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热门靶点:CD3

2023
08/15

+
分享
评论
德泰生物
A-
A+

Foralumab(28F11-AE, NI-040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人类抗CD3单克隆抗体。

CD3分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在TCR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CD3分子的结构

CD3分子与TCR组成T细胞识别抗原的复合物。CD3单克隆抗体可诱导CD3和TCR的共帽形成(co-capping)。CD3分子由γ、δ、ε、ζ四种链或γ、δ、ε、ζ、η五种链组成。80%-90% αβT 细胞是以TCRαβ/CD3γδεεζζ形式存在,还有10%~20%T细胞则以 TCRαβ/CD3 形式表达γδεεζη。

CD3γ、δ和ε链分子质量分别为25~28kDa、20kDa和20kDa,均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lgSF)成员。CD3γ、δ和ε胞膜外区都有一个C2样结构域,且高度同源。CD3γ、δ和ε链跨区通过带负电的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与 TCRαβ或TCRγδ链跨膜区带正电赖氨酸或精氨酸形成盐桥,使之稳定形成 TCR/CD3 复合物。γ、δ和ε链胞浆区各有一个ITAM。

CD3ζ、η链结构相似,分子质量分别为16kDa和22kDa,与 CDγ、δ和ε链无同源性,胞膜外区只有9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二硫键组成 ζζ 同源二聚体或 ζη 异源二聚体,跨膜区均为21个氨基酸残基,都有一个带负电的天冬氨酸。ζ 链和 η 链胞浆区分别有113个和155 个氨基酸残基,分别有3个和2个ITAM基序,介导TCR/CD3信号转导。CD3 ζ链结构和功能同 FcεR I中的 γ 链十分相似,且ζ-ζ或γ-ζ两种形式的二聚体在人NK细胞表面可与CD16(FcγRⅢ)形成复合体。

CD3分子的分布

CD3分子分布于T细胞和胸腺细胞。CD3 ζ链可表达于部分NK 细胞。

CD3分子的配体及与CD3相关分子

CD3与TCR αβ 或 γδ 组成TCR/CD3 复合体,CD3 ζ链胞浆区磷酸化的ITAM可与ZAP-70等信号分子中SH2结构域结合,传递TCR/CD3途径的信号。

CD3 分子的功能

TCR识别抗原后的刺激信号是由 CD3 分子所介导,CD3γ、δ和ε链以及 ζ–ζ 或 ζ-η 链胞浆区中基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当TCR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后,CD3分子胞浆区ITAM基序中酪氨酸发生磷酸化,磷酸化的ITAM基序结合ZAP-70 等信号分子中的SH2结构域,进一步活化磷脂酶Cγ(PLCγ),调节磷酸肌醇代谢,启动Ca2+途径和PKC途径。

靶向CD3的治疗性抗体

由于CD3在启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靶向TCR-CD3信号传导尤其是针对CD3的单克隆抗体被认为是可以调节免疫过程并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Orthoclone OKT3

Orthoclone OKT3是第一个被批准的治疗性抗体。OKT3最先在1985年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OKT3是一种小鼠单克隆IgG2a抗体,可与T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物特异性反应。OKT3与CD3复合物上的糖蛋白(20-kd ε链)结合,从而激活循环T细胞。有研究报导, OKT3不能与CD3-ε链单转染的细胞结合。也就是说,OKT3对CD3 ε链的识别基于CD3两个或多个亚基上的构象表位。这种相互作用导致T细胞短暂活化,释放细胞因子,阻断T细胞增殖和阻断T细胞分化。因此,几乎所有功能性T细胞都从外周循环中短暂清除。虽然T细胞在治疗过程中重新出现在循环中,但这些细胞是CD3阴性的,不具备T细胞活化的能力。T细胞功能通常在治疗停止后约48小时内恢复正常。

尽管OKT3的重复施用带来的免疫抑制能力为肾移植之后的排斥反应提供了有效治疗,然而其应用却被首次毒性剂量反应综合征所限制;该综合征被认为是与OKT3介导的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释放相关。后来,由于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和鼠抗带来的免疫原性问题以及其他因素,OKT3于2010年退出市场。OKT3是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人类中具有极强的免疫原性。此外,OKT3是一种有效的丝裂原,可促进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引发广泛的副作用,包括发烧,发冷恶心,呕吐和头痛,概括为“流感样”,“细胞因子释放”或“第一剂”综合征。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更严重的副作用,如心肺窘迫、癫痫发作、脑病、脑膜炎、肾功能不全和移植物血栓形成。

SP34

SP-34是一种小鼠单克隆IgG3抗体,可特异性结合CD3-ε链。与OKT-34不同,SP34可识别单独的CD3-ε链。

物种特异性是开发成药抗体的重大障碍。为了获得审批,任何新的候选药物都必须经过临床前和临床阶段:前者在动物中进行,后者在人类患者中进行。临床前测试的目的是证明候选药物具有所需的活性,最重要的是安全。只有在临床前测试中确定了候选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能的有效性时,该候选药物才会被各自的监管机构批准用于人体临床试验。优选像食蟹猴这样的低等灵长类动物用于干扰免疫系统的候选药物的安全性测试。OKT-3与黑猩猩CD3有交叉结合活性,但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猴的CD3无反应活性。而SP34可以结合和激活食蟹猴T细胞。

Teplizumab

正在为临床应用开发的当前一代抗CD3 mAb与Fc受体的亲和力结合非常低,这要归功于Fc部分中的氨基酸取代减少了糖基化。由于通过人源化或使用全人源抗体,免疫原性可以忽略不计。

Teplizumab,也称为hOKT3γ1(Ala-Ala)或MGA031,是一种人源化IgG1抗体,通过将OKT3的CDR区移植到人IgG1骨架开发而成。在其Fc部分引入两点突变会降低与FcR的结合。该抗体由MacroGenics和礼来公司临床开发。

Otelixizumab

Otelixizumab(ChAglyCD3,TRX4,GSK2136525)来源于大鼠抗体YTH12.5。这种人源化IgG1在γ1 Fc部分携带单个突变,以避免糖基化,从而抑制FcR结合。TolerX和GSK公司参与了Otelixizumab的临床开发。

Visilizumab

Visilizumab(Nuvion, HuM291)是一种人源化IgG2抗体,由PDL BioPharma临床开发,其Fc区域的两点突变使其无促有丝分裂特性。

Foralumab

Foralumab(28F11-AE, NI-040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人类抗CD3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进一步减少了先前使用其他人源化抗CD3单克隆抗体注意到的副作用。对该人源抗体IgG1的Fc部分发生突变,使得该单克隆抗体在体外无FcR结合,在体内仅表现出轻微的细胞因子释放,同时维持CD3/TCR调节和T细胞耗竭。静脉给药后细胞因子释放减少可减少副作用并改善该抗CD3单克隆抗体的整体安全性。Foralumab由Tiziana LIFE SCIENCES临床开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链胞浆区,食蟹猴,抗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