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同济生殖医学论坛 “生殖与遗传” 圆满举办
2023年7月22日上午,第六届同济生殖医学论坛顺利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生殖与遗传”。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冯云、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九红和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国宁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辅助生殖医学科李昆明主任医师主持了开幕式。本届论坛由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上海申康医学与健康促进中心共同主办。
01、领导致辞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王育教授
王育教授介绍了同济生殖医学论坛的发展历程,医院和辅助生殖医学科近年来取得成绩。她指出在目前生育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保障女性生育能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将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希望同济生殖医学论坛成为生殖同道们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优生优育及解决人口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王育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继续支持一妇婴辅助生殖医学科的发展,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上海市医学会生殖医学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冯云教授
冯云教授欢迎大家在夏日的七月来到上海,参加第六届上海-武汉同济生殖医学论坛。冯教授指出本论坛已经成功举办过五届,主题涵盖辅助生殖有效性、安全性、高龄助孕、生殖与感染等各个热点,本届论坛将就遗传与生殖的关系以及相应举措进行深入探讨,内容涵盖了辅助生殖医学、高龄助孕、PGT的临床应用、反复自然流产的遗传咨询、基因组医学等方面,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交流,对于遗传与生殖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知,为改善ART助孕结局助力、为提高辅助生殖后代素质造福。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康九红教授
康九红书记介绍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早期发展历史,于上世纪50年代迁往武汉成立同济医学院,这种特殊的历史渊源使得上海同济和武汉同济亲如一家,也促成了同济生殖医学论坛的形成,有利于生殖医学的发展。他指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科研方面长期合作,近年来在生殖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届论坛内容范围广,既注重学术前沿,又注重临床实际应用,通过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将为生殖与遗传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并祝同道们通过交流促进合作。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国宁教授
黄国宁教授表示同济生殖医学论坛是国内一个很有特色和开放的论坛,与时俱进,紧抓热点。上一次论坛的主题是生殖与感染,就是基于疫情对于生殖的影响开展相关的工作,特别具有现实意义。过去五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聚焦于辅助生殖医学领域各大热点问题,不断推动生殖医学技术进步。本届论坛将深入探讨生殖与遗传的关系以及应对措施,这一备受关注的议题。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发表见解,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前沿科技,推动生殖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02、2023年7月22日主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桂金教授
朱桂金教授着眼于不孕及反复流产夫妇,针对其流产组织染色体分析,展开了探讨。朱教授分析了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胚胎在宫内存活情况,同时比较了普通人群和不孕人群的染色体异常比例差异。 强调性腺功能异常、严重精液异常、POF是染色体检查的重点人群,并提出目前反复流产是否检查染色体有争议。朱教授还指出,常见的相互易位结构异常存在个体化,正常平衡配子的比例并不是1/9-1/18。同时易位患者是否PGT-SR仍有争议,虽能降低流产率,还需谨慎决策。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国宁教授
黄国宁教授围绕PGT-A的临床应用,PGT-A中的嵌合体胚胎,及嵌合体胚胎移植的结局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授课。通过文献介绍,黄国宁教授总结了PGT-A的发展历程,适用人群,目前的争议及未来研究方向。嵌合体胚胎是PGT-A技术面临的一个难点,黄教授介绍了嵌合体胚胎的形成机制,分析生物性嵌合体和技术性嵌合体的原因,指出胚胎质量、活检技术及检测平台均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强调要加强PGT-A的质控,优化PGT-A的临床应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教授
孙莹璞教授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能否作为PGT-A新指征与广大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孙莹璞院长在演讲中指出,目前关于染色体多态性是否应作为PGT-A新的指征在学界仍存在着争议。研究表明,在多个研究及本研究中,夫妇的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并不会增加胚胎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同时对助孕后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也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这些变异对于PGT-A和IVF(体外受精)助孕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也没有明显的影响。然而,孙莹璞院长在演讲中也指出,虽然目前看来夫妇的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与PGT-A指征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由于胚胎活检及遗传学检测带来的未知风险,尚不建议将单纯夫妇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作为PGT-A的新指征。她认为,对于PGT-A的适应征,临床仍需严格掌握,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马燕琳教授
马燕琳教授从胚胎培养液的角度,比较了序贯培养液和一步式培养液的各自特点,指出基于卵母细胞的研究显示一步式可能在囊胚形成率方面有潜在优势,并展开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湿式培养箱更加适配一步式培养液,更有利于保持培养液的渗透压,大液滴更有利于一步式培养液渗透压的稳定,油层厚更有利于减少一步式培养液蒸发。临床结果验证了韦拓生物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有效性及安全性。期待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一步式培养液上市!
