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3年版《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治全国专家共识》重磅发布!

2023-07-24 15:12

该《共识》涵盖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病因与筛查、诊断、外科治疗、放疗及其他物理治疗、内科治疗、姑息支持治疗、预后随访各个方面,最终形成了13条专家共识。

恶性胸膜间皮瘤( malig 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 MPM )是来源于胸膜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因其起病隐匿,局部侵袭性强,导致恶性胸膜间皮瘤确诊率低和误诊率高,大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死亡率极高,因此恶性间皮瘤高风险人群早期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随着免疫治疗和电场治疗的应用,患者的生存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指南和共识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规范诊疗提供指引。但在临床诊疗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确认和规范,尤其是在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规范应用方面。为促进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的同质化和规范化,更好推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诊疗, 长三角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间皮瘤学组在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联合了国内间皮瘤领域的相关专家与至本医疗 共同制定了2023年版《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治全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共识》基于前沿进展证据、NCCN/ESMO指南和专家意见,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实践提供最新诊疗意见。 至本医疗科技根据其在二代测序方面的积累知识为《共识》中的分子诊断、靶向与免疫治疗等内容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目前,《共识》已正式被学术期刊《Thoracic Cancer》[1]接收并发布。

71331689983802387

8621689983802560

王谦教授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间皮瘤学组组长

“国家药监管理层面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本市场的多元化趋势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医、药、研、企的密切合作共同促进了中国临床试验的飞速前进,奠定了中国实现全球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的基础,这些推动了新药研发大国的崛起,促进了国外学者和创业者的回归,带动了中国研究者创新意识的加强,为中国特色临床试验的发展注入活力和驱动力。”

21721689983802623

许春伟教授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间皮瘤学组副组长

“随着ECLUNG青委会推出首部全国专家共识《中国实体瘤NTRK 融合基因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后,系列全国专家共识诸如《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陆续推出,为胸部肿瘤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学依据,促进长三角地区胸部肿瘤诊疗、转化研究的创新性及前沿性,提高长三角地区胸部肿瘤的诊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作为长三角地区胸部肿瘤研究最具影响力的新生代组织,ECLUNG青委会把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作为奋斗的事业,迎难而上作为中国胸部肿瘤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长三角模式探索的方向标,ECLUNG新生代结合时代背景在未来四十年时间选择迎难而上,勇于向各种艰难困苦挑战和亮剑。” 35431689983802732

王文娴教授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长三角肺癌青年专家委员会间皮瘤学组副组长

“2022年我们ECLUNG青委会推出首部实体瘤NTRK 融合基因诊疗全国专家共识,首部非小细胞肺癌HER2变异临床实践全国专家共识和2022版irAE-CIP全国专家共识,2023年我们又迎来了2023版中国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和2023版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的发布,早在2005年,由廖美琳教授主编的《恶性胸膜间皮瘤》一书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胸膜间皮瘤诊治的医学专著,它不仅填补了我国医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同行提供了学习和借鉴。此后长三角肺癌陆续参与Checkmate-743,卡度尼利单抗等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贡献了中国数据和经验。长三角肺癌在胸膜间皮瘤上转化研究与临床试验并行,努力完善临床试验-转化研究闭环式研究平台建设,为新药研发提供强有力保障。”

7881689983803055

庞菲博士

至本医疗科技医学产品部高级总监

“恶性胸膜间皮瘤侵袭性强,占比间皮瘤的大约80%,石棉暴露是主要病因,在我国呈现区域高发,也有较为明确的分子变异特征。目前,组织病理诊断是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金标准,且分子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率。至本医疗拥有经验丰富的分子病理实验室、国际标准CAP、CLIA认证以及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室间质评的NGS分子检测实验室,可以为恶性胸膜间质瘤的精准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该《共识》涵盖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率、病因与筛查、诊断、外科治疗、放疗及其他物理治疗、内科治疗、姑息支持治疗、预后随访各个方面,最终形成了13条专家共识。

共识一:我国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确诊率低,误诊率高,目前推荐对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地区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筛查。(推荐)

共识二: 胸腹部增强CT是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MRI和PET/CT等影像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使用。 (强烈推荐)

共识三: 推荐将CT引导的穿刺活检作为标准操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检查作为在特定情况下有效补充手段。(强烈推荐)

共识四: 组织病理是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金标准,病理报告中应包括组织学亚型和Ki-67增殖指数。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上皮样间皮瘤中推荐尽可能在病理报告中应报告生长方式。原位间皮瘤需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AP1和/或MTAP丢失,和/或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DKN2A纯合子缺失辅助诊断,且与胸外科和影像科医生进行充分MDT讨论。上皮样弥漫性间皮瘤的核分级,建议在病理报告中记录核分级。细胞的异型性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和有无坏死。常用的间皮瘤标记有:Calretinin、CK5/6、WT-1、D2-40、BAP1、MTAP等。推荐至少选用3个以上间皮瘤标记同时使用。肉瘤样型间皮瘤细胞通常不会脱落至浆膜腔,此型不常规推荐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组织标本不足或难以获得情况下,推荐通过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对反应性间皮增生、恶性间皮瘤和转移癌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强烈推荐) 

共识五: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常见的基因改变有TP53、BAP1、CDKN2A、LATS1/2、NF2 和SETD2。对于年轻,无石棉暴露史,肿瘤家族聚集现象的患者,推荐BAP1 基因检测。(强烈推荐) 

共识六: I-IIIA期的上皮样胸膜间皮瘤患者是手术治疗的良好适用人群,因此对于可手术的上皮样胸膜间皮瘤患者,专家组建议采用手术治疗,术式采用胸膜切除术或剥脱术。(强烈推荐)

共识七: 对术后患者,如患者有良好的PS评分、肺功能和肾功能,腹部、对侧胸部或其他部位不存在病变,可考虑术后半侧胸腔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需吸氧治疗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不应考虑术后辅助放疗。(强烈推荐)

共识八: 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便捷,应用场景广且副作用轻,在有条件开展的机构,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新模式。(推荐) 

共识九: 对于ⅢB-Ⅳ期以及不可切除的Ⅰ-ⅢA期患者,一线治疗优先推荐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以及贝伐珠单抗或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肉瘤型优先推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强烈推荐)

共识十: 对于一线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也推荐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选择。(强烈推荐)  

共识十一: 对于一线治疗未使用培美曲塞的患者,二线可选用培美曲塞。(强烈推荐) 

共识十二: 恶性胸膜间皮瘤姑息和支持治疗的重点是疼痛管理,以及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癌症疼痛管理方法为药物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保留实质性的减瘤手术,如需处理胸腔积液,推荐使用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或胸膜导管引流。 (强烈推荐)

共识十三: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在积极治疗后每3-6个月应进行1次胸部和(或)腹部CT复查。(强烈推荐)  

参考文献

1. https://doi.org/10.1111/1759-7714.1502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胸膜间皮瘤,胸部,病理,肺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