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3 WCLC:国内外创新成果亮相国际舞台,重磅研究抢先看!

2023-09-02 09:32   凯莱英药闻

赛沃替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口服M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阻断因突变(例如外显子14跳跃突变或其他点突变)、基因扩增或蛋白质过表达而导致的MET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肿瘤会议。IASLC成立于1974年,其成员包括一百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肺癌专家,通过举办全球会议、资助前沿研究以及对医疗保健社区和公众进行有关肺癌的教育,致力于减轻肺癌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肿瘤领域学术会议之一,WCLC大会吸引着全球专家学者的目光,最新前沿进展令人目不暇接。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更是齐聚一堂,将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分享给参会者。

本次WCLC大会将于9月9日-12日在新加坡举行,共设置了6场全体大会、22场口头报道、45场教育专场等100余个专场,内容更是覆盖肺癌方方面面的前沿进展。

2015年第16届世界肺癌大会设置了“China Day” ,此后每届的中国专场中,中国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有更多机会分享国内肺癌研究的最新成果。近日,除强生、吉利德、第一三共、罗氏等MNC外,药企如翰森制药、艾力斯、迪哲医药、齐鲁制药与和黄医药等也陆续披露关键药物数据。

一、强生:Amivantamab

Amivantamab是一款人源化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多重抗癌作用机制,不但能够阻断EGFR和MET介导的信号传导,还可以引导免疫细胞靶向携带激活性和抗性EGFR/MET突变和扩增的肿瘤。2021年5月,Amivantamab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NSCLC患者。2020年9月,Amivantamab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或对含铂化疗不耐受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或手术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amivantamab治疗原发性METex14跳变NSCLC患者的初步数据

在一项正在进行的amivantama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I期研究,纳入了原发性METex14患者,这些患者在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拒绝标准治疗。患者在前4周(第1周期)每周接受批准剂量的amivantamab单药治疗(1050 mg或1400 mg,若体重≥80 kg),此后每两周接受一次治疗。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评估疗效。在基线、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时收集循环肿瘤DNA(ctDNA),以进行探索性耐药性分析。

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2月22日,97名原发性METex14患者接受了amivantamab治疗,并进行了≥1次基线后疾病评估或因任何原因停止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7.9个月。全部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未经治患者的ORR为56%,未经MET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为46%,经MET抑制剂治疗患者为19%。在32名应答者中,mDOR为11.2个月(95%CI,4.3-19.1),14例患者DOR≥6个月,15例正在接受治疗。在49名病情稳定的患者中,除1例外,其余均显示肿瘤大小缩小。总体临床获益率(CBR)为69%;未经治患者的CBR为88%,未经MET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为64%,经MET抑制剂治疗患者为66%。

最常见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是皮疹(76%)、输液相关反应(72%)和甲沟炎(45%)。41例(42%)患者经历了严重程度≥3级的TEAE,其中19名(20%)患者的TEAE与治疗有关。与治疗相关的剂量中断、减少和中断分别发生在24名(25%)、11名(11%)和8名(8%)患者中。导致治疗相关停药的3级以上AE为肺炎、输液相关反应、外周水肿和呼吸困难(各1例)。

2、Amivantamab联合疗法治疗EGFR TKI经治患者的随访数据

在接受EGFR-TKI作为最后一线治疗(最多接受过先前3线治疗)时或之后发生疾病进展的复发/难治性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患者在前4周每周静脉注射1400 mg(1750 mg,≥80 kg)的amivantamab,从第3周期开始每3周注射1750 mg(2100 mg,≥80kg),再加上每天口服240 mg的拉泽替尼,并以21天为一个周期注射培美曲塞(500 mg/m2)和卡铂(前4个周期AUC5)。

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5日,先前治疗中位数为2线(70%既往接受过奥希替尼,45%既往接受过一/二代EGFR TKI)的全部人群的ORR为5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无法估计(中位随访时间为13.1个月)。10名响应者中有8人的响应持续时间≥6个月。11名(55%)患者正在接受治疗;mPFS为14.0个月。共有5名患者进展后继续接受治疗,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4.2个月(范围为3.1-7.1)。在12名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中位PFS为6.7个月(95%CI,1.4个月,不可估计)。