香港大学杨树标教授
杨树标教授以“如何处理精子DNA高度断裂(SDF):胚胎学家的观点”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杨教授指出氧化损伤是精子DNA断裂的主要原因,目前关于精子碎片率与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关系尚有争议,尚不清楚抗氧化剂是否能帮助患有高SDF的不育男性,有部分数据显示优质卵母细胞可以修复SDF。有研究报道短期禁欲减少精子DNA损伤。杨教授重点介绍了部分学者采用微流控技术选择具有良好运动性和极低DNA断裂水平的精子进行后续辅助生殖助孕,有部分数据支持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杨教授指出最新荟萃分析提示高SDF男性可能受益于睾丸ICSI。最后杨教授对是否可以在精子操作过程中添加分子来减少氧化应激这一问题,分享了他们课题组的探索及计划。
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沈亦平教授
沈亦平教授的授课主题为“基因组医学时代的生殖医学与遗传咨询”。沈教授讲到目前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基因组医学应用涵盖孕前的携带者筛查、产前的无创筛查与产前诊断、新生儿的基因组筛查与重症患儿的基因组检测诊断、儿童发育障碍的基因诊断、成人单基因多基因发病风险的基因组风险、药物基因组及肿瘤的风险筛查与肿瘤的精准治疗, 甚至衰老的管理等, 基因组医学应用贯穿全生命周期。其中生殖是基因组医学实践的聚焦点,基因检测是生殖遗传的关键内涵。沈教授强调遗传咨询是基因检测不可或缺的环节。沈教授从遗传咨询的目的、责任范围及遗传咨询师的特殊素质及需要考虑的层面分别进行了讲解,并以携带者筛查、产前WES及生殖遗传咨询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遗传咨询的全过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灿权教授
周灿权教授的授课主题为“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的临床价值”。周教授讲到PGT-A应用的初衷是获得与非PGT-A周期相同的累计活产率、更低的流产率、更低的植入失败率、无染色体异常妊娠。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PGT-A诊断的“异常”的胚胎达到活产的案例屡被报道,质疑了PGT-A的准确性。周教授指出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总体人群、年轻/预后良好人群中PGT-A应用效果不佳,大部分研究支持高龄人群、反复种植失败人群、反复妊娠丢失人群采用PGT-A可以改善每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不损害累计妊娠结局。目前主要的争议为卵裂期胚胎活检及不合适的染色体分析技术。周教授总结到应用PGT-A技术需要进行完善的个体化咨询,PGT-A异常胚胎移植后务必行产前诊断。
大连妇女儿童医学中心邵小光教授
邵小光教授指出,不孕症患者需要面对身体的疼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优质的医疗需要遵循患者利益最大化。生殖医学这一学科除了涵盖技术层面,还包含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我们在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过程中,不仅要服务于不孕夫妇,还要涉及子代,即生殖伦理的最高准则为保护即将出生的子代权利与幸福。20%的不孕夫妇面临情绪问题和相关风险,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建立综合生殖保健机制。咨询师的培养涉及医疗、法律、不孕症、心理学等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镭教授
靳镭教授主要研究内容是“无创技术检测胚胎倍性的研究进展”。他指出胚胎倍性无创技术在不损伤胚胎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试管婴儿移植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有创性操作对胚胎发育的潜在影响,降低IVF流产率,改善就医体验。目前胚胎倍性无创检测技术包括无创植入前基因检测、甲基化检测技术、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延时摄影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分析。靳教授分享本中心的数据,提示无创技术获得胚胎倍性结果,临床意义显著。以上提到的无创检测技术均可提供有效支撑。靳教授还表示随着检测技术和生物分析技术的改进以及硬件设备的研发创新,对无创技术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可靠性的研究会更加全面和充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全松教授
全松教授围绕“反复流产的遗传因素及筛查策略”展开阐述。从反复流产的定义和病因入手,强调了遗传学因素在反复流产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全教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核型分析、染色体微芯片技术(高通量检测技术,包括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二代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与全基因组测序)及三代测序(单分子测序技术),并比较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染色体或基因的异常在反复流产中的影响,提示临床医生反复流产的遗传学筛查应遵循相关指南与共识,并应注重个体化遗传咨询。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陈淼鑫教授
