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扫描中,不可能将每一例MRI都做得很好(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毕竟MRI图像与太多的因素相关。在实际扫描中遇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后应思考—总结—改进,争取下次将图像做得更好。
随着MRI众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成像性能的不断提升,MRI几乎可以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成像。MRI的成像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病灶的发现与诊断,而更多的在于为精准治疗提供精准、丰富、客观的影像学依据。这所有的影像依据都是来源于我们扫描所获的图像。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优异的图像,在实际扫描中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一、MRI能做什么
对于每个部位的扫描,我们首先应知道MRI在该部位中能做些什么。
了解别人能做什么:最新研究进展。
了解自己能做什么:
软、硬件条件。设备能不能做?
操作者技术水平。技师会不会做?
被检者自身因素。患者可不可以做?
与其它的成像设备相比,MRI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同时面临着哪些挑战。
MRI有着独特的优势,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结合,使得对疾病的评估更为精准。如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精准评估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MRI在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扫描前应知晓其优势是什么。在实际扫描中如何充分挖掘这些临床优势,则是扫描的重点。
MRI同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扫描时间长,易产生伪影等。这些不足会大大地限制MRI的应用以及对图像解读带来干扰。如DWI易受磁敏感伪影的影响, DWI在很多部位的扫描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在每个部位的扫描之前,应知晓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它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临床需求是什么 一切脱离临床的图像都是无意义的图像。在临床应用中,一切应从临床诊疗需求出发,最终的目的是回答和解决临床问题。
在每个部位扫描之前,首先应知晓检查的目的及临床需求是什么。不能一味的按部就班,脱离临床需求的主观想法去扫描。
如何扫描才能做出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图像。如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病例,则需采用特殊的成像方式去完成扫描。
如何扫描才能更好的回答临床问题。如在脊柱的扫描中,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不能只采用矢+横的常规的成像方式,其冠状面的扫描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三、 扫描流程和检查前准备什么 MRI的扫描流程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更为繁琐,从检查前准备--摆位--定位扫描,再到图像重建等一系列的环节,对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欠合理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
扫描前的准备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扫描前的充分准备同样是做好MRI图像的关键。如做好扫描前的沟通,呼吸训练等。
做好一些生理性的准备,如胃肠准备、排尿等。如避免膀胱的过度充盈。一方面避免过度充盈引起患者的不适;另一方面以减轻膀胱的蠕动对图像造成的影响。
对于每个部位的基本扫描流程应有清楚的认识,以增加扫描信心和整个流程的把控。
在这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与优化扫描流程,以提高诊断效能和扫描效率。
四、采用什么序列与参数
多序列组合模式是MRI最大的优势,同时也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
合理的序列组合。MRI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多参数,多对比的扫描模式,同时也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
实际扫描中,应在规范化扫描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临床需求采用合理的序列组合。
合理的扫描序列。每个序列都有其特点。实际扫描中应正确认识与应用这些特点。哪些序列该用,哪些序列不能用。
如具有"三亮"的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对于富含血或水的病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而对于细胞增殖为主的局灶性结节、肝癌等的显示较为局限。
没有一个序列是无用的,看你怎么用,用在哪里。在相应部位的扫描中,应了解哪些序列最具诊断价值,是必不可少的序列。
既要兼顾诊断效能,也要考虑扫描效率。
每个序列对病变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临床扫描中要避免"简单、重复化"的扫描,应在规范化扫描的基础上,做到个性化的扫描。
上图△,在脊髓内的灰白质病变或椎间盘的扫描中,采用不同TE时间的多回波融合MEDIC/MERGR/GETI序列较常规的FSE T2WI序列更有利病变的显示和检出。
合理的扫描参数。MRI参数众多,各参数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合理的参数优化是获得优异图像的先决条件。如上图,不同的TE值对图像对比带来的影响。
在实际扫描中,应注意各个序列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在保证信噪比的同时还应兼顾对比、分辨率等指标,以提高对病灶的显示与检出。
如为了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对比,在肝脏T2WI压脂序列的扫描中,其回波链应合理,TE值应设置为80-90ms。
任何参数的改变对图像带来的改变都是双面的。在临床扫描中,做好参数优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结合设备的性能,对扫描参数较深入的了解,以及临床扫描经验的积累。
五、 扫描中应该注意什么
在实际扫描中应注意各个部位中的一些特殊扫描参数、成像方式及注意事项。抓“重点”,补“漏点”。
注意在实际扫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各部位需要把控的重点在哪里。
如在腹部的DWI中,经常会遇到呼吸运动和压脂不彻底对图像带来明显的干扰。上图△,在腹壁手动添加两条较窄的饱和带,可有效减轻其对图像造成的影响。
注意在每个序列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参数是什么,会对图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在肝胆期的扫描时,较大的翻转角扫描(20-30°)可提高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对比度,更有利于小病灶的显示和检出。
注意实际扫描中,明确问题来源于哪里。只有知道了它怎么来的,才能知道它怎么没的。如在肩关节扫描中,常见的运动伪影是患者动了?呼吸运动导致的?还是胸、腹壁运动与手臂的传导导致的?
越常见、越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被忽视。 在实际扫描中,应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如经常强调“三中心”原则,偏中心的扫描难以保证图像的信噪比和均匀性。
注意个体差异,应“随机应变”。在实际扫描中,由于个体差异,同样的参数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图像)。如上图△,对于较大体型的被检者易产生的并采伪影(采用较大的加速因子&较小相位FOV时)。
在临床扫描中,不可能将每一例MRI都做得很好(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毕竟MRI图像与太多的因素相关。在实际扫描中遇到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后应思考—总结—改进,争取下次将图像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杨正汉, 冯逢,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修订版)[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04(v.18;No.89):26-26.
RayH.HashemiWilliamG.BradleyJr.ChristopherJ.Lisanti著;尹建忠. MRI基础 (第二版)[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4.
李丽艳,郭云志,褚丽娟,王晓燕,吴桂春,周顺科.钆贝葡胺增强磁共振胆道成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5):463-467.
B.Kastler. 深入了解MRI基础[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张英魁,黎丽,李金锋.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1.
END
“医工研习社”旨在分享医学影像设备相关知识,坚持有理有据的输出。虽以严谨著称,但难免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同时也欢迎任何理性且热爱影像的同行交流讨论,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