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降薪潮来了:降薪30%!奖金不如七年前!然而最难的日子还没来……
近日,话题#多地妇产医院今年分娩量下降#登上热搜,病床不再紧张,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也不像从前忙碌了,但随之而的是,产科医护人员的薪水也在下降。
医护集体降薪15%-35%
“现在科室的奖金都不如刚上班那时候的奖金了”,在网上,也有妇产科医护人员发帖称:我们医院要降薪30%!越来越难,还要降薪,真是心寒……辛辛苦苦,到手5、6千……下面也有跟贴的主治医生表示,降薪后一个月到手三千多。
生育热潮降温 产科“遇冷”
贵州省某县妇幼保健院一名妇产科医生介绍,今年该院的分娩量较同期下降了近30%,县城内三家公立医院的新生儿出生率都在降低,医护的薪资也受到影响。 从一些官方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近几年生育热潮持续降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2022年全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人口减少,一是因为育龄妇女持续减少,2022年全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上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减少近500万人;二是受生育观念变化、婚育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今年3月份,多名人口学专家发布了一份《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其中指出,鉴于2022年10月份-2023年1月份是全国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时段,这个阶段的育龄女性为了避免胎儿受病毒影响而出现发育异常,一旦发现怀孕都会接受医生建议而终止妊娠,再加上人们较低的生育意愿,2023年全年新生儿人口可能会跌破800万。 800万新生儿,可怎么够分的呀?!要知道,全国妇产医院共有3032家,分别为省级26家,地市级377家,县区级2554家。除了专门的妇产医院,几乎每个医院也都有妇产科。 如果出生数少于800万,即使按最高额800万来分配,800万÷365天÷3032=7,也就是说每家专门的妇产医院每天只能分配到7个新生儿,如果算上所有的医院,每个医院每天能分到一个新生儿就幸运的不得了。但大医院多的是,产妇们都往大医院跑,底层医院还能分的到新生儿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妇产科已开始慢慢从舞台中央退居边缘,而风光不再之后便是现实且冰冷的待遇下降。 当然,当产科“遇冷”之后,儿科还会远吗?因此,在这一点上大家要有心里准备。
降薪的不止产科
其实不仅仅是产科,其他科室也出现了降薪情况。 “现在科室的奖金都不如刚上班那时候的奖金了”一位工作了七年的大三甲医院外科护士表示,“ 工作量相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收入却下降,真是感觉越忙越没钱 。” 无独有偶,5月26日,广西一名二甲医院的刘医生求助道:“我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从业15年,从3月份开始急诊科被大幅降薪,但是工作量一点没少,真的是月月都降,从到手6550元、5324元,到现在4210元,降幅超过35%,但是房贷却一点没少,有点崩溃,越忙越穷,工资变少,家庭也不和睦。老婆大人天天念叨,让我去干兼职,说人家医生卖个烤肠都能月挣一万,就你那么无能。说真的,我现在不但很焦虑,肠胃也出问题了,我老婆一念叨,我就想从楼上跳下来,图个干净……” 此前,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发文要统一降薪,一名在深圳某医院工作的博士表示:“有点迷茫,真是来了深圳啥都赶不上,编制也没有,去年因为入职晚,年终奖也没有,今年半年奖也没有,现在说要降薪了,年终奖也取消了,房租房价也高,深圳这种一线城市大家以后要来的请三思而行!”
院长:你不干有人干
安徽省淮南市一名二级医院院长表示:“哪个医院没有或明或暗的降薪?即使表面不降,扣绩效也是难以避免的,你们不干,大把医学生等着干,有的是人,光我自己就收到了安理工近20份简历,都等着来呢,所以别叫苦,2023年下半年可能会更苦……”
降薪能解决问题吗?
医生们会改行吗?
针对是否会辞职做了简单问卷调查,56%的医生选择不会辞职。
可见,更多的医生会选择坚持在这个行业。作为我们所在的行业,只有不断成长,终生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我们才能更好的承担我们的责任。 解决降低医生的薪酬问题,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本文消息来源:医脉通、医学之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