陈淼鑫教授围绕“Time-Lapse成像技术对胚胎发育潜能预测的应用”展开阐述。他通过阐述临床胚胎培养过程中胚胎观察常见问题,引出Time-Lapse培养箱,着重介绍了其核心优势,包括独立培养,独立成像,独立运行。自动化注释胚胎发育状态、智能化胚胎评级,自动注释胚胎发育关键事件。根据数据对比,其自动分析软件的识别率,较人工识别率而言,明显升高。其中Eeva系统预测胚胎发育潜能。说明基于AI的胚胎质量评分系统将来可能用于预测倍性和活产率以及临床应用的。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伍琼芳教授
伍琼芳教授的授课主题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遗传咨询要点”。伍教授着重介绍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检测简介分类,PGT咨询的必要性、主要目的以及咨询要点。伍教授指出PGT可降低家族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以及反复流产等风险。咨询期间,医生需要了解咨询者生育的遗传风险,进而协助其选择合适的生育方式。同时需要告知咨询者PGT检测的目的、范围、流程和成功率,告知咨询者除PGT外的其它可供选择的生育方式。考虑PGT检测的局限性(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假阴性或不准确),经PGT成功妊娠后需行产前诊断,优先选择羊水穿刺。伍教授建议将嵌合现象报告为“低范围”或“高范围”。 在选择整倍体和低范围嵌合体胚胎移植时,首要考虑胚胎形态学特征优选胚胎。由于当前缺乏确凿数据,无法制定与高范围嵌合体胚胎相关的移植建议。对于PGT检测中的意外发现,需结合夫妇双方及其家系成员的遗传信息,判断致病风险,给出合理移植建议。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刘文强教授
刘文强教授的授课主题为“植入期胚胎发育异常的机制及干预”。他指出目前辅助生殖失败(IVF)的主要原因为:植入失败,早期胚胎阻滞,配子发生异常。其中植入期胚胎发育异常的机制尚不明确。刘教授通过研究植入前后IVF胚胎基因差异性表达,发现胚胎胚外外胚层(EXE)基因表达紊乱,H3K4me3修饰异常,受精胚胎Kmt2e表达异常。说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与表观修饰紊乱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小鼠植入期胚胎三维培养系统,研究发现植入期胚胎Wnt通路异常激活,影响克隆胚胎基因表达及表观重塑。通过对异常表观修饰及信号通路的干预可以改善胚胎发育。
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孙方臻教授
孙方臻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试管婴儿表观突变的复杂性,我们知道,ART子代一直备受关注。ART受孕出生的儿童,遗传和表观遗传可能存在改变的风险。例如,低出生体重是成年病发生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一些印记基因的表达,在ART过程中可能会相对敏感,如H19基因等。同时,ART胎盘缺陷也是值得关注的健康风险。ART过程覆盖了配子/受精/胚胎DNA甲基化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机。国内外多个团队研究提示,高E2水平或高糖水平可能导致子代表观遗传的改变。在基础研究工作中,我们常常思考,卵子独特的重编程机制是什么?表观机制如何防控和修复?这些基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更好地为ART临床赋能。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滕晓明教授
滕晓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辅助生殖人群的综合性携带者筛查”,生殖医学从“阻断遗传病”开始转向“预防遗传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遗传筛查,综合性携带者筛查就是面向所有备孕人群的一项遗传学检测。综合性携带者筛查旨在从备孕夫妻中筛查出严重隐性和显性遗传病高生育风险家庭,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控一部分遗传病的发生。一妇婴辅助生殖医学科数据提示,无遗传病家族史的夫妻中,有5.77%的夫妇面临着遗传病患儿生育风险。也就意味着每17个家庭,就有1个家庭存在这样的高风险。面对高遗传病患儿出生风险的家庭,我们需要和夫妇双方共同制定生育策略。
03、2023年7月23日生殖遗传分论坛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安宇教授
安宇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基因印记与人类生殖:病因与生殖遗传咨询”的精彩报告。安教授首先回顾了Agouti小鼠研究20周年庆,引入表观遗传学概念,随后介绍了基因印记的概念和配子的表观重编程事件、基因印记的四种致病机制、多位点印记紊乱、母源效应复合物(SCMC)以及环境因素及辅助生殖对印记的影响、基因印记疾病的发病率和在产前和出生后的临床特征。安教授指出,基因印记疾病生殖管理的挑战,主要是体现在疾病遗传异质性高,嵌合现象普遍、检测难度大,致病机制了解不完善,无有效干预策略等。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松长教授
