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大争论!临床五年能否改为四年?临床学硕博该不该取消?临床专硕与规培并轨合理吗?

2023-08-28 11:29   梅斯医学

临床医学生以后必定是要去医院当医生的,所以不用多加思考,他们肯定更青睐专硕,考研时就瞄着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学专硕。

临床实习成为形式,学生不想去,临床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可行吗?

现在,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医生群体受教育时间长、成才之艰难、从医之路无比艰苦了。

昨天,笔者突然在某乎上收到一则推送,讨论内容为“众所周知,临床五年制中的第五年为医院实习,但事实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心里都清楚,根本没有人会认真对待临床实习,大家一门心思想要考研,不考研的也要考公考编,学生们各种逃实习,老师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即使你实习得再好,考不上研究生也没啥出路的,既然临床实习已经逐渐沦为了一种形式,日后也会有更长时间的规培、专培来补偿代替实习,那为什么临床本科五年制还不赶快改成四年制呢?缩短本科教育年限,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心放在规培和专培上,临床四年本科就只安心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去医院见习,这岂不是更好?”

话题一出,医疗领域的大佬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思想碰撞极为精彩和激烈。

正如他们所言,上半年,“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并表示以后都不当医生”曾引起了热烈讨论,当时,一名大三甲带教老师在其朋友圈发文表示:“昨日一组9人只来3人,问其他人何故缺席?轻松答曰:不想来。威逼利诱后,今日来7人,其中3人跟着我,1男2女。套近乎地问:以后想做什么专业?2个女孩回答:我们以后都不当医生。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

69501693178405307

事实上,这种现象极其普遍,临床实习实在难以为继,可有可无,只剩下了空壳子。

有调研指出,即使不考研,临床医学生们的实习兴趣也不高。2019年发表的《新形势下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习现状及应对策略》称,问及“是否愿意即使不考研也进行类似于备考的集中复习”时,选择愿意者占69.26%。

在另一份“大五这一年你准备怎么度过?”的匿名调研中,有2689名医学生参与了投票,其中56%的学生表示“尽量抽出时间回学校图书馆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考研”,16%的学生表示“回学校考公考编”,24%的学生表示“做兼职、搞副业、找工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前做好规划”,只有4%的学生表示“会认真对待实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疗人士讨论称:“临床五年制实在没有必要持续下去了,第五年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增加什么临床技能,本科期间的几十本蓝皮专业书四年内完全能够学完,本科就是纯理论,想当医生就去规培,规培才是真正熟悉医院科室、增进临床技能的阶段。每年的毕业生中,有一半不会当医生,因为学了医后他们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改成四年制后,不当医生的就去从事其它行业,也不会增加额外的时间成本,不浪费时间,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非常支持临床四年制。”

临床学硕该不该取消?网友:临床学硕不伦不类,医学科研应该看基础医学

在知乎的另一个话题中,有网友表示“设立临床学硕有些不伦不类了,如果真的想培养科研型医学科学家,不应该设立临床医学学硕,而应该把重心放在基础医学上”。

我们可以想一想,现如今临床医学生考研时更喜欢考学硕还是专硕呢?学硕和专硕哪个更吃香?

临床医学生以后必定是要去医院当医生的,所以不用多加思考,他们肯定更青睐专硕,考研时就瞄着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学专硕。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还要设立一个临床医学的学硕呢?临床学硕到底想要学生们以后干嘛?

网友们表示,国内大部分临床学硕的学生做的都是生物医学之类的基础研究,跟名称上的“临床医学”相去甚远。

许多学术型学位的临床生不想规培,目标是以后能成为医学科学家,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本科之后直接读生物医学类的硕博或者基础医学类的硕博呢?

想做临床研究可以读统计类的硕博,想做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以读计算机或生信类的硕博,甚至,想做图像影像学研究可以读物理硕博,这样所接受的科研教育远远比所谓的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博要严谨和规范。

现阶段,临床学术硕博太尴尬了,有些不伦不类。学术型硕博毕业后,你不去规培,那你就做不了医生,去规培吧,相当于再多花三年时间重头再来,不如一开始读专业型硕博;如果不当医生去搞科研,梦想成为医学科学家,那你又不如生物医学、基础医学类的学术型硕博,人家才是真正的医学科学家。

确实如此,临床本科阶段所学的生物细胞等基础医学知识太少,靠着高中生物那点拿不出来的知识在硕博阶段直接读了学硕,知识断层太厉害,有些滑稽了。

所以,不少人总结道,临床医学硕博根本不应该设置学术型学位,七上八下,跟人家专业的相比,精准度真的达不到。

一名临床学硕举例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临床能力才是基础。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心内科医生,你认为研究脂代谢中最前沿的东西重要,还是知道如何处理急性心梗病人更重要?我们的学术型临床硕博,基本都在干一些基础医学干的事,那为什么不去报考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硕博学位呢?起的名字为‘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博,但做的事却和临床关系不大,这怎么说的过去呢?”

“既然关系不大,那就不要挂名为‘临床医学’!我没有说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不重要,我也承认这是成为一个杰出医生所必备的,但与其设立临床学术硕博,不如适当延长专硕和专博学年,让他们有一些时间去接受系统的科研思维培训,这样以后他们成为医生后会更靠谱。”

学制繁杂,临床专硕和规培捆绑并轨后同样完成了规培,为啥你是硕士,我不是?

一名医生在讨论上面两个问题时,顺便也讨论了一下临床专业型硕博。

他表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太复杂了,就我所知道的,就有如下几种读到博士的学制:5年临床本科+3年专业型硕士+3年专业型博士、5年临床本科+3年专业型硕士+3年科研型博士、5年临床本科+3年科研型硕士+3年科研型博士、8年制专业型博士(少数几所大学)、4年非医学专业本科+4年专业型博士(上交,协和等)、9年专业型博士+科研型博士(MD+PhD)(协和),好像目前还不知道哪一种最适合我国,一直都在探索当中,到底哪一种学制真正适合我国呀?目前来看,8年制临床专硕好像也不怎么好,医生科研素养不行,但大医院又强行要求SCI,你让他们怎么办?”

目前,规培已经和专业型硕博并轨绑死了,如果专业型硕士博士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规培,那他们硕士和博士的头衔与规培证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专硕临床学生的主要学业就是当作规培生使用,在各个科室轮换,科研接触的较少,论文发表要求较低,可以说,临床专硕生就是规培生!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考研失败,没有读到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的规培生,如果同样完成了规培,为什么不给他们颁发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证呢?他们三年来的工作基本一致呀。

这是很少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把规培和专硕深度捆绑并轨,这弱化了专业型硕博学位的含金量,变相承认了所谓的专业型硕博士头衔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完成了规培和专培。

这让那些考研失败、干相同工作的规培生怎么看?怎么想?他们心里平衡吗?一起规培了三年,同吃同住,日常生活轨迹相差不大,就因为你考上了专硕,三年规培之后你拿到了硕士毕业证,而我依旧是本科生。

这真的是一个新奇的点,不知各位同行又怎么看?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规培,临床医学,科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