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益: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文| 李谦益 (深圳市正恩口腔门诊部)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传统口腔修复过程中存在多个手工操作环节,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修复体适配性差、生物相容性问题等。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其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采用三维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数据获取和修复体制备,提高修复体的质量和适配性,并减少人为误差。
与传统技术相比,数字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修复体的精度和质量,减少由于手工操作引起的误差。其次,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修复方案的制定,满足患者特殊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缩短修复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目前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效果的评估研究还相对不足。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本身的开发和改进上,对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的研究还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评估其对修复体质量、适配性、生物相容性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和技术时做出更准确和可靠的决策。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拓展口腔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将介绍国内外关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以下是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陈青等人的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并且能够提高修复体的设计精度和速度。相较于传统手工设计,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修复方案的制定,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2. 钟泳等人分析显示,使用口腔内扫描仪进行数字化种植体印模可以获得较高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种植体修复的适配性和生物相容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
3. Sailer I等人的综述研究指出,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固定修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AD/CAM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修复体制备,提高修复体的质量和适配性,并减少手工操作引起的误差。
4. Alghazzawi TF等人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与传统的全口种植体印模相比,数字化完整牙弓印模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数字化技术能够提高修复体的适配性,减少修复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5. 衣晓峰等指出,在种植牙修复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种植体位置,设计个性化修复方案,提高修复体的质量和适配性。
通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潜力。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研究范围有限和缺乏长期临床数据等。因此,本研究将综合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和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更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三、 研究对象
1.医院维度:提升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可以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人工错误,并提高修复体制备的速度,从而显著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数字化技术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少重复检查的需求,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促进数字化转型: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流程优化,推动整个牙科领域向数字化转型迈进。
2.医生维度:简化操作流程:数字化技术使医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精确的修复体设计,简化了繁琐的手工步骤,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减轻工作压力:数字化技术能够减少医生的重复工作量和体力消耗,让医生能够更专注于临床操作和患者护理,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技术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要求医生具备计算机操作和数字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医生在数字化时代保持了专业发展的前沿性。
3.患者维度:提高修复质量: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三维修复体设计和制备,提高修复体的适配性、美观性和功能性,从而提高患者口腔修复的质量。提升治疗过程体验:数字化技术减少了传统模型制备和临时修复体的需要,缩短了治疗周期和等待时间,提供了更快速、便捷和舒适的治疗体验。增加患者满意度:数字化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修复体设计,满足患者对美观和自然感的需求,提升患者整体满意度。
四、研究方法
针对本研究的目标,我们将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来深入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本研究计划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1. 数据收集:我们将通过文献调查和数据库检索等方式,收集口腔修复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相关数据和实验样本。这包括数字化扫描系统的精度参数、不同软件设计工具的功能特点、数字化制备和植入过程的操作步骤等。
2. 研究框架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和样本,我们将建立相应的研究框架。该框架将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各个环节的应用评估指标,如适配性、生物相容性、修复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
3. 定量分析:我们将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数字化扫描系统的精度参数,评估它们在口腔修复中的准确性;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患者对数字化修复体的满意度和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等。
4. 定性分析:除了定量分析,我们也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如实验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收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主观评价数据。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优缺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5. 综合评估:最后,我们将综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这将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改进方向,为口腔修复领域的临床实践和技术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将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探索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口腔修复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五、创新点
1. 方法创新:本研究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口腔修复领域的最新实践需求,以提高口腔修复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其中的方法创新体现在几个方面:
a. 针对数字化扫描系统,我们将探索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以获取口腔内部结构的准确数据。通过引入新型的扫描仪设备和算法优化,我们希望提高数字化扫描的精度和速度,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操作时间。
b. 在CAD/CAM设计领域,我们将结合口腔修复的特殊需求,开发个性化的设计工具和算法。这些创新的设计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口腔形态和美学要求,提供更精细、自然的修复体设计。
c. 数字化制备工艺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创新方向之一。我们将研究数字化制备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成型技术,以提高修复体的适配性和质量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将探索新型的材料和制备方法,以满足个性化修复体的需求。
2. 方向创新:本研究将聚焦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各个环节的应用,旨在提供更全面和系统的评估。这一方向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数字化扫描的精度和可靠性评估:除了关注扫描仪设备本身的性能指标外,我们还将考虑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影响因素,如软组织情况、咬合状态等。通过对数字化扫描的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建议。
b. CAD/CAM设计工具的功能评估:我们将重点关注不同CAD软件的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探索其在口腔修复中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设计工具的性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确的修复解决方案。
c. 数字化制备工艺的效果评估:我们将考虑数字化制备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加工精度和成型质量等因素。通过比较数字化制备与传统手工制备的差异,我们可以评估数字化工艺在提高修复体适配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3. 内容深度创新:本研究将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进行深入评估。这一内容深度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修复体质量和适配性评估:通过比较数字化修复体与传统手工制备的修复体之间的适配性和质量指标,我们可以评估数字化技术在提高修复体精度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b. 生物相容性评估:我们将考察数字化修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了解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和耐用性。这将涉及对数字化修复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测试、组织反应观察和长期临床跟踪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数字化修复体在口腔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c. 患者满意度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估:除了关注修复体的技术性指标,我们还将收集患者的主观评价数据和临床医生的实际应用经验。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和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患者对数字化修复体外观、舒适度和功能恢复的感受,以及临床医生对数字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体验。
通过以上创新点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探索创新的研究方法、聚焦于各个环节的应用评估和综合考虑修复体质量、生物相容性和患者满意度等多个因素,我们可以为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评估和指导,促进口腔修复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青,姜华.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0,21(06):371-375+381.DOI:10.19748/j.cn.kqxf.1009-3761.2020.06.012.
[2]. 钟泳,黄彬.数字化印模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2,36(01):65-67.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22.01.065..
[3]. Sailer I, etSailer I, et al. (2020). Digital workflows in fixed prosthodontics: A narrativ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33(4), 373-382.
[4]. Alghazzawi TF, et al. (2019). Digital versus conventional complete-arch implant impress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 122(5), 502-509.
[5]. 衣晓峰,李丽云. 数字化口腔种植技术让医生种牙从“了然于心”到“历历在目”[N]. 科技日报,2021-09-15(008)
(备注:本文图片及文文章均由作者本人授权发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