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别报道 | 交大一附院的军旅人

2023
08/02

+
分享
评论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A-
A+

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的光辉时刻到来,让我们感受交大一附院军旅人的赤子丹心,一睹他们的非凡业绩。  

在交大一附院有这样一群人,从戎装立志到白衣执甲,不同的阵地,同样的坚守。捍卫国家,军魂永驻,他们始终以军人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医院建设工作,把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好传统带到医院,他们精业笃行、艰苦奋斗,在医、教、研、护、行政管理等各个岗位中为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发光发热。  

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的光辉时刻到来,让我们感受交大一附院军旅人的赤子丹心,一睹他们的非凡业绩。  

王强  

1541690932021126

王强,1994年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同年入伍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工作,军龄22年。2016年转业入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任麻醉手术部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8年来,王强带领团队深耕麻醉学科建设和科室高质量发展。科室新晋为麻醉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西安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委单位等,被授予国家级舒适化医疗、区域麻醉以及中西医结合麻醉等7个国家级培训基地。 科室先后完善建设各类大脏器移植团队及多个舒适化诊疗单元,成立麻醉门诊、日间手术中心、麻醉重症监护单元,年覆盖手术及舒适化诊疗患者近10万人。智能化围术期镇痛管理、日间手术中心平台一体化管理等工作在业内先后斩获多项荣誉。麻醉手术部多次荣获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科室”及校级、院级“先进科室”等荣誉称号。 团队已搭建2个重点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和“创新团队”,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6项,累计经费1600万元。基于此,科室在2021年复旦学科排行榜上升至西北第二位,在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全国18位。

舒茂国  

98451690932022442

舒茂国,现任整形美容颌面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常委,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国家整形美容质控中心全国委员,中国美容医学第六届编委会美容缝合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整形美容质控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美容外科分会副会长。曾就职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军龄28年。

舒茂国教授入职一附院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整形外科手术,包括唇腭裂序列治疗、轮廓整形、颅颌面畸形、颅颌面创伤、正颌外科、慢创治疗、显微外科创伤修复、瘢痕及体表肿瘤治疗,美容手术等。创新提出用整形美容理念重新定位唇腭裂手术治疗;带领科室年手术量超过6000余例,原创发明新的切提眉术式,创新建立了“心形”皮下缝合技术。国内首例前臂耳再造、西北首例达芬奇小肠移植生殖器再造术、“狮面人”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缘娃”以及“管状鼻”等疑难复杂、特殊典型案例手术的成功。 舒茂国带领团队持续开展公益活动,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1年、2023年举办四届“西安国际微笑唇腭裂患儿救助活动”,每年科室外派医生及护士参加国内及国际的唇腭裂公益活动,先后为600余例患者进行高质量免费手术。

阮骊韬  

91011690932024014

阮骊韬,1988年入伍,考入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转业到我院,军龄18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陕西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危急重症超声专委会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 

2007年-2009年,在美国Tulane大学做访问学者。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著40余篇,中文论著150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基金3项,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阮骊韬带领团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中心、以临床为中心”服务理念,保持高质量医疗水平,不断拓展临床服务模式,全面推动科室发展。聚焦亚专业发展,提升特色医疗技术。在科室设置了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术(FNA)+消融治疗亚专业组、超声引导下介入亚专业组、超声造影亚专业组、危急重超声亚专业组、术中超声亚专业。科室近5年发表SCI论文51篇,最高IF 11.49,获国科金4项,省基金多项。注重规培教学,科室住培医师曾四次荣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阮骊韬主任受中国医师协会邀请参与编写“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指南”。

张华  

661690932025282

张华,1988年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就职于解放军第三医院、唐都医院,军龄31年。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癫痫协会会长;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华从事神经外科专业近30年,为西北地区癫痫外科的奠基人。主要从事癫痫外科、脑肿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及研究工作,尤其对癫痫外科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有独到见解,善于解决本专业疑难复杂临床问题,擅长本专业高难度手术,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长期致力于致痫灶定位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及手术技术创新,如皮层电刺激导向定位致痫灶技术、国际首创功能性前颞叶切除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等,解决70年来颞叶癫痫外科治疗难题。自2019年5月担任主任以来,张华带领科室先后获批“陕西省难治性癫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抗癫痫协会高级癫痫中心“综合癫痫中心”,参与编写临床指南/专家共识5项,作为负责人获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持计划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

