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畸形:胫后肌腱附着在2型副舟骨上,导致生物力学异常,可能导致肌腱拉直,引起内收力。
Bauhin首次在1605年描述了副舟骨(Accessory navicular bone,ANB);在正常的成人足中,副舟骨的发生率大约为10%-12%,确切的百分比难以确定,因为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高达50%的患者是双侧副舟骨。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
Geist在1914年提出副舟骨的分型,Coughlin's在2007年,根据相对于舟骨的形态、大小、解剖部位将足舟骨副骨为分4个类型,每个类型进一步分为3种亚型。
Coughlin's提出的副舟骨分型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仍然是Geist分型方法,分为以下3型:
1型副舟骨
也被称为外胫骨或外胫骨籽骨;副舟骨与舟骨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与其分开最大可达5毫米,副舟骨小而圆,位于胫后肌腱内,相当于胫后肌腱内的籽骨;占副舟骨的30%;通常无症状。
2型副舟骨
占所有副舟骨的约55%(范围50-60%);呈三角形或心形,大小约10-12mm;通过1-2毫米厚的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与舟骨相连,形成微动关节;X 线片上在舟骨与副舟骨之间形成透亮线,有时被误认为舟骨骨折;最终可能会与舟骨骨性融合。
3型副舟骨
副舟骨与舟骨体已融合,关节面消失,形成延长的弧形舟骨,称为角型舟骨(cornuate navicular);被认为是2型副舟骨的融合型,由于在骨性突起上形成疼痛,偶尔会出现症状。
X线、CT表现:
从左到右分别为:Type1,2and3
同一患者,Type 2 on one foot (空心箭) and type 3 on the other (白箭)
虽然大多数2型副舟骨的患者无症状,但有些患者存在与该骨相关的问题。包括以下3方面:
扁平足畸形:胫后肌腱附着在2型副舟骨上,导致生物力学异常,可能导致肌腱拉直,引起内收力。(是否引起扁平足,文献存在争议)
胫后肌腱变性/撕裂:可能由于附着于副舟骨导致肌腱内侧踝部杠杆作用减少而引起的压力增加所致。胫后肌腱功能障碍在2型副舟骨的人群中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副舟骨综合征”:由于重复的剪切应力作用于副舟骨。由于长期的摩擦,副舟骨的软骨面下会形成缺血骨坏死,X线片呈假关节面下的骨质硬化带。MRI上显示副舟骨和舟骨假关节面下的骨髓水肿。
副舟骨综合征(accessory navicular syndrome):部分副舟骨和舟骨之间因假关节的运动而引起疼痛,或者附着在副舟骨的胫后肌腱炎/撕裂引起患者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的一类综合征。副舟骨综合征在MRI上显示副舟骨和舟骨的骨髓水肿信号,或者胫后肌腱增粗、水肿、撕裂等改变。引发临床症状的副舟骨通常为2、3型,特别是2型,软骨联合可能由于轻微及反复的扭伤而断裂,而胫后肌腱的反复牵拉使其无法愈合。
副舟骨综合征病例图片:
副舟骨综合征,副舟骨与舟骨假关节下可见骨髓水肿
副舟骨综合征,CT重组图示副舟骨与舟骨假关节面下骨质硬化
副舟骨综合征,5a骨髓水肿(圆圈)及5b胫后肌腱水肿(箭)对于有症状的副舟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通常有切除和融合两种外科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Choi YS et al. MR imaging findings of painful type II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 correlation with surgical and pathologic studies, Korean J Radiol 5(4): 274-9, 2004.
Tuthill HL et al. Imaging of tarsal navicular disorders: a pictorial review. Foot Ankle Spec 7(3): 211-25, 2014.
来源:医侃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