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垂体神经内分泌瘤(pitNET)学习笔记

2023
07/12

+
分享
评论
衡道病理
A-
A+

垂体形态饱满,上缘膨隆;垂体偏左侧见稍长T1等T2信号影、少许斑片样稍长T2信号,大小约11*10*9mm,增强后病灶边缘呈絮片样轻度强化;垂体柄右偏,双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受压。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是由垂体的腺体细胞发展而来。它是最常见的垂体肿瘤类型。大多数PitNETs开始于垂体的前部(垂体前部)。  

垂体解剖

垂体为灰红色椭圆小体,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

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其中远侧部和结节部又称为垂体前叶。

神经垂体包括:神经部和漏斗部,其中神经部和中间部称为垂体后叶。

3661689116701529

腺垂体组织学

在HE染色标本中,依据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腺细胞被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

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以及嗜碱性细胞。

嗜酸细胞(短箭头)分为:

生长激素细胞(GH);

催乳素细胞(PRL);

嗜碱性细胞(星号)分为: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SH);

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两种激素,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ACTH)。

嫌色细胞(长箭头):

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着色浅,故其外形不清楚。电镜下,部分嫌色细胞胞质内含少量分泌颗粒,因此认为这些细胞可能是脱颗粒的嗜色细胞,或是形成嗜色细胞进程中处于初级阶段的细胞。

26681689116701623

神经垂体组织学

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主要由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组成,并含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赫林体:

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下行,途中分泌颗粒聚集,在HE染色下显示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即为赫林体(长箭头)。

垂体细胞:

是神经部的胶质细胞(实三角)。

6491689116701872

如图,毛细血管短箭头,无髓神经纤维空三角,赫林体长箭头,神经部的胶质细胞实三角

pitNET的更名原因

在2022年WHO中“垂体腺瘤”因其病理名称与临床转归有歧义等原因将其更名为“垂体神经内分泌瘤(pitNET)”,并用“转移性pitNET”替代了“垂体腺癌”避免使用“垂体神经内分泌癌”这一术语。具体原因如下:

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细胞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其发生的肿瘤应该称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腺瘤属于良性肿瘤,无浸润和转移;腺垂体肿瘤通常具有侵袭性,浸润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转移。

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低分化的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为避免与神经内分泌癌混淆,提倡用“转移性PitNET”来取代之前的“垂体癌(pituitary carcinoma)”。

pitNET的形态学基础

组织学:

大而不规则的细胞巢、实性、菊形团等结构;网染提示网状支架扩张断裂,是判读其为肿瘤性病变,而非良性增生的主要依据。

细胞学:

形态单一、中等量胞浆、核型规则、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

52171689116702117

pitNET的诊断流程

在新版WHO分类(如下图)中,所有的PitNETs必须根据谱系、细胞类型、所产生的激素以及其他辅助特征进行分类,所以,掌握诊断流程是诊断pitNET的基础。

28991689116702306

第一步:根据垂体转录因子确定肿瘤谱系:

PitNETs的三个主要转录因子为PIT1、TPIT和SF1,与此同时,该组合中还包括ERα和GATA3。

PIT1、TPIT和SF1对应的肿瘤如下:

PIT1:生长激素细胞瘤、泌乳素细胞瘤、泌乳素生长激素细胞瘤和促甲状腺素细胞瘤。

TPI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SF1:促性腺激素细胞瘤。

第二步:根据激素表达水平来区分肿瘤类型:

pitNET激素表达包括: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糖蛋白激素α亚单位(α-SU)。

第三步:利用低分子量角蛋白区分肿瘤亚型:

在低分子量角蛋白中,应用最广泛的抗体是CAM5.2,其他抗体包括AE1/AE3和CK18。

致密颗粒型:CAM5.2核周弥漫阳性,电镜下细胞核周围见密集的分泌颗粒。

56961689116702380

稀疏颗粒型:CAM5.2核周点状阳性,电镜下细胞核周围分泌颗粒稀疏。

58221689116702517

Cooke样变:肿瘤细胞胞浆淡粉色透明;CAM5.2核周环状阳性,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组成,是糖皮质激素反馈抑制的证据;电子显微镜显示中间丝的同心圆束,代表角蛋白物质。