最常见的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是皮疹(10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90%)和输液相关反应(65%)。最常见的≥3级TEAE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0%)、血小板减少症(25%)和疲劳(25%)。分别有18名(90%)、14名(70%)和8名(40%)患者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剂量中断、减少和停止任何研究药物;没有患者因TEAE而停用所有研究药物。

二、吉利德:戈沙妥珠单抗

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是由Trop-2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通过可水解的CL2A连接子偶联而成,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靶向 TROP-2 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该药物是吉利德收购 Immunomedics 公司所得;云顶新耀授权引进戈沙妥珠单抗所有癌症适应症在大中华区、韩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目前,该药物已在超过35个国家/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还在美国获得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含铂化疗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抑制剂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成人患者。

在本次大会中,吉利德公布了戈沙妥珠单抗(SG)+pembrolizumab(pembro)±铂类化疗的疗效。这项研究纳入了既往未经治疗的无驱动基因突变mNSCLC患者,PD-L1 TPS≥50%(A组)和PD-L1 TPS<50%(B组)的患者将在21天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接受SG 10mg/kg,同时在第1天接受pembro 200mg。

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1月13日,已有44名患者入组并接受SG+pembro治疗。中位年龄为68岁(47-80岁);64%的患者具有非鳞状组织学,77%的患者ECOG PS 1。在可评估疗效的患者(队列A,n=8;队列B,n=18)中,队列A中ORR为75%(5个已确认的部分应答[PRs]和1个待确认的PR),在队列B中ORR为44%(7个已确认PR和1个待确认的PR)。

在安全性上,任何级别治疗的突发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为96%(3/4级,52%)。最常见的任何级别的TEAE是腹泻(50%)、贫血(41%)、乏力(36%)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2%)。7%的患者因TEAE发生停药。

三、第一三共:四款ADC药物

(一)Dato-DXd

Dato-DXd(Datopotamab deruxtecan,DS-1062a)是一种靶向Trop2的ADC药物,由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共同开发。该药物是人源化抗TROP2 IgG1单克隆抗体与有效载荷强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稳定的四肽可裂解连接子偶联而成,药物/抗体比率(DAR)值为4。TROP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表达于多种实体瘤中,包括腺癌(64%)和鳞状细胞癌(75%)等;目前尚无TROP2靶向ADC获批用于治疗肺癌患者。2023年7月,公司宣布进行的TROPION-Lung01 III期研究获得阳性结果,研究显示与当前的标准治疗多西他赛相比, Dato-DXd在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在主要终点之一无进展生存期(PFS)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在本次大会中,公司公布了Dato-DXd联合阿斯利康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一线治疗NSCLC的初步数据。本次报告了1-4组的第一批数据。入组患者年龄≥18岁,具有ECOG PS 0/1和组织学/细胞学证实的晚期/mNSCLC,但没有可操作的基因突变。队列1中的患者和队列2中的一名患者接受了≥1个铂类化疗和抗PD-1/PD-L1治疗。其余患者未经治疗或既往接受全身性化疗≤1次,但未同时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接受Dato-DXd(4 mg/kg,队列1/3;6 mg/kg,队列2/4)+度伐利尤单抗(1120 mg,所有队列)+卡铂最多4个周期(AUC 5,队列3/4),Q3W,直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

研究显示:在数据截止时(2023年3月6日),队列1(n=5)、队列2(n=19)和队列4(n=14)共有38名患者可进行评估。在队列2的一线治疗患者(n=14)中,ORR为50.0%(7个已确认的部分反应[PRs]),DCR为92.9%;在队列4的一线治疗患者(n=13)中,ORR为76.9%(9个确诊的PR,1个DCO后确诊的PR),DCR为92.3%。在所有PD-L1表达水平上都观察到了反应,并且三药方案比双药方案的响应率通常更高。

在不良反应上,队列4中有两名患者报告了DLT。随后在队列2(双药)和队列4(三药)进行剂量拓展,未观察到进一步的DLT。在队列2和队列4中,PD-L1 TPS<1%、1-49%和≥5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1.6%/42.9%、31.6%/21.4%和36.8%/35.7%。队列2中100%/42.1%的患者和队列4中100%/71.4%的患者出现了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所有级别/G≥3)。最常见的TEAE(所有等级/G≥3)为:队列2中的便秘(57.9%/0)、口腔炎(52.6%/10.5%)、脱发(52.6%/0)和恶心(42.1%/0);队列4中的口腔炎(64.3%/7.1%)、脱发(57.1%/0)、恶心(57.1%/0)、贫血(50.0%/35.7%);两个队列中,导致治疗中断和Dato-DXd剂量减少的TEAE分别发生在21.1%/21.4%和15.8%/35.7%的患者中。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二)HER3-DXd

