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中不少诊所医疗品牌积累内功,2023年更多是喘息与复苏之年,真正大展拳脚猛拼火力的内卷时刻还尚未到来。
诊所备案制全面推行以来,上半年诊所新增数量激增,据企查查工商数据、诊锁界数据库统计,上半年新增诊所注册29733家,同比增长近70%。诊所行业经历疫情三年洗牌,亟待绽放出行业复苏的花蕾,在多项利好政策鼓励下涌入大量新进入者,需要从业者理性思考的是,患者的医疗需求是否已然发生转变?行业是否借复苏之势正在加剧内卷?
来源:诊锁界
作者:太白
01|新注册诊所同比增长近七成,公司化诊所占比上升
自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诊所试点改革政策以来,诊所行业在政策和社会资本助力下迎来快速发展,2022年底《诊所基本标准(2022版)》和《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鼓励诊所向连锁化、集团化、高水平方向发展,作为最贴近居民的健康服务终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底我国诊所/门诊部数量已达32.1万家。
2023上半年,随着医疗服务行业迅速复苏,诊所备案制大刀阔斧全面落地,市面新开诊所数量激增。据企查查工商数据库、诊锁界数据库统计,2023年1-6月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诊所新增注册企业29733家(不包含门诊部),相比2022上半年同期数据增长69%。
得益于“诊所备案制”在全国各地相继落实,包括北京、上海等对新开医疗机构审批严格的地区也在一定程度有所放宽,传统的“审批制”准入变为“备案制”先行,筹建诊所的整个周期变得快速运转,相当程度上降低了诊所筹备到开业的综合成本。
此外,随着医疗机构集采“零加成”、医保DRG/DIP制度的广泛推行,体制内医护绩效待遇水平受到明显影响,许多公立医院高年资医生、中级职称以上医生开始尝试自建诊所或院外多点执业,同样使得新开诊所的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国有创投资本、产业资本、中大型民营医疗集团也在相继尝试开设国家政策大力倡导的中医诊所、眼科视光诊所,自费项目占比高的的口腔诊所、医美诊所、康复诊所等。一些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头部连锁医疗机构也在快速扩张,加速自建或并购原有医疗机构门店,上半年新增注册中约60%为个体诊所,40%为公司制企业化诊所 。
02|百花齐放:中医诊所开办热情空前,二三线城市口腔诊所激增
据诊锁界不完全统计分析,除了以个人注册居多的普通诊所(未注明执业科室或开展三个以内科室的综合诊所)外,新注册的中医诊所数量超越口腔诊所,上半年新增TOP10类型分别为:普通综合诊所、中医诊所、口腔诊所、西医内科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医美诊所、眼科诊所、妇科诊所、儿科诊所、外科诊所。
详细来看,上半年国内31省市(不含港澳台)中医类诊所新注册数量7800余家(以下皆为新注册数量),口腔诊所6600余家,西医内科诊所2100余家,医美诊所1200余家,眼科诊所300余家,妇科诊所260余家,儿科诊所近百家。
我们看到,在2022年相关部门面向中医行业发展颁布多条利好政策,多省颁布中医药条例促进名老中医创办工作室,鼓励西学中、西转中培训扩大供给,鼓励在职中医师多点执业,鼓励中医诊所向规模化发展。同时大量连锁药店、养生馆、灸疗馆、美容院、健康管理中心、也积极转型向中医诊所靠拢。
口腔诊所的人才培养体系渐趋完善,就业待遇相对较高,自由执业空间较大,且连锁规模相对成熟,形成多家100+规模的头部口腔连锁机和DSO组织,尽管面临着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二三线城市中公立口腔医生出走口腔诊所创业的趋势在增加。
在女性健康消费和网红经济、颜值经济刺激下以皮肤美容为主导的轻医美诊所、皮肤美容诊所数量同样暴增,而妇科诊所从传统西医内科诊所体系中开始脱离,出现许多采取中西医结合专注围绕女性医疗健康预防管理,将妇科炎症、乳腺、痛经、生殖、孕期管理、产后康复等项目融合的专业新妇科诊所。
眼科诊所同样也迎来快速增长,一方面由多家上市眼科连锁机构主导推进,屈光市场成熟,视光项目升级带来了市场规模的增长,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高频次用眼习惯导致的眼健康和眼保健需求增加,眼保健市场教育和国家近视防控战略不断提升,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注重近视防控指标鼓励眼科机构发展……但当前眼科诊所标准未能统一颁布,眼科医学视光人才的缺乏仍然限制了眼科诊所的快速发展。
