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生气,不得了!”--足藓,痒!痒!痒!
一、病因
足癣(俗名脚气)是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其中夏季较为明显,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在我国,足癣的发病率亦较高。究其原因,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另外,足癣的发病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些人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等,亦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场所。
二、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为脚趾间起水疱、脱皮或皮肤发白湿软,也可出现糜烂或皮肤增厚、粗糙、开裂,并可蔓延至足跖及边缘,剧痒或继发感染等。有以下几种类型:
1、水疱型
多发生在夏季,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糜烂型
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第3与4、4与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
症状是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等反复脱落。
三、药物治疗
治疗足癣的主要目标是清除致病菌,缓解症状以及防止复发,伴有趾甲癣者也应同时治疗。一般情况下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遵从医嘱、坚持足疗程治疗对治疗效果很重要,疗程一般1至2月;当足癣局部治疗疗效欠佳时,可考虑口服药物治疗。足癣的局部治疗以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软膏为主,其总原则是:根据足癣类型选择不同的剂型或联合方案。
1):水疱型,可选择无刺激性的溶液或乳膏剂型;
2):糜烂型,可先用湿敷,再用乳膏等其他剂型,并保持局部干燥;
3):鳞屑角化型,可选择软膏等剂型,但因其局部药物渗透性差,故建议疗程4周以上或联合应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有:
1、咪唑类
包括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舍他康唑乳膏等。根据不同的药物,可每日1至2次外用,一般疗程为4周左右。
2、丙烯胺类
包括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茶芬等。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每日1至2次外用即可,一般疗程2至4周可获得显著的疗效。
3、其他类
包括阿莫罗芬、环吡酮胺、利拉萘酯等,外用每日1-2次即可,疗程一般4周。
4、口服类
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这些口服药对于顽固的足癣,效果好,但应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忌用。
四、足癣治疗的注意事项
1):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原则上应先局部抗细菌感染,可用呋喃西林溶液或1:2000黄连素溶液湿敷,严重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红霉素等。
2):要坚持按疗程规范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彻底去除,故足癣的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用药,因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
3):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应该用软膏等。
4):不要乱用药,足癣用药最关键的是应按照医生诊疗分型,在其指导下选用药品,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盲目治疗,否则可使病情延误和加重。
五、足癣的预防
1)要注意清洁卫生,保持皮肤干燥,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鞋子和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
4)少食易引发出汗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科室|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文字|刘建军
编辑|朱传君、潘恩媛、张家佳
校对|陈恒石、胡雅晴、徐孟宁
主编|蒋 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