陈松长教授的授课主题为“植入前胚胎HLA分型及临床应用”。陈教授结合临床案例,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和HLA配型、胚胎植入前HLA分型及其适应征、植入前胚胎 HLA 分型联合PGT-M。陈教授指出PGT-HLA的主要限制之一是HLA区域的重组频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会影响植入前 HLA 分型的准确性和整个过程的结果,他强调PGT-HLA要达到良好的临床效用,需要胚胎学家、遗传学家、妇科医师、儿科血液和肿瘤专家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和领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缩短夫妇完成 IVF、PGD-HLA的等待时间。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颜宏利教授
颜宏利教授从一个年轻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遗传咨询开始,带来了题为“遗传性肿瘤的PGT全流程解决方案”的精彩报告。颜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遗传性肿瘤的特点和常见遗传性肿瘤综合征、遗传性肿瘤的基因诊断、生育力保存、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和遗传性肿瘤无创产前诊断,提出了遗传性肿瘤患者可以先治疗后生育的遗传性肿瘤生育全流程解决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杜艳芝教授
杜艳芝教授详细介绍了“PGT实验室建设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杜教授结合仁济医院标准PCR实验室的建设,从场所要求、建设依据、分区及设计原则、设施与环境、人流和物流、生物安全等,全方面地介绍了PCR实验室建设标准。同时,杜教授还详细地介绍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为PCR实验室本地化提供了完整的建设和使用指导。最后,杜教授举例介绍了PGT技术的发展,以及IVF-PGTA、无创PGT-A、PGT-P等最新PGT应用。
复旦大学/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杨敬敏博士(朱环环做报告)
杨敬敏博士介绍了“基因检测新技术在生殖遗传领域的临床应用”。他详细阐述了全基因组光学图谱(OGM)技术、基于二代测序的CNVseq和STRSeq的检测新策略和PGT/无创产前的单倍型分析策略。杨博士指出OGM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经过了大量临床认证,且NGS和OGM技术相结合可以涵盖大中小型的遗传变异,适合作为临床遗传检测的一线方案;CNVseq/STRSeq显著提高了流产物遗传检测的效率和阳性率;将单倍型分析技术同时应用于PGT和无创产前的联合诊断策略,可对单基因遗传变异或结构变异进行垂直阻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陶炯教授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咨询和PGT”是生殖遗传临床咨询的重要内容。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陶炯教授,详细介绍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类型、染色体异常在不同疾病中的发生频率、多倍体/非整倍体/嵌合染色体和非平衡结构异常的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和风险评估。陶教授最后总结了从PGT获益的染色体异常的四个人群:平衡性结构异常携带者(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除外)、染色体非平衡性结构异常患者、非整倍体患者和非整倍体妊娠史的育龄女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任新玲教授
任新玲教授授课的主题为“胚胎致密化对ART妊娠结局的影响”。任教授详细介绍了卵裂期胚胎向囊胚期发育时经历的致密化阶段的定义、时机、模式及相关研究数据。任教授指出,胚胎8细胞期全部致密化,与过早或过晚致密化,或部分致密化相比,单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将显著提高(74.6% vs 40.9% 2017年发表)。通过时差培养箱观察胚胎致密化过程,可以帮助胚胎学家更有效的筛选高发育潜能的胚胎。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李海波教授
李海波教授带来了题为“系统应用基因组技术解析生殖遗传特殊案例”的精彩报告。李教授以三个拟行PGT的遗传病家庭(先天性青光眼家庭的峰回路转、雷特综合征家系的柳暗花明和结节性硬化家系的颠沛流离)为例,生动翔实地诠释了基因组技术的完备性和遗传咨询的重要性。李教授指出临床需求是科研的源动力,他特别强调了详尽且细致的病史/家系史收集和病因分析的重要性、X连锁遗传病诊治时需注意X染色体失活这一特殊生物学现象和生殖腺嵌合的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要点。
04、2023年7月23日高龄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孙赟教授
