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中山担当!中国医师节快乐!
跨越山海 中山担当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中山医院及全院医务人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中山人”跨越山海,遍布祖国各地,在西藏、新疆、云南、厦门等地,舍小家为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在各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以一流的医术和管理理念造福当地百姓,发扬“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体现了“中山人”的责任与担当。
西藏岗巴
从左到右:范羽 麻醉科、刘光华(队长)康复科、徐侃 老年科
我院第5批对口帮扶西藏岗巴县中心医院医疗队于2023年5月2日入驻岗巴县中心医院。本次医疗队由康复医学科刘光华、老年科徐侃、麻醉科范羽等3名医生组成。在海拔4700米的雪域边疆,队员们克服了缺氧高反、干燥寒冷、停水停电的高原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援建工作。
在老年科徐侃医生对口帮扶的内科病房,交班、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课等各项制度正在规范化。他的到来,使得当地内科医生底气十足,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
麻醉科范羽医生对医院手术室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完成了新的麻醉机安装与调试,并协助外科在7月10日顺利实施了1例腰麻下手术,这也是岗巴县中心医院2年以来开展的第一例外科手术。
在康复科刘光华医生结对帮扶的藏医科,多项新技术正逐渐开展起来。颈腰椎牵引、超声波治疗、超短波治疗、局封、关节腔注射、深部肌肉刺激、床旁康复等等,实现了藏医与康复的完美融合。
西藏日喀则
胡健卫医生(左)
我院内镜中心胡健卫医生作为第九批上海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在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参与援建工作。目前胡医生在日喀则人民医院担任消化科及内镜中心主任,主要开展消化内镜的医教研工作,他希望能把自己擅长的亚专业消化道早癌的诊治工作和中山内镜的特色技术带到当地,帮助更多的当地医生掌握内镜技术,造福高原人民。
新疆喀什
陈庆兴医生(左)
在援疆的百日里,陈庆兴医生深刻谨记中组部的嘱托“缺什么,能什么,干什么,留什么”,努力践行“抓临床,强管理,重带教,补科研”。
在临床上,他首先建立了房颤患者术前常规食道心超排除血栓流程,在喀什二院成功完成50余例射频消融手术,该季度手术量是第一季度的15倍,其中包含南疆首例经房间隔途径消融希氏旁室性心动过速,努力将喀什二院打造成为南疆地区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中心;此外还受邀在南疆各地区完成30余台的手术,个人手术量超过南疆地区第一季度手术量总和;填补了地区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其中在克州完成了该地区的首例房颤一站式手术、心外膜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莎车完成了该地区首例左室顶部起源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等。陈庆兴医生格外重视带教,为努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中山心内科小分队,还成立了科研小组,稳步推进科研工作。上个月,他作为新一批全疆援疆医师代表参加中组部组团式援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言。
云南金平
从左到右:季正标 超声科、陈增淦 骨科、唐文斌(队长)闵行梅陇院区妇产科、柳双 神经外科
2022年7月,中山医院援滇医疗队一行四人,怀揣着复旦大学和中山医院的嘱托以及组织的信任,以一片赤忱之心来到云南红河开启援建工作。团队秉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努力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将上海的“精细管理”理念与援建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构建适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团队加强医疗专科服务能力,填补技术空白,不断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质量。
在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当地颅脑外伤病例由原先90%转出县域到如今的90%留在县域;超声介入诊断及治疗新技术在金平乃至全州得以推广;骨科显微诊疗及微创治疗技术跻身全国水平;妇科四大恶性肿瘤治疗做到了全覆盖,为县域百姓能“大病不出县”奠定了基础;队员们下乡镇,走基层,“一月一乡镇”将医疗技术送到基层医疗单位,将医疗服务送到偏远地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厦门
总部赴厦医疗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同质化”管理,先行先试探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派出120余位专家、骨干常驻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各学科“双主任”和名医工作室成员定期来厦看诊、开展手术及教学查房等,同时组建高年资主治医师医疗队,每半年为期驻厦参与学科建设;持续将先进技术和诊疗理念落地扎根厦门,填补了70余项厦门乃至福建医疗领域技术空白,让厦门及周边地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原汁原味”的“复旦中山”优质诊疗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