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很难区分继发性肺癌的肺转移和新出现的肺结节,本报告中的一些复发数据是估计的复发率,而不是真实的复发率。
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995年Lung Cancer Study Group (LCSG)研究[1]确立了肺叶切除术是标准手术方式。然而,据报道,一些基于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TSCT)的磨玻璃样(GGO)肺癌,可以通过亚肺叶切除治愈。大多数具有磨玻璃结节的肺癌是腺癌,已知TSCT中肺肿瘤实性部分与病理浸润范围密切相关。
日本临床肿瘤学会 (JCOG) 肺癌外科研究小组进行了JCOG0201研究[2],这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旨在确定可用于预测临床 IA 期肺癌病理非浸润性TSCT的放射学标准。
在JCOG0201研究中,为了拒绝无效假设【≤2cm、CTR≤0.5的肿瘤无法预测病理非浸润性肿瘤(淋巴结阴性且无血管侵犯)】,病理非浸润性肿瘤的特异性95%置信区间 (CI)下限应至少为97%,但并未达到。
在探索性分析中,对于≤2cm、CTR≤0.25的肿瘤,诊断非浸润性腺癌特异性的点估计为98.7%。因此,将此定义为影像学非浸润性肺癌。在5年的随访中,JCOG0201研究证实,不论≤2 cm、CTR≤0.25还是≤3 cm、CTR≤0.5的腺癌预后均良好,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 97.1% 和 96.7%。具有影像资料的早期肺癌手术随访5年或更长的报道很少,有报道术后5年后仍有复发。
因此,肺癌完全切除患者的进行包括所有放射学特征的长期随访很重要,将为肿瘤治疗的进步提供有用的信息。
研究方法
JCOG0201研究 JCOG0201研究是一项开始于2002年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共有来自31个机构的811名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
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放射学诊断的早期(非浸润性)肺癌的定义。
主要终点是基于使用CTR的放射学
表现诊断
病理学非浸润性肿瘤的特异性。
CTR 定义为 TSCT上肺肿瘤实性成分大小与总大小的比值。
纳入标准:
20-75岁;X线片/CT怀疑或确诊肺癌;临床分期为IA期(T1N0M0);CT扫描肿瘤位于外周(肺野外半部);TSCT 至少可测量肿瘤的 1 个维度;无开胸手术史;可行肺叶切除术。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1-3mm的增强TSCT,特别关注原发肿瘤以评估计整个肿瘤的大小,包括GGO和实性区域。评估的指标为肿瘤最大径和肺窗上实性成分。
非浸润性肺癌在病理上定义为无淋巴结受累、血管侵犯或淋巴侵犯的肺腺癌。
分析人群在811例患者中,559例至少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其中16例被排除在外;1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不符合条件,另外2例患者无法获得放射学评估时的最大肿瘤大小。其余543例腺癌患者(67.0%)根据肿瘤大小和CTR预测浸润性和非浸润性肺癌的放射学定义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
根据肿瘤大小和CTR分为四组(图1),比较组间临床病理因素、10 年 OS 和无复发生存率 (RFS)。此外,还计算了每组的复发患者数,包括早期(<5 年)和晚期(≥5 年)复发。
图1:根据大小、CTR分四组
复发分为局部、远处或两者均有。局部复发定义为与原发病灶、切除的残端或肺纵隔/颈淋巴结同侧的胸腔内复发。新出现的同侧肺结节归入局部复发。远处复发定义为对侧胸腔内复发或胸外复发。手术后 5 年及以上的复发称为晚期复发。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0.1年,四组临床特征相似。98.3%的病例进行了肺叶切除术。C组和D组的平均CTR分别为1.00 和0.96,两组肿瘤多为无GGO的实体型肿瘤。C组和D组的平均CTR与A组(平均CTR, 0 )和B组(平均CTR,0.39)有显著性差异。
患者基线特征
5、10年OS全组5年、10年OS分别为90.4% (95%CI, 87.6-92.6) 和 80.4% (95%CI, 76.7-83.6) 。
1)A组: 死亡3例,5年、10年OS分别为97.1%(80.9-99.6)和 94.0%(78.2-98.5)。
2)B组: 死亡8例,5年、10年OS分别为96.5%(89.6-98.9)和92.7%(84.3-96.6)。
3)C组: 死亡35例,5 年、10年 OS 分别为 91.8%(87.3-94.8)和 84.1%(78.4-88.3)。
4)D组: 死亡60例,5年、10年OS分别为85.0%(79.3-89.3)和68.8%(61.6-74.9)。四组间OS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图 2B,P<0.0001)。
虚线代表95%CI。图2A:全组10年OS;图2B:四组10年OS;图2C:组合组的OS曲线
A+B组的5年、10年OS分别为 96.7%(91.4-98.7)和 93.1%(86.7-96.5)。C+D组的5年、10年OS分别为88.6%(85.1-91.3)和 76.7%(72.3-80.6)。A+B组、C+D组间的OS曲线有显著差异(图2C,P=0.0011)。C+D组、 A+B组间的HR为 2.708(1.450-5.055)。在按年龄(<70 岁和 70 岁)和性别调整的多变量分析中,HR为2.530(1.353-4.731)。
