的中医治病原则包含了丰富的护理思想和内容,家庭成员承担着照护患者职责,这是中国护理的雏形。进入19世纪,借助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宗教文化在我国传播速度加快,医疗活动也趋于活跃,建立了数家教会医院。此时的护理活动从家庭转向医院。但在19世纪中期以前,现代护理学尚未建立,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男护士,只培训男助理员,仅教授简单的敷裹知识与技能。这即是早期和宗教相关的护理教育与实践。

现代护理学在中国传播,男护士事业快速发展

中国护理教育为“后发外生”型,即由外国人开展护士培训班作为开端,后来逐渐本土化。1884年,美国护士兼传教士麦克奇妮(Mckechnie)在上海妇孺医院率先开办护士培训班,引进了南丁格尔现代护理体系,这是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开端。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Johnson)在福州岭后妇孺医院开办了第一所两年制护士学校,标志着中国正规护理教育的开始。1900年前后,国外派来的传教士、医生和护士人手不足,教会医院便就地开设培训班培养护士。1906年,英国和美国六个教会联合创办成立协和医学堂,仅招收男生,下设有妇婴医院和男医院。1913年,伦敦盖伊医院的护士哈瓦德(Haward)被委派到北京担任协和医学堂男医院护士总管,并在医院开办了三年制护士培训班,招收了12 名男护生。除福州、上海及广州个别教会医院同时招生本土男女护生外,其余教会医院仅招收与培训男护士。这些教会医院培训班均采用国外教材,由国外医生或护士按照国外护士培养方案授课,是中国早期护理教育模式。这个时期的护理教育全部在教会医院内完成,护理教育成为蕴育男护士发展的沃土。但医院开办护士培训学校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育,而是利用护生劳动力,减轻医生工作负担,提升医生工作效率,进而缓解医院经济压力。

1920年,允许男病房有女护士开展护理活动的医院仅7家,男护士数量得到快速增长。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性报考护士学校多出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目的,缺乏提升工作质量的主动性,因此本土护士素质差的问题一直伴随并困扰着教会医院。由此可见,男护士数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并未提升。在此情况下,男护士事业仍能快速发展,主要与女性全面进入护理行业时机尚不成熟有关。在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部分大城市已开始探索由女护士照护男患者,但由于中国女性未接受护理工作的尊严与重要性等教育,中国在整体引入女护士方面尚未做好准备。

新社会文化思潮兴起,中国男护士事业发展陷入停滞

(1)新社会文化思潮为女性进入护理行业扫清障碍。

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解除了女性不能受教育的禁令,使得我国女性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位。受传统封建文化束缚和护理工作性质限制,护理学校生源仍以男性为主。但在部分思想开放的地区(如上海),已经开始探索创办招收女护生的学校。

(2)在社会文化影响下,护理教育转型挤压了男护士生存空间。

一方面,1917 年9月,协和医学堂率先完成从教会医疗机构向推崇科学的医学院校的全面转型,我国护理教育正式从医院工作脱离。另一方面,1918年,包含协和护校(原协和医学堂)在内的多家护士学校停止招收男生。1920年,只招收女性高中毕业生的护士学校(北京协和护校)正式开办,开设3年零9个月的护理课程。护理教育转型限制了男护士发展。

(3)男护士数量减少,医院出于护理需求引入女护士。

1918年,多家护士学校停止招收男护生后,各医院出于护理需求开始引入女护士。1930年开始,我国女护士在医院护理管理层面数量增长。优越的工作条件、薪资等使我国毕业女护生流失率下降,女护士成为医院护理核心群体。

随着女护士大量进入护理行业,男护士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为了寻找出路,男护士自身和学会组织均作出了努力。由于护理教育转型,中华护士会对于男护生注册标准提高,使得部分男护生被迫退学,选择到其他医院工作或从事赤脚医生。1936年,第十三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男护士问题委员会,专门调查、解决有关男护士发展的各项问题。1937年,经调查,建议原国民政府卫生署尽量招聘与培养公共卫生男护士,各地医院尽可能聘用男护士,同时呈请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各地护士学校尽量减少男护生招生数量。自此,官方文件很少提及男护士,中国男护士发展数十年来陷入停滞。

护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男护士迎来了契机

一方面,随着护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护理职业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护理专业深度发展,社会公众对护理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这为男护士再次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2012年中华护理学会再次成立全国性男护士组织(即男护士工作小组),2013年正式更名为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公众对男护士的刻板印象,增强了男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了男护士离职意愿。截至2010年5月,我国大陆地区注册护士总数为218万名,男护士仅有2.1万名,约占注册护士总数的1%。截至2021年底,全国500多万名注册护士中,男护士占比约3%。可见,男护士数量明显增加。

纵观中国男护士事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现代护理学传入中国后,男护士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数量快速增长、停滞、再次快速增长三个阶段。探寻中国男护士事业的发展规律发现,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和护理专业发展因素,共同决定着男护士发展的兴衰。

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方教会医院涌入中国并快速发展,对医护人员需求量增加,但在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下,社会活动以家庭为中心,女性较少走出家庭参与工作,促使男性进入护理行业,我国男护士数量快速增长。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封建思想受到动摇,女性参与学习和工作的权利得到解放,而护理行业观念恰好处在“女性天生就是护士”的阶段,很多护士学校不再招收男护生,我国男护士数量由增转降。

从经济因素来看,随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单纯依靠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迫使更多男性走向社会寻找收入来源。中国护理发展早期,半工半读的培训模式吸引了众多因家庭经济贫困而无法在普通学校求学的男性。正式护理教育在中国建立后,学校提供住宿和奖学金也促使部分男性进入护理行业。这成为现代护理学在中国传播后男护士数量快速增长的一大重要促进因素。

从护理专业发展因素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卫生部恢复护理高等教育以来,护理三级教育体系(专科-本科-研究生)愈发完善,教育模式从以医院为基础的学徒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特别是护理硕士和博士教育的开展,促使护理专业快速发展,丰富了护理专业内涵。护理工作内容也由单纯在医院照护患者转向全社会、全人类健康周期的照护,护理的时机、地点、方式及对象呈现多元化特征,男护士有了更多选择,这为男护士快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梁爽等

文章刊期:2023年第6期

图文编辑:任红霞、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院,护生,男护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