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册】史上最详细的高清头颅MR解剖

2023
08/07

+
分享
评论
LittleAxe
A-
A+

中央沟前后分别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紧邻的脑沟即中央前沟和中央后沟。其中与中央前沟垂直的一条前后走行的脑沟为额上沟。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同一患者,扫描基线平行于前联合与后联合的连线,此基线的横断面图像是目前影像科应用最多的,方便大家对照使用;

脑沟的具体命名进行加粗上色处理,后边“()”内为该脑沟的识别特征;

为了保证文章内容的准确性,本文对所有脑沟、脑回的解剖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见“解释说明部分”;空白图方便大家对照学习和复习。

28991691191613563

【第一层】

图中最深的那条沟即为中央沟,(由外向内后方走行,正常情况下连续走行而无中断),今天的文章就从这条中央沟开始。

70161691191613646

64491691191613733

25631691191613824

【第二层】

中央沟前后分别为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紧邻的脑沟即中央前沟和中央后沟。其中与中央前沟垂直的一条前后走行的脑沟为额上沟。额上沟左右两侧分别为额上回(黄色虚线框)和额中回(红色虚线框)。 中央沟前后两侧分别为中央前回(未标注)和中央后回(蓝色虚线框);其中上图紫色标注部分为旁中央小叶/中央旁小叶。

解释说明:

(1)中央旁小叶为中央前、后回移行至内侧面的部分,前方以中央旁沟为界,后方以扣带沟缘支为界,上图未标注,但下图标注了,可对照。中央旁小叶的前部为初级躯体运动区,后部为初级躯体感觉区。

(2)中央前回拥有较多的椎体细胞,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系并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因此中央前回是躯体的运动中枢所在(属于额叶)。

(3)中央后回属于顶叶,为躯体感觉中枢所在。

(4)额叶由额上沟、额下沟分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三部分,其中额下回较为特殊,其由外侧裂的前升支和水平支分为眶部、岛盖部、三角部三部分;除此之外,额下回底部(接近眼球层面)还被嗅沟分为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两部分。

(5)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额上沟的识别特征已写,不再赘述。

87091691191614094

42561691191614154

25401691191614246

【第三层】

中央沟、中央前沟、额上沟与上图位置相同,邻近脑回包括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亦与上图一致,故不再标注。中央旁小叶仍为紫色标注区域。 中央旁小叶前方为中央旁沟(黑色线条),其后方有一深而短的脑沟,为红色标注的扣带沟缘支(与大脑镰垂直;中央后沟与扣带沟缘支的延长线相续);扣带沟缘支后方为楔前叶(黄色虚线框)和顶上小叶(绿色虚线框),顶上小叶外后侧有一深沟,近似前后走行,为顶内沟/顶间沟。

解释说明:

(1)顶叶的构成:内侧面的中央旁小叶后部和楔前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角回,缘上回凹陷处对应外侧裂末端,即后升支;角回对应颞上沟的末端)。

(2)扣带沟缘支:如上图所示,识别出扣带沟缘支就很容易找到中央旁小叶了;

(3)楔前叶:顶叶内侧部分,与高水平认知功能相关。

96181691191614390

36181691191614463

【第四层】

与上一层面相比,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均变短,半卵圆中心的白质纤维开始逐渐显现;扣带沟缘支与扣带沟之间的扣带回显示(深蓝色虚线框,其实上一层面扣带回也已经显示),扣带沟缘支后方的黄色虚线框仍然为楔前叶,绿色虚线框仍为顶上下叶;同时,位于顶内沟后方的顶下小叶显示,靠后的为角回(黄色标注),靠前的为缘上回(绿色标注)。

  55491691191614548

59911691191614620

【第五层】

与上一层面相比,多数解剖细节变化不明显,不再标注。注意后部枕叶显示,以顶枕沟为标志(红色实线条及黄色虚线条),其实顶枕沟在上一层面已经显示,但未标注。 解释说明: 顶枕沟:侧脑室顶部附近层面上,胼胝体后方最深的一条脑沟,该沟前方为楔前叶,后方为楔叶,同时顶枕沟也是大脑前后动脉皮质支供血区的分界线。

86761691191614696

75701691191614770

11411691191614853

【第六层】

此层面,多数脑沟短小而难以识别,为了方便显示,尽可能用脑回进行标注。从前向后依次为:额上回(红色区域)、额下回(蓝色区域)、中央沟(粉色线条)、缘上回(绿色区域)、角回(黄色区域)、顶枕沟(黄色线条)、楔叶(黑色区域)。靠前的红色线条为扣带沟,而后方的扣带沟缘支已经模糊不清,故不再标注。
22961691191614940

48161691191615074

15001691191615248

【枕叶解剖】

枕叶主要是依距状沟分为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楔叶在轴位MR上相对容易辨别,主要负责从对侧优势视网膜接受视觉信号,与下视障碍相关;舌回与前方的颞叶缺乏明显分界,辨识相对困难,舌回也是重要的视觉功能区。枕叶的定位主要在于顶枕沟和距状沟的识别,以基底节层面较为容易,靠前的深沟为顶枕沟(红虚线),靠后的深沟常常只能看到一侧(黄虚线)为距状沟,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为楔叶(红色标注区),后方为舌回(紫色标注区)。