随着三孩政策的到来,高龄生育将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生殖中心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孙贇教授指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生育能力逐渐下降,但PGT-A技术通过筛选染色体异常的胚胎,提高了活产率,有效降低了流产率,为高龄女性的生育成功率增添了信心。孙贇教授指出,对于是否选择PGT-A技术,应该根据每个夫妇的具体情况和意愿来做出决策,并非一刀切,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综合考虑个性化需求和治疗效果。高龄生育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而PGT-A技术的进步也将为高龄生育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实践,我们相信生殖医学领域会迎来更多的突破,为众多夫妇实现生育梦想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匡延平教授
匡延平教授聚焦于受精障碍的遗传学病因,探索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受精是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中精子的形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遗传学病因显得尤为重要。受精的作用机制涉及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研究表明,通道蛋白异常可能导致受精障碍,但关于异常受精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是受精过程的复杂性,涉及多种细胞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另外,一些遗传学因素可能与环境因素相互交织,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因此,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深入探索受精障碍的遗传学病因,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我们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能够揭开受精障碍遗传学病因的面纱,为生殖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突破。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千日成教授
千日成教授以卵子成熟周期为切入点,介绍了随着ART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卵源及现状。重点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卵源的获取历史及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从切除的卵巢中取出未成熟卵母细胞、剖腹产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获取以及未成熟卵母细胞取出前的预处理等问题。最后千日成教授围绕不孕妇女卵源的质量、数量以及ART治疗周期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引人深思。使大家对ART卵源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推进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卵源问题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保障生殖安全与健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岳静教授
岳静教授与广大学者分享卵巢低反应人群的IVF促排策略,指出关键环节在于加强卵泡同步化(OCP预处理、雌激素预处理、孕激素预处理)、加强卵泡募集 (加大Gn启动剂量,调整促排卵方案),以及促进卵泡生长及成熟(合适的扳机方案、添加辅助药物)。同时提供了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数据,强调低反应人群的主要促排目标是增加IVF获卵数,以增加获得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概率。针对不同分层的低反应人群,促排及移植策略应针对不同的促排目标给予个体化选择。因此,未来的meta分析需要纳入更多使用统一POR标准的高水平RCT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刁飞扬教授
刁飞扬教授围绕“生殖衰老:子宫是否只是配角”进行阐述。刁教授指出卵巢衰老与子宫衰老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原因。在高龄的小鼠模型中发现蜕膜化缺陷,导致子代发育异常。衰老子宫结构上出现胶原沉积,内膜血管动态重塑,子宫肌层动脉钙化,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功能上出现对激素反应异常,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内膜对激素信号反应检索,内膜容受性减退,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究其分子机制,考虑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DNA损伤、代谢及免疫异常密切相关。刁教授指出白藜芦醇、杨梅苷等植物提取物可以通过改善子宫形态发挥抗衰老作用。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潜在地促进子宫内膜组织再生,并可用于治疗生殖障碍。雷帕霉素+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以恢复衰老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功能。但这些治疗路径还需要更多临床循证证据。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段丽君教授