5、10年RFS 共有82例患者复发(局部复发40例,远处复发25例,两种均存在17例)。其中13例术后5年及以上复发(即晚期复发)。全组5年、10年RFS分别为 84.5%(95% CI,81.2-87.3)和77.1%(95% CI,73.2-80.5)(图3A)。
1)A组:无复发,5年和10年RFS分别为97.1%(80.9-99.6)和94.0%(78.2-98.5)。
2)B组:4例复发,局部3例,远处1例;晚期复发2例,局部1例,远处1例。5年、10年RFS分别为95.3%(88.1-98.2)和89.0%(79.9-94.1)。
3)C组:33例复发,局部17例,远处10例。两种均有6例;晚期复发7例,局部6例,两种均有1例。5年、10年RFS分别为86.5%(81.2-90.3)和79.7%(73.6-84.5)。
4)D组:45例复发,局部17例,远处13例,两种均有11例;晚期复发4例,局部3例,远处1例。5年、10年RFS分别为75.5%(68.9-80.9)和66.1%(58.9-72.3)。四组之间的RFS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图3B)。
虚线代表95%CI。图3A:全组10年RFS;图3B:四组10年RFS;图3C:组合组的RFS曲线
A组+B组的5年、10年RFS分别为95.9%(90.3-98.3)和90.5%(83.5-94.6)。C+D 组的5年、10年RFS为81.3%(77.2-84.7)和 73.2%(68.6-77.3)。这两组之间的 RFS 曲线差异显着(图 3C,P=0.0003)。C+D组与A+B组的HR为2.744(1.545-4.875)。在按年龄(<70岁和70岁)和性别调整的多变量分析中,HR为2.564(1.441-4.562)。 早晚期复发率与肿瘤大小、CTR关系 复发的累积发生率曲线见图4A。 术后5年累积复发率,A组为0%,B组为2.3%(0.4-7.4),C 组为11.7%(7.9-16.4),D 组为20.5%(15.2-26.4)。术后10 年,A 组为 0%,B 组为 4.9%(1.6-11.1),C 组为14.7%(10.3-19.7),D组为22.5%(17.0-28.6)。
1)术后5年内,A组无复发(35例),B组2例(86例),C组26例(222例),D 组 41例(200例)。四个组的比较显示,CTR较高的亚组复发率较高。图4B显示了10年内根据肿瘤大小和CTR的复发病例分布情况。所有复发病例的肿瘤大小均≥1cm,其中大部分CTR为1。CTR>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尤其是CTR>0.8;更高CTR往往与较高的复发率相关。
2)术后5年及以上,A组无复发,B组2例,C组7例,D组4例。13例中的10 例为局部复发。图 4C 显示了术后 5 年及以上根据肿瘤大小和 CTR 的复发分布情况。所有复发患者的肿瘤大小均>1.5cm,但复发比例与肿瘤大小无关。大多数晚期复发病例的CTR较高。
虚线表示95%CI。图4A:四组的累积复发发生率曲线;图4B:术后5年内复发69例,蓝色圆圈表示复发病例。图4C:5年后复发13例,红色三角形表示复发病例。
小 结
1. 这是对日本临床T1N0 肺癌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后10年长期随访的第一项前瞻性试验,本研究显示了肺叶切除术后的长期预后结果和导致复发的特征。放射学非浸润性肺癌(定义为肿瘤大小≤2 cm,CTR≤ 0.25)没有复发;另外,肿瘤大小≤3cm、CTR≤0.5,也具有良好的预后。
这表明这些患者可能是亚肺叶切除术的合适人选。
2. CTR>0.5的患者具有更高复发率,101届AATS年会公布的JCOG0802/WJOG4607L研究【≤2cm、CTR> 0.5】提示肺段切除术不劣于肺叶切除术。
3. 手术后很难区分继发性肺癌的肺转移和新出现的肺结节,本报告中的一些复发数据是估计的复发率,而不是真实的复发率【根据各机构临床医生的判断,最终评估复发或继发性肺癌】。
I期肺癌10年OS
I期肺癌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Ginsberg RJ, Rubinstein LV. Randomized trial of lobectomy versus limited resection for T1 N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ung Cancer Study Group. Ann Thorac Surg. 1995 Sep;60(3):615-22; discussion 622-3. doi: 10.1016/0003-4975(95)00537-u.
[2]Ito H, Suzuki K, Mizutani T,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outcome after lobectom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1 N0 lung cancer.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0 Jan 11:S0022-5223(20)30054-4. doi: 10.1016/j.jtcvs.2019.12.072.
[3]Suzuki K, Watanabe SI, Wakabayashi M, et al. A single-arm study of sublobar resection for ground-glass opacity dominant peripheral lung cancer.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0 Nov 12:S0022-5223(20)33043-9. doi: 10.1016/j.jtcvs.2020.09.14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