51151691191615327

【额叶底部层面】

额叶底部的解剖细节也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从上面的两幅图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额叶底部的解剖细节:嗅神经所在的嗅沟将额叶底部分为内侧的直回(G)和外侧的眶回,而眶沟(红色线条标注,呈H形)将眶回分为前、后、内、外四部分。 接下来的图文含有一些英文,为了更丝滑的阅读,有必要先熟悉一下颞叶解剖结构的英文缩写:


88751691191615450

颞叶解剖(侧面观):枕叶、顶叶与颞叶之间由两条虚拟的线分开(黑实线)。

19831691191615677

图:外侧颞顶线是顶枕沟上缘与枕前切迹(枕极向前下约4cm处)的连线,颞枕线是外侧裂末端与真颞线中点的连线。这两条虚拟线在这幅模式图上更容易看懂。

27801691191615808

颞叶外侧面观:颞上沟(橙色)和颞下沟(黄色)将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分开。颞横回由颞上回内侧突出,表面看不到。

55931691191615884

颞叶外侧面观(去掉表面的皮层):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完全暴露出来。

89481691191615973

颞叶内侧面观

【图片来源奈特解剖(第3版)】海马旁回与枕叶下部靠内的舌回相邻,这两个相连的脑回一起被称为枕颞内侧回(the medial occipitotemporal gyrus),枕颞内侧回和枕颞外侧回以侧副沟为界。按这句话的描述,上图标注的枕颞内侧回是错误的!

89331691191616181

颞叶解剖(底面观):

鼻沟(RS)(浅蓝色)、侧副沟(CS)(紫色)和枕颞沟(LOTS)(绿色)。枕颞沟是沿颞叶基底部分离颞下回和枕颞外侧回的不连续脑沟。鼻沟和枕颞沟在颞叶底部的前端呈前后走行,二者几乎是平行的。侧副沟被认为是几个单独脑沟的复合体,变异较大。颞下沟(ITS)的前端(黄色)有时可以从外侧看到。

64111691191616569

颞叶解剖(底面观):

【图片来源奈特解剖(第3版)】同样是奈特的图谱,那么这幅图标注的枕颞内侧回和枕颞外侧回是对还是错?不着急,看下边这幅图 ↓

59121691191616635

颞叶解剖(底面观):海马旁回与枕叶下部靠内的舌回相邻,这两个相连的脑回一起被称为枕颞内侧回。这幅图是完全符合这句话所描述的,因此是对的,红色问号按道理应该是LOTG枕颞外侧回,是否是这样呢?继续往下看 ↓ 

32781691191616825

图:这幅MR冠状位图像和上一幅图来自同一篇文献,图中标记的“4th”和上一幅图中的“fourth temporal convolution”是一个解剖结构,可以和后边的其它图对照,这个“4th”就是LOTG枕颞外侧回。 至此,可以理清楚:枕颞内侧回是海马旁回后部和紧邻的舌回共同构成的,和外侧的LOTG以侧副沟为界分开。

53401691191616946

1161691191617075

[图片来源:Imaging of  the brain-2012]:这两幅实体解剖图更能说明枕颞外侧回和枕颞内侧回的关系,建议有时间多看看。注:枕颞外侧回=梭状回。

72101691191617419

图:事实上,颞叶基底部的脑沟相比于其它脑叶存在着更为显著的变异,要想熟练区分这些脑沟需要花很长时间训练,解剖学起来就是这么枯燥。

5121691191617733

图:两根红线代表下边两幅冠状位MR的切面(颞叶前部和中部),后边黄虚线为顶枕沟。

85531691191617840

颞叶前部冠状位:依次为颞上回(STG)、颞上沟(红箭)、颞中回(MTG)、颞下沟(黄箭)、颞下回(ITG)、枕颞沟(绿箭)、枕颞外侧回(LOTG)、鼻沟(蓝箭)、海马旁回(PHG)。注意海马旁回位于海马下方。

81871691191617921

颞叶中部冠状位:颞上沟(红箭)、颞下沟(黄箭)、枕颞沟(绿箭)和侧副沟(紫箭)。颞横回(HG)和颞上回(STG)呈帽状外观。颞中回(MTG)、颞下回(ITG)、枕颞外侧回(LOTG)和海马旁回(PHG)由外向内依次排列。

83671691191617999

图:这幅图我标注的解剖结构不是很多,但都是非常实用的,不信你可以搜索一下这类讲脑MR解剖的文章,一到颞叶层面好多内容就选择性忽略了。

49281691191618113

99641691191618188

尖颞上回征:轴位图显示颞上回(棕色)呈尖角样盖在岛叶上。ITG颞下回、LOTG枕颞外侧回、MTG颞中回、PHG海马旁回。

52121691191618257

85131691191618328

后岛角征(posterior insular corner signs):代表双侧颞横回(棕色)。

68951691191618408

54881691191618490

鱼叉征:浅蓝色的鼻沟位于内侧,绿色的枕颞沟位于外侧,黄色线条只是为了凑出鱼叉的形状,并非真实存在。由内向外依次为海马旁回(PHG)、枕颞外侧回(LOTG)和颞下回(ITG)。

88811691191618552

92021691191618625

托腮板征:横断位图像上,两侧侧沟(CS)形成的托腮板样结构(紫线),海马旁回(PHG)位于“托腮板”正前方,再往前是海马(HC)。 首发:影海泛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头颅,解剖,详细,标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