HER3-DXd(Patritumab Deruxtecan,U-1402)基于此前终止的HER3单抗Patritumab,采用和DS-8201完全相同的毒素Dxd和可切割连接子,能够在肿瘤细胞中被选择性切割,强效且降低了全身性毒性,并具有旁观者效应。针对HER3-DXd的开发策略分为三步:

① EGFRm NSCLC:

• 单药用于EGFR TKI耐药患者,已在3L及后线患者中开展单药单臂注册II期研究,以及在2L患者中与化疗的对照III期研究;

• 联合EGFR TKI奥希替尼用于早线治疗,目前处于临床Ib期。

② 乳腺癌:单药或联合疗法用于HER3表达的乳腺癌,目前单药疗法的临床I/II期研究正在进行。

③ 非EGFRm NSCLC及其他HER3表达的肿瘤。

本次大会披露了临床II期HERTHENA-Lung01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EGFR TKI和PBC治疗的晚期EGFR突变NSCLC的患者。患者接受HER3-DXd:5.6 mg/kg IV Q3W或递增方案(3.2-4.8-6.4 mg/kg)。根据临床I期研究的收益风险评估,递增方案入组提前结束;最终完成了5.6mg/kg组的入组。根据RECIST1.1由盲法独立中心评审(BICR)确认主要终点ORR。

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11月21日,中位研究持续时间为13.1(9.0-21.6)个月,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5.5(0.7-18.2)个月。BICR确认ORR为28.4%,mDOR为6.0个月,mPFS为5.5个月,mOS为11.9个月。既往使用奥希替尼的患者疗效类似。在不同HER3表达和EGFR-TKI不同耐药机制的患者中均观察到了临床活性。在基线时未经放疗的脑转移患者(n=30)中,CNS-ORR为36.7%(95%CI,19.9%-56.1%;10/30 CR,1/30 PR)。

在不良反应上,AE可控且可耐受,与之前的观察结果一致:与药物相关的AE导致10名患者(4.4%)的停药和4名患者(1.8%)的死亡;45.3%的患者发生≥3级的药物相关AE;12名患者(5.3%)发生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1/2级,n=9;3级,n=2;5级,n=1)。

(三)I-DXd

I-DXd(B7-H3 ADC,DS-7300)采用第一三共专有的DXd ADC技术设计,该技术通过可切割的四肽连接子,将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连接到人源化抗B7-H3单克隆抗体上。B7-H3是一种跨膜免疫调节蛋白,在多种肿瘤类型中过表达,包括小细胞肺癌(SCLC)。在SCLC患者中,65%的患者具有中等至高表达的B7-H3。

本次会议公布了对I-DXd治疗的SCLC患者进行了平均11.7个月的随访分析,包括对有效率、无进展(PFS)和总生存期(OS)的分析,以及基于B7-H3表达的反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该分析是在临床I/II期试验第1部分的SCLC亚组中进行的,纳入了未经B7-H3表达筛选的重度经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包括接受4.8至16.0 mg/kg I-DXd治疗的SCLC患者。

结果显示:11名患者出现了确认的客观缓解(52%;1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为5.9个月(95%CI,2.8-7.5)。中位PFS为5.8个月(95%CI,3.9-8.1),中位OS为9.9个月(5.8-NR)。16名患者可进行B7-H3分析(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在所有可评估的参与者中,B7-H3的表达水平为中度至高度。尽管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证实这些结果,但在最佳总体反应或肿瘤减少与B7-H3阳性或强度之间没有观察到相关性的趋势。安全状况与之前的报告一致。

(四)T-DXd

T-DXd (DS-8201,Trastuzumab Deruxtecan)是继T-DM1(Trastuzumab Emtansine)之后的新一代ADC,由trastuzumab、可裂解的linker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衍生物)组成;其携带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效能高,既往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应用很少,可有效避免耐药;独特的linker设计可使其在肿瘤细胞中被表达上调的溶酶体酶选择性裂解,有效载荷优先释放,既保证了在循环中的稳定性,也保证了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杀伤作用;DAR值高,每个抗体可携带8个有效荷载,高于T-DM1的3.5个,且全身毒性很低。

