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干扰素在呼吸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尚存在一定争议,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证据来辅助评估。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为可悬浮于气体中的微小雾滴或微粒,使药物可随着患者吸气气流进入呼吸道和肺的直接给药方法。
因其具有主动持续释雾、可多药合用和使用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低等特点,更适用于儿童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ICS 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与全身激素相比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使用方便等优点 [1] 。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 ICS 包括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它们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等相似。
但在药效学、药动力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布地奈德受体亲和性好,起效相对较快(3 h),抗炎作用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2] ,尤其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急性喘息症状治疗时,应选择布地奈德。
但在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或其他咳嗽症状时,可选择等量的氟替卡松或倍氯米松等 ICS 替代 [3] 。
表 1. 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比较 [4]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发布的《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2》 [5] ,列出了不同 ICS 制剂及不同年龄段的剂量范围(见表 2、表 3、表 4),对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控制阶段的支气管哮喘管理提出了精细化的药物指导意见。
对 12 岁以上青少年的治疗策略与成人哮喘一致
对 6~11 岁患儿设置了 5 级治疗(见图 1)
对 ≤ 5 岁患儿设置了 4 级治疗(见图 2)
不同级别对应使用不同剂量的 ICS,使用 ICS 的使用更加规范。
表 2. 成人及青少年(≥ 12 岁)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每日剂量
表 3.(6~11 岁)儿童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每日剂量
表 4. 5 岁及以下儿童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每日剂量
备注:DPI: 干粉吸入器;HFA:氢氟烷推进剂;ICS:吸入用糖皮质激素;pMDI:加压定量吸入器
图 1. 6~11 岁儿童哮喘的个性化管理策略
图 2. 5 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个性化管理策略 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多为支气管儿童院外使用,在住院期间大多使用吸入混悬液,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不仅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还可以用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等不同疾病,具体适应症、剂量及疗程见表 5。
表 5. ICS 的使用适应症及使用方案 [6]
2、吸入用 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用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简称 β2 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 β 受体激动剂(SABA)和长效 β 受体激动剂(LABA)2 类。 SABA 分子是亲水性的,直接从细胞外液进入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活性部位,快速舒张支气管,但其在受体活性部位的停留时间有限,作用时间短(4~6 h),以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为代表 [1] 。
特布他林对 β2 受体选择性较沙丁胺醇更强,心血管方面的副反应较沙丁胺醇更少,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大于沙丁胺醇 [6] 。
LABA 分子是亲脂性的,可迅速进入细胞膜,再进行横向扩散接近 β2 受体的活性部位,但过程缓慢,以沙美特罗、福莫特罗为代表,LABA 仅用于与 ICS 的联合治疗 [1] 。
表 6. 常用 β2 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4]
3、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
吸入用抗胆碱能药物(又称吸入用 M 胆碱受体阻滞剂),临床常用的主要有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如异丙托溴铵);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 通过有效阻断效应器细胞上 M3 受体,抑制气道黏液腺分泌和平滑肌收缩起到拮抗乙酰胆碱,减少气道分泌和舒张气道的作用 [1] 。
表 7. 不同 M 胆碱受体阻滞剂的比较 [4]
β2 受体激动剂及 M 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常联合 ICS 用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喘息性呼吸道病。具体用法用量见表 8。
表 8. SABA/LABA 及 SAMA 的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4、吸入用祛痰药
目前我国上市并适用于儿童的的吸入用祛痰药有 2 种,分别是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和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都具有促进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6]。
常见不良反应: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如口腔炎、 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味觉紊乱、恶心、口腔麻木、咽喉麻木等 [6]。
用法用量见表 9。
表 9. 吸入用祛痰药的用法用量 [6]
5、吸入用广谱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 雾化吸入 IFNα 药物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病毒感染,INFα 喷雾或雾化吸入进行局部治疗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9] 。 其雾化吸入或喷雾用于多种儿童呼吸道疾病,用法用量见表 10。
表 10. INFα 在治疗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用法用量 [9、1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干扰素在呼吸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尚存在一定争议,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证据来辅助评估。
6、联合给药的配伍禁忌
ICS 和 SABA 有协同作用。 SAMA 常和 SABA 联合应用。 雾化吸入抗感染药物中,多黏菌素和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常混合使用,妥布霉素和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可联合使用。 氨溴索雾化制剂可与生理盐水 1∶1 混合,与 SAMA 混合,不能与色甘酸钠混用 [1] 。 IFNα 不可与某些酶(如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及异丙托溴铵合用 [10] ,且暂无证据支持 IFNα 可与 ICS、SABA 合用,故 IFNα 需单独雾化。雾化吸入药物配伍相容性见表 11。
表 11. 雾化吸入药物配伍相容性 [1]
注:无为无证据;NI 为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 为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IC 为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X 为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CD 为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 刘瀚旻,符州,张晓波, 等.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4):283-29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支气管镜操作围手术期雾化治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12) : 1045-1053.
[3] CHANG C, SUN Y.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Updates in 2022[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22, 25(35): 4355.
[4] 游一中等. 临床药师工作手册—咳喘治疗.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5] GINA committe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2 Update[J].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Fontana, WI, USA, 2022: 225.
[6] 王晓玲, 许静, 季兴, 向莉, 王刚. 儿童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处方审核建议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02):81-87+136.
[7]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药品说明书(修订日期:2020 年 08 月 04 日)
[8]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药品说明书(修订日期: 2020-09-02)
[9] 申昆玲, 尚云晓, 张国成, 等. α 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7):1301-1308.
[10]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第五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01):20-3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