6761689116702641

第四步:评估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目前新版WHO不再使用“不典型垂体腺瘤”或“高风险腺瘤”等诊断术语,也不推荐参照其他器官原发神经内分泌瘤G1-G3的分级。WHO指出,不同谱系起源的PitNETs由于分泌功能的不同,在临床上完全属于不同的疾病体,因此病理的风险评估应当从临床的角度入手。

WHO提及的更具侵袭性的PitNETs: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瘤、发生于男性的催乳素细胞瘤、致密颗粒型催乳素细胞瘤、未成熟PIT1谱系肿瘤、静默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稀疏颗粒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瘤、Crooke细胞瘤等……

第五步:相关蛋白及分子检测提供治疗线索

包括:生长抑素受体(SSTR)、多巴胺受体(DRD)、USP8突变等……

5th WHO更新

1.PIT1谱系双激素肿瘤

(1)PRL-GH细胞瘤(原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亚型):起源于PRL-GH细胞,肿瘤细胞形态单一,肿瘤细胞同时表达GH和PRL。

(2)嗜酸干细胞瘤(原泌乳素细胞腺瘤亚型):起源于PRL-GH前体细胞,肿瘤细胞胞浆嗜酸,具有特征性的大小不一的透明空泡(增生的巨大线粒体),PIT1核阳性和PRL胞质阳性,GH局灶阳性。

15881689116702776

(3)混合性GH和PRL细胞瘤(原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亚型):由两种分别表达GH和PRL的PIT1免疫阳性细胞群组成,其中致密/稀疏颗粒GH细胞+稀疏颗粒PRL细胞多见。

2.PIT1谱系多激素肿瘤(旧版未进一步分型):

(1)成熟PIT1谱系肿瘤:分化良好的、胞浆嗜酸性的大细胞组成,其分泌GH、TSH、PRL的一种或多种。

98251689116703217

(2)未成熟PIT1谱系肿瘤:起源于PIT1谱系前体细胞,分化较差,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核多形,有核内包涵体。PIT1弥漫性核阳性,至少表达GH、TSH、PRL中的两种激素。

7901689116703673

3.未明确谱系的pitNET

(1)多激素肿瘤:具有多谱系分化的特点,表达两种以上的转录因子,最常见PIT1和SF1。

(2)裸细胞肿瘤(Null cell tumor):排除性诊断,不表达垂体转录因子和激素,但由NEN标记物表达,同时须排除他处转移。

病例一

患者,女性,36岁,发现高血压升高5年(150/90mmHg),加重2周(200/140mmHg),门诊拟“高血压”收住入院。

影像:腺垂体内见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约5*3*4mm,边界清晰,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垂体内小结节,首先考虑垂体腺瘤。

镜下形态:

45391689116703896

72611689116704090

40991689116704659

44301689116705266

43451689116705780

35211689116706321

94551689116706778

13231689116707520

93441689116708050

10011689116708608

47971689116709029

42931689116709647

31061689116710266

61201689116710874

77001689116711461

13031689116711992

最终诊断:致密颗粒型ACTH细胞瘤

病例二

患者,女,47岁,反复头痛4月,阵发性隐痛,持续数分钟可缓解,无颅内压升高的症状,查垂体MRI增强:垂体占位,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患者无其他临床症状。

影像:垂体形态饱满,上缘膨隆;垂体偏左侧见稍长T1等T2信号影、少许斑片样稍长T2信号,大小约11*10*9mm,增强后病灶边缘呈絮片样轻度强化;垂体柄右偏,双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受压。

镜下形态:瘤细胞弥漫成片,间质血窦丰富,胞浆深染,部分细胞嗜酸,胞浆深染,部分细胞嗜酸

16771689116712482

29291689116712970

37371689116713492

46711689116714058

50341689116714571

7391689116715197

31691689116715727

68681689116716365

62691689116716778

13381689116717297

77071689116717702

13121689116718188

94491689116718598

78241689116719160

96101689116719658

93991689116720142

49561689116720677

最终诊断: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瘤。

该型属于高危型肿瘤,请密切随访。

END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内分泌瘤,颗粒型,垂体,肿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