段丽君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高龄孕妇的妊娠管理“的专题报告。专题中详细阐述了高龄妇女的自身特点与面临的风险,她表示近年来35岁及以上的孕产妇较前增多,而与35以下妇女相比,高龄发生不孕症、自然流产率、胎儿畸形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率的风险均升高,对母胎危害大。段教授也为我们推荐了AMA妊娠的管理方案,规范了高龄孕产妇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高龄孕产妇的安全。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李昆明教授
李昆明教授授课的主题是“高龄女性拮抗剂方案节点探讨”。他从高龄女性患者的分型、预处理、Gn剂量和调整、扳机以及胚胎移植和黄体支持等方面进行探讨。李教授指出早期足量Gn启动可提高优胚数,剂量调整有助于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高龄非OHSS高风险患者可能在双扳机中获益RIF患者的FET, 更适合GnRHa-HRT;高龄FET可能更适合自然周期方案。他进一步提出拮抗剂用于预处理是否能提高妊娠结局以及Gn递减方案是否能降低晚卵泡孕酮水平从而增加鲜胚移植的比例并提高鲜胚周期的活产率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05、2023年7月23日青年医师辩论赛
为了进一步深入大家对生殖遗传的了解,促进不同医院之间的友好交流,彰显年轻医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的精神面貌。2023.7.23中午,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组织开展的辩论赛迎来巅峰对决。他们围绕“PGT-A用于反复流产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的讨论。
正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辩论队
反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辩论队
辩论会上,正方认为“PGT可以通过医学手段筛选胚胎,避免患者移植后反复流产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妊娠失败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身体损伤。”反方反驳“受限于检测手段,PGT某些程度上会造成正常胚胎的损失,不仅增加家庭的负担,还徒增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耗时耗力”。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剑拔弩张,你来我往,佳句频出,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正反双方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层次清晰,充分展示了辩手们优秀的综合应变能力和扎实的临床知识积累。最终,正方辩手引用“PGT-A是胚胎非整倍体筛查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胚胎活产率。目前针对非整倍体性流产,没有其他更好的生育方式可替代”奠定胜局,获得辩论赛的胜利。赛后,靳镭主任、滕晓明主任进行诙谐幽默的点评,进一步指出PGT在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PGT应用”的辩论赛,而且还是一堂主题涵盖PGT应用范围、检测流程以及检测准确性展示的教育课。在选手们的唇枪舌战中,不仅让现场观众欣赏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还掌握了PGT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在场的各位听众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别有生趣并深受启发。
06、闭幕式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镭教授
靳镭教授指出历经两天的“第六届武汉-上海同济生殖医学论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由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上海申康医学与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邀请到了67位全国知名生殖医学专家授课和主持,1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聚焦生殖领域热点问题,关注生殖遗传和高龄助孕,尤其是针对PTG-A的用于反复流产的利弊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受益匪浅。靳镭教授感谢各位专家、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滕晓明教授带领的会务组团队的精心安排和辛苦付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这场盛会的圆满结束而喝彩,为我们的未来,为生殖学科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格物穷理,同舟共济”,2024年将在武汉举办第七届同济生殖医学论坛,期待明年大家相聚江城,共话生殖!
07、主持与评委风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