陈云春  

14661690932026559

陈云春,1990年考入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京医院工作,践行着医者也是战士的军医本色,军龄26年。2016年加盟交大一附院,现任精神心理卫生科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一朝赴戎,终生为国。来到一附院工作的7年里,陈云春“退伍不褪色”,积极投身到一附院各项工作当中,担任科室主任工作期间科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陕西省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建立了陕西省精神专科联盟,拓展南院区精神卫生楼,建设精神疾病区域医学中心,复旦榜学科排名精神专业成为近年来一附院首个进入前十的专业,为医院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当前,正值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关键时刻,陈云春带领的团队不怕困难,敢打硬仗,为把交大一附院精神科打造成中国一流精神专科而不懈努力。

李燕  

74661690932028175

李燕,现任脑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2003年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进入第四军医大学并参军入伍,先后师从药立波教授和熊利泽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军龄16年。 

2018年以青拔身份入职一附院,负责组建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西北地区一流的脑科学研究平台。来院后,先后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和陕西省杰青。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Clin Invest、Mol Ther、Gut Microbes、Transl Psychiatry、Glia、iSCIence、J Biol Chem、Psychiatry Res、Cell Death Dis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37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论文7篇,H-Index 30,主要研究结果被F1000Prime、美国NIH基因治疗研究所等机构推荐。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包括重大研究计划1项)。研究方向为儿童精神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王海燕  

19251690932029892

王海燕,现任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1993年入伍,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1995年入党,2005年公派日本研修1年,唐都医院心内科任副主任10年。2021年转业,军龄28年。 

转业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不忘军人本色,积极投身医教研各项工作,带领学科努力前行。自2022年8月担任结构心脏病科负责人以来,营造和谐工作环境,鼓励医护全员干劲,全科共同踔厉前行,学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获得医院2022年综合考核先进科室荣誉。发表SCI文章3篇,获院级新医疗新技术一项,开展国内首创技术1项(国内首例心腔内超声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 );完成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牵头临床研究及横向课题5项。

王亚蓉  

26801690932031579

王亚蓉,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入伍,200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留唐都医院放射科工作,任职副主任,军龄14年。 

2017年转业至西安交大一附院医学影像科工作,担任副主任,主管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年来医学影像科科研工作稳步前进,每年SCI论文发表数量、国科金获得数量在医院名列前茅,2022年医学影像科共获得国科金项目8项,获批经费500余万元,科室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负责搭建了医学影像科开放三维多空间跨成像技术科研平台,服务于医院各学科。个人发表SCI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0.2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项,陕西省自然基金攻关项目4项。

初大可  

88551690932033496

初大可,2000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入伍,201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军龄16年。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研究与临床工作,现任《The Lancet》主刊审稿人,《Gastric Cancer》等期刊编委、中国抗癌协会青年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专委会常务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8项。研究成果在Annals of Onc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著80余篇,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等。

每晓鹏  

58591690932034904

每晓鹏,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负责人、医保办副主任。国家卫健委日间医疗发展模式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项目专家,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门诊及日间手术麻醉和PACU学组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2000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历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2016年转业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部工作。 

2016年受医院和科室委派,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学习舒适化医疗以及日间手术相关临床管理,回院后,筹建并开设了麻醉门诊,为舒适化医疗和日间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2017年任舒适化诊疗小组组长,先后配合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积极开展内镜下诊疗,拓展了医疗服务维度,提升了医疗质量安全,服务了百姓就医需求。先后主持4项国家级和省级舒适化诊疗继续教育项目,为提升学科声誉、扩大医院影响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在医院和学科的带领下,积极筹建了日间手术中心,开启了我院日间手术集中管理集中收治的新模式。先后配合12个学科、42个专业组完成了85类手术病种共计6123例患者的日间手术围术期管理,均安全无差错,且四级手术占比为26.23%,实现了日间手术的高质量发展,有效缓解了老百姓住院难、手术难的问题。

编 辑:刘炳圻 责任编辑:王 睿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神经外科分会,交大一附院,八一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