过去疫情三年,儿科诊所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但优质儿童医疗服务仍然处于稀缺资源,当前一线城市儿科诊所经营压力较大,二三线城市成为儿科诊所增长主力军。儿童是家庭医疗保健的重要对象,儿童疾病的特点也决定了儿科诊所具有信任基础上相当大增长潜力。后疫情时代,除了儿疾门诊量开始复苏,同样儿科诊所的项目专科化特点明显,儿童身高、儿童内分泌发育、儿童眼视光、儿童口腔、儿童脊柱侧弯、小儿推拿等需求应运而生。
03|区域差异明显:河南夺魁,增长与人口规模呈正相关
从地域分析来看,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山东省、河北省占据新增诊所注册量前五位。河南省新增诊所注册量跃居第一,爆发出从集中式医疗向分散式转型的增长潜力。新增量位居前列的河南、广东、四川、山东、河北都有着庞大的人口规模基础,且辖区地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县乡村地区医疗基础仍然薄弱,为诊所的扎根增长提供了空间,这几地区新增的普通诊所(3个执业科室以内的综合诊所)仍然是主流增长力量。
在各二线及省会城市中,普通综合诊所仍然是新增数量占比最大的类型、其次是中医诊所、口腔诊所、医美诊所、西医内科诊所、眼科诊所。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医诊所则成为注册占比最大类型,其次是普通综合诊所、口腔诊所、医美诊所、眼科诊所。
一线城市公立等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疗中心的集中式医疗供给充足,传统内科诊所难以生存,加上北京上海等区域诊所规划设置限制及审批政策严格,诊所运营成本高昂,以高客单消费医疗为代表的专科诊所数量较多,如深圳中医诊所、口腔诊所、医美诊所数量已占据诊所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04|诊所连锁渗透率增加,品牌诊所加快布局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诊所改革文件的方向,鼓励诊所向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是重中之重。
自2019年以来,新增注册诊所中个体诊所占比量正不断下降,公司型诊所数量缓步上涨,中医、口腔、医美、眼科等类型连锁渗透率也在逐步提升。
2023上半年来看,在新增注册的近3万家诊所中,约60%为个体诊所,40%为公司制企业化诊所。而在2019年,公司制诊所占比仅约23%,几年来以公司形态新开而非个人申请注册的诊所占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
05|写在最后
从2023上半年来看,以诊所、民营医院为主的医疗服务投资情况处于低谷,但在诊所领域新进入热情不减,头部规模诊所的连锁扩张趋势明显。
同样医疗机构门诊量明显复苏。据国家卫健委数据,1-3月民营医院诊疗量1.6亿人次,同比增长3.6%,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7.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国民消费在医疗保健领域人均支出1219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位居各消费品类第一,数据传递着一些医疗服务领域复苏的信心。
在火热的背后,我们也看到医疗的区域性特点和国内医疗供给特征,决定了诊所作为分散式医疗存在着服务范围、服务类别、服务人才的天花板:中医诊所的火热带来了行业乱象和纷扰,快速发展始终受制于中医人才供给这个核心困境;口腔诊所面临政策调节利润降温、新进者涌入、数智化成本增加、初诊获客竞争加剧的内卷现状;普通综合型诊所在中青年客流量流失、服务项目升级上往往遇到瓶颈……
疫情三年中不少诊所医疗品牌积累内功,2023年更多是喘息与复苏之年,真正大展拳脚猛拼火力的内卷时刻还尚未到来。诊锁界认为,诊所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围绕医疗资源下沉补缺和医疗服务差异化定位两个核心点开展。
诊所行业经历疫情三年洗牌,亟待绽放出行业复苏的花蕾,多项利好政策鼓励下涌入大量新进入者,需要理性思考的是,患者的医疗健康需求、人口结构迅速转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新周期内,新老从业们修习的“内功和法宝”,是否已经足够迎接未来的内卷考验?
END
本文来源:诊锁界
作者:太白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