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影像资料
病例一
患者女性,33岁,无明显不适,来本中心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所见:右乳2点钟乳头旁探及低回声结节,大小约6mm×8mm×18mm,边缘欠规整,形态欠规则,纵横比<1,内回声尚均匀,未见明显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周边与导管关系密切。CDFI:上述低回声结节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BI-RADS 4a类(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
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二
患者女性,27岁,无明显不适,来本中心健康体检。
超声检查所见:右乳可见导管扩张,最宽处内经约3.0mm,部分导管内可见实性低回声,较大处位于6-7点钟乳头下方,大小约6mm×15mm×10mm,局部边缘不光整,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数个强回声。CDFI:上述实性低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PW测得动脉及静脉频谱,Vp=10cm/s,RI=0.61。
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导管内实性占位伴导管扩张,BI-RADS 4b类(考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三
患者女性,50岁,因“乳头溢液“来本中心进行乳腺彩超检查。
超声检查所见:双乳探及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肿块,较大者分别约10mm×5mm×6mm、8mm×6mm×4mm(左乳3点乳头旁,位于扩张导管内)、12mm×9mm×8mm(右乳2点距乳头约27mm处)、11mm×11mm×7mm(右乳9点距乳头约30mm处),均纵横比<1,边缘规整,形态规则,内回声尚均匀,与导管关系密切。左乳2点距乳头约20mm处探及一混合回声团,大小约10mm×7mm×6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附壁可见不规则低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右乳2点肿块周边可见粗大条状血流信号伸入。右乳9点低回声肿块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PW显示Vp:12cm/s,RI:0.68。左乳混合回声团内实性部分可见条状血流信号,PW显示Vp:8cm/s,RI:0.63。余较小肿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双乳实性及左乳混合性占位,BI-RADS 4b类(考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MRI检查所见:右乳内可见多发小结节状异常信号影,较大者位于右乳内侧约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33mm处,大小约13×8mm,呈浅分叶状,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相应ADC信号减低,约为0.83×10(-3)mm2/s,动态增强早期可见明显环状强化,后期强化程度减低,曲线呈流出型。另左乳导管扩张,乳头后方及导管周围可见多发点状、结节状等T1等或长T2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强化曲线呈Ⅰ-Ⅱ型。
MRI提示:
1.右乳多发结节,较大位于内侧约3点钟方向距乳头约33mm处(BI-RADS 4+),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2.左乳导管扩张及多发结节影(BI-RADS 4+)。
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部导管上皮大汗腺化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概 述
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乳腺良性上皮细胞性肿瘤,包括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乳晕区大导管时称为中央型乳头状瘤,常单发;发生在导管系统远端分支及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时称为外周型乳头状瘤,常多发。多见于经产妇,以40~45岁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
中央型乳头状瘤的患者常出现乳头溢液,呈浆液性或血性,而外周型乳头状瘤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可触及肿块。
病 因
尚未确定,但较多的学者认为本病也与雌激素过度刺激造成局限性乳头状生长有关。
检查方法
乳腺超声、乳管镜、钼靶、MRI检查。
超声表现
根据Boo--Kyung Han等研究的声像图特征,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I型:导管扩张伴管腔内乳头状实性回声或实性回声充填,CDFI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Ⅱ型:囊实混合型团块,囊性暗区常为局限性导管扩张形成,囊壁可见乳头状实性回声突入囊内,或仅在实性回声边缘显示少量暗带,CDFI示囊实性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
Ⅲ型:局限性导管扩张,远端导管壁不规则或中断,CDFI示远端导管不规则或中断处未见血流信号。
IV型: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或团块回声,CDFI示结节或团块处可见血流信号。
V型:腺体内低回声结节或团块无导管扩张,CDFI示肿块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显示,部分病例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
鉴别诊断
1.对于以导管内肿块为表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I型、Ⅲ型及Ⅳ型),需与导管内癌相鉴别,两者均有乳头溢液,扩张的导管内可见中等回声肿块。后者一般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肿块附着处导管壁较厚、不规则,回声减低、不均匀,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
2.以导管内肿块为表现的导管内乳头状瘤(I型、Ⅲ型及Ⅳ型)同时需与导管内固缩的分泌物团块相鉴别,但后者团块有时可有移动感,彩色多普勒团块内无血流信号。
3.对于以囊实混合性肿块为主要表现(Ⅱ型)时,需与乳腺囊肿相鉴别,囊肿内呈无回声,壁薄,无囊实性改变;而Ⅱ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在表现为局限性导管扩张形成的同时,囊壁可见乳头状实性回声突入囊内,或仅在实性回声边缘显示少量暗带,CDFI示囊实性团块内可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
4.对于实质结节型(V型)需与其他乳腺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包括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病、乳腺癌等,有时鉴别困难,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
治 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图文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