在大会公布的一项盲法、非比较性临床II期试验中,将经预处理的HER2m mNSCLC患者随机按照2:1的比例分别每3周接受5.4或6.4 mg/kg的T-DXd治疗。主要终点是通过盲法独立中心评审(BICR)确认的客观有效率(cORR),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反应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在数据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3日),102名和50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T-DXd 5.4或6.4mg/kg剂量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5个月(1.1-20.6)和11.8个月(0.6-21.0)。cORR分别为49.0%(95%CI,39.0%-59.1%)和56.0%(95%CI,41.3%-70.0%),mDoR分别为16.8个月(95%CI:6.4-NE)和NE(95%CI:8.3-NE),mPFS分别为9.9个月和15.4个月。两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7.7个月(0.7-20.8)和8.3个月(0.7-20.3)。

在不良反应上,接受T-DXd 5.4 mg/kg治疗的101名患者中有39名(38.6%),接受T-DXd 6.4 mg/kg治疗的50名患者中有29名(58.0%)发生了≥3级药物相关治疗突发不良事件。接受T-DXd 5.4mg/kg治疗的101名患者中有13名(12.9%)发生了与药物相关的ILD/肺炎,接受T-DXd 6.4mg/kg治疗的50名患者中也有14名(28.0%)发生了药物相关的ILD/肺炎。

四、罗氏:Atezolizumab

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是一种靶向PD-L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旨在结合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表面的PD-L1,阻断其与PD-1和B7.1受体的结合。

在大会公布的III期IMpower151研究,用以评估atezolizumab+贝伐单抗+卡铂加紫杉醇或培美曲塞(ABCP)与BCP作为转移性nsqNSCLC的1L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2月2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305名ITT人群中,297人(97.4%)使用培美曲塞;239例发生PFS事件。ABCP与BCP的中位INV-PFS分别为9.5个月和7.1个月(分层HR,0.84;95%CI:0.65,1.09;P=0.1838)。INV-PFS与IRF-PFS一致。EGFR/ALK+亚组的PFS在不同组之间相似,而在野生型亚组中显示出数值差异(10.4个月与7.0个月)。未观察到依赖PD-L1表达的PFS差异。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

在不良反应上,99.3%(ABCP;3/4级,66.4%)和100%(BCP;3/4级,61.4%)的患者出现全因AE,分别有23.0%和15.0%的患者停止任何一种药物治疗。7.9%(ABCP;治疗相关,5.9%)和7.8%(BCP;治疗相关,6.5%)的患者出现全因5级AE。AESI发生率分别为67.8%(ABCP;3/4级,11.2%)和71.2%(BCP;3/4级,7.2%)。

五、翰森制药:阿美替尼

阿美替尼(阿美乐®)是首个中国原研三代EGFR-TKI类创新药,2020年3月,阿美乐®获批上市,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进展,且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2021年12月,阿美乐®获批用于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2023年1月,阿美乐®一线治疗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用药可及性进一步提升。

本届WCLC上,阿美替尼发表的42篇成果包括3篇口头报告(研究数据)、18篇常规摘要(研究数据)、13篇病例报道和8篇研究设计,将展示阿美替尼在NSCLC靶向联合治疗、脑(膜)转移、新辅助、细分人群、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一项入组初治EGFR阳性NSCLC患者接受阿美替尼(110mg,口服,QD)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的研究中。主要研究终点为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颅内客观缓解率(iORR)、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生活质量(QoL)。

结果显示:截止2023年3月28日,经8.8个月中位随访(范围:3.0-30.2个月),iORR和iDCR分别为74.4%(29/39;95%CI:57.9-87.0)和100%(39/39;95%CI:91.0-100)。颅内病灶的中位肿瘤缓解深度(DepOR)为42.86%。伴多发性脑转移患者的iORR为77.4%(24/31;95%CI:58.90-90.41),寡转移患者的iORR为62.5%(5/8;95%CI:24.5-91.5)。此外,所有患者根据基因型被分为两个亚组——19del组和21L858R组,两组的iORR分别为88.9%(16/18;95%CI:65.3-98.6)和61.9%(13/21;95CI:38.4-81.9)。

