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药企市场部,惴惴不安
从市场到医学——医药人的成长心路。
我毕业后做了RPM,刚开始那几年,总以为职业生涯应该追求升职加薪,哪怕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也愿意迎难而上。
5年后我才慢慢发现,单纯地追求金钱和职位可以让我收获成就感,但并不能收获幸福感。幸福感应该是富足且安定的内心,而不是一颗时刻都惴惴不安的心。
为什么会惴惴不安呢?
第一个原因:资源竞争
说一天24小时可能有点夸张,但起码也是早6晚12,随时会有消息和电话,回复不及时很可能就会失去参会名额。
作为“资源”,参会名额往往要靠抢,即先到先得。抢不来资源怎么在区域立足,怎么向区域领导交代?
还有时候工作需求非常紧急,要求短时间内快速反应、完成;也有很多时候,回复消息的及时程度被认为与工作积极程度挂钩……
长此以往,就习惯了让自己处在一种随时“应战”的状态下,生怕错过或者做错什么,潜意识里好像觉得一旦休息,下一秒就会有人打电话来破口大骂。
第二个原因:不定时的工作时间
市场部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因为合同本身就是不定时工作制,面对的也是不定时工作制的销售、周末也可能在值班的医生。甚至很多会议都是工作日晚上或者周末来开。
第三个原因:年龄危机
眼看着刚毕业的年轻本科生进入职场,活力满满、冲劲十足,又羡慕又危机感十足。RPM门槛并不高,技能天花板也很难把握。所以,年轻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本之一。
看到有公司开始裁撤RPM,也会加重我的年龄焦虑,生怕哪天自己被“优化”,却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
第四个原因:塑造不可替代性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是最深层次原因。
RPM负责的是区域市场,但因为资源都是从中央市场部要来的、策略是中央市场部制定的,RPM仅作为执行方,一不小心就会做成大区助理和会务组。
所以,RPM要塑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是是十分艰难却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们作为RPM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有一天离职了,能带走的是什么?能跟面试官以及HR谈判的筹码是什么?这才是自己独特价值所在。
后来,我转岗医学部。
一开始很不适应——做RPM时,我一天干好多事,感觉像日理万机的皇帝;但在医学部,我好多天都干不完一件事,这对我做事的耐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当时,静悄悄的周末也让我感到不安,其中还带有一丝害怕和怀疑——手机静音了?手机没有网络了?诸如此类。
如今,我却深刻感受到了作为MSL带来的内心的安宁。
医学部不用随时面对销售问题,即使有,也没有那么着急;医学部不用直接面对所有客户,而主要是KOL,自身的假期休息也更有保障。
后来,在书里读到的一段话也让我心安理得地“陷入”了这种安宁——
“在我的心底,一直留存着这样一个梦想:要和你开车去北欧看极光,就从赫尔辛基火车站出发,到北极圈后再租一辆车继续前行。两个人穿同款的防风衣,一起研究地图,轮流开车休息。夜里我裹着毯子在副驾驶座浅睡,当金黄色的车灯穿过黑暗,整个世界寂静一片,只听到你轻轻的鼻息。曙色微明的时候你停车叫醒我,车里洋溢起热红茶的香味,两个人并肩看粉色的朝霞在山谷那头升起。”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论是市场还是医学,愿你我都能在杂草丛生的内心找到幸福所在。
END
作者 | 向日葵
来源 | 思齐俱乐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