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私立医院尽管数量众多,但是规模较小,医疗资源还是集中在公立医院。
日本每千人医生数为2.5人,我国为2.77人,均低于OECD均值3.6人,在中日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生成为最稀缺资源。稀缺性要求高定价,日本尽管在医保控费制度下,药品和材料价格大幅缩减,但是与人工服务紧密相关的项目价格却大幅上涨,例如手术的均价,从1999年到2019年翻了一倍之多。
目前日本财政补贴占医保基金的比为29%,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为12%;中国这两个比例分别为33%和8.93%。
2008年医改协调小组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2018年医改提出的国家集采、国家谈判、成立统一的医改权利机构、改革药品和服务价格等等政策在这版征求意见稿中都有体现,说明改革者很早就明确了改革思路。
日本在开启医保控费、药价改革制度后,96-06 年日本制药业产值实现“零增长”,过低的药价造就日本制药行业长达十年的“寒冬”,并迫使大批制药企业转向美国等其他市场“出海”。盘子难以做大,制药公司的机会在于结构性增长和寻找其他市场。
日本私立医院尽管数量众多,但是规模较小,医疗资源还是集中在公立医院。承载日本医疗需求的仍然是以国立、地方公立等为主的非私立医院。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日本的私立医院,即有股权的医疗法人将会全部公有化。
笔者感触:《中日医疗体系比较研究》是由信璞投资一位实习生完成的,令人惊叹。这份报告以及类似报告立项的最主要动机就是讲钱讲物,该份报告最后部分对武田、卫材的篇幅介绍,可以为证。
第一,中国医改未来向哪里?从讲钱讲物的视角看,如果以日本医改今日在钱在物方面的信息来比较,中国医改的下一阶段目标实现是很光明的。从人均医生数、财政占医保筹资比例、医保资金占财政支出等,可以为证。
第二,中国医改总体思路在08年就基本定型。从这个线索来看,当时及后来数年皆由卫生部门领头医改,为什么会在08年有那么一个征求意见稿呢?卫生部门自己在搞自己?可否认为卫生部门也矛盾着,18年以后的中国医改,卫生部门也早有属意。这样看来,中国医改未来更有看头。
第三,中国医改也打击药价。但中国药企“出海”难,底子薄、赴美开拓阻力大。结构性增长,这个提法值万金。中日医疗体系比较,也是需要中国医改做结构性调整。打个比方,我们和他们体重一样的,但我们该美的地方不够美,该遮丑的地方没有藏起来。想改变审美,是很难的。
第四,中国施行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伴随中国医改进程,越来越美丽。日本公立医院活得下去、活得很好,则亚欧大陆上的国家地区的公立医院没理由不活得发达。在这个倒逼条件下,不相信国内公立医院出不来自适应,不相信改不掉坏毛病,不相信没有高质量变革。
感谢杨璞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