另外,27例患者进行了NGS检测。在并发突变组(TP53,EGFR扩增,MET扩增,PIK3CA,CCND1扩增等),iORR为74.1%(20/27;95%CI:53.7-88.9),其中TP53并发突变组的iORR为77.8%(14/18;95CI:52.4-93.6)。

六、艾力斯:伏美替尼

伏美替尼(艾弗沙®)是中国原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EGFR-TKI。2021年3月获批上市,用于既往经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2022年6月获批一线适应症,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艾弗沙®肺癌一线及二线适应症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惠及中国患者。目前开发用于EGFR敏感突变NSCLC辅助治疗、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等罕见突变的注册临床研究正顺利推进中。 

一项旨在评估伏美替尼在携带EGFR Exon20ins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的数据在本次会议中公布。主要终点为由独立放射学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v1.1标准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截至2023年1月18日,共有79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在未经治疗的每日240mg伏美替尼组中,IRC确认的ORR为69.0%(95% CI:49.2%-84.7%)。而在之前接受过治疗的每日240mg和160mg伏美替尼组中,IRC确认的ORR分别为50.0%(95% CI:28.2%-71.8%)和40.9%(95% CI:20.7%-63.7%)。由IRC评估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6.6%、95.5%和90.9%,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7、7.0和5.8个月。

在安全性上,伏美替尼的耐受性良好,未经治疗的每日240mg伏美替尼组以及之前接受过治疗的每日240mg和160mg伏美替尼组因治疗紧急不良事件(TEAE)而停止治疗的情况分别为0%、4.2%和4.0%。伏美替尼的安全性概况与EGFR-TKI药类一致,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皮疹、皮肤干燥、指甲异常、腹泻、口腔炎以及肝酶升高。

七、迪哲医药:舒沃替尼

舒沃替尼是一款口服、不可逆、针对多种EGFR突变亚型的高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与EGFR C797 具有不可逆(共价)结合模式的抑制剂,基于奥希替尼支架来优化EGFR exon 20ins效力,具体优化设计在于:①保留奥希替尼的氨基嘧啶母环设计,且丙烯酰胺基团与半胱氨酸残基Cys800 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增强抑制活性;②在C-4 位上使用更灵活的苯胺基结构,其邻位取代基占据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位点后袋的一部分(接近C 螺旋、β折叠部分的空间),以替换奥希替尼上旋转不太灵活的甲基吲哚,改善药代动力学;③在苯胺基上同时引入4-F 和 5-CL 取代,占据磷酸结合环(P-loop),并且将侧链修饰为构象更刚性的二甲氨基吡咯烷与溶剂通道残基极性相互作用。2023年8月,该药物获得NMPA批准,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含铂化疗,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成为首款针对EGFR exon20ins突变型晚期 NSCLC的国创新药。

在2023 WCLC中,公司以简短口头报告(Mini 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公布1项探索基于肿瘤组织和血浆ctDNA检测的EGFR exon20ins突变状态与舒沃替尼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1)肿瘤组织和血浆 ctDNA 检测EGFR exon20ins突变一致率较高:EGFR exon20ins 突变阳性一致率为 69.1%,经肿瘤组织和血浆 ctDNA 检出的 EGFRexon20ins 突变亚型完全一致。(2)经肿瘤组织或血浆 ctDNA 检测确认的EGFR exon20ins突变阳性患者均可以从舒沃替尼治疗中临床获益:肿瘤组织和血浆ctDNA 检测确认EGFR exon20ins突变阳性受试者的ORR分别为59.8%和63.0%,与疗效分析集的ORR(60.8%)相当。

八、齐鲁制药:伊鲁阿克

伊鲁阿克(WX-0593)是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癌基因1(ROS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23年6月获NMPA批准用于用于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该药物在前代基础上了经过4项关键优化,提高了对ALK的抑制能力和选择性。

本次会议展示的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化、多中心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伊鲁阿克在ALK TKI初治的局晚期或转移性ALK+ NSCLC中的疗效是否优于克唑替尼。中期分析(IA)结果显示:截止2022年11月13日,61例(20.9%)患者既往接受过化疗(伊鲁阿克/克