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不好的原因包括:心输出量低、重度贫血、低体温、体循环阻力升高,即存在低血压、低血容量、低氧、贫血、末梢动脉收缩等情况。
血流动力学--外周血流灌注指数(PI)PI,芳名为“灌注指数”,全称为perfusion index,是经皮脉氧饱和度监测仪测得的,定义为局部组织的搏动性成分AC(主要为搏动性的小动脉)与非搏动性成分DC(静脉、毛细血管和非脉动动脉血及组织)在940nm处的『光吸收比值』,即AC940/DC940。
虽然同样是通过光学原理从SpO2模块获得数据,但PI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氧和功能的监测,反而是一个反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跟『循环』的关系更为密切。
之所以这么讲,原理在于,测量部位局部组织的光吸收在心室收缩期达到最大,产生的收缩压使外周动脉血管进行扩张、充血,此刻,在光源下动脉血容量是增加的。也正是这个变化,才得以测量搏动性成分的光吸收。
PI的临床参考意义
其实,PI反映了『中枢』和『外周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看作是每搏量与外周血管阻力之间的一个平衡。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尤其是临床麻醉管理中,PI是作为一个反映血管张力(即血管舒缩状态)的指标而出现的①。
这种应用的基本思路为:动脉血管如果是舒张状态,管径就大,畅通无阻,流量大灌注就好,因此,PI值大说明测量部位的动脉血管处于扩张状态,阻力较低。反之,外周血管收缩,PI值较低。
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而复杂,PI的取值范围很大,报道的值在0.02%-20%之间波动。现在市面上的监护仪,其PI范围(%)参考如下:
1以上为最佳;
0.3-1为可接受;
0.3以下为弱灌注。
外周组织灌注在休克复苏中的应用
外周组织灌注评估在临床上的应用
血流动力学--外周血流灌注指数(PI)
血氧饱和度旁的小跟班 PI 是什么?为您解答!
灌注不好的原因包括:心输出量低、重度贫血、低体温、体循环阻力升高,即存在低血压、低血容量、低氧、贫血、末梢动脉收缩等情况。
举例
一个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入室后,即使足够吸氧,但PI值多是小于0.3的一个『弱灌注状态』,这既是因为血容量不够,也因为外周的小动脉在代偿调节下收缩了。
随着输血输液及病因的消除,暂时做出牺牲的外周动脉重新舒张,外周的良好灌注恢复,PI值逐步增加,可达到1以上。如果仅仅是输液足够而输血不足,贫血的状态没有解决,虽然血压可以回升,但PI仍较低,这时就要考虑做血气继续拿血。
而在那些循环相对稳定的的择期手术病人中,通常可见PI在1-10 之间。
来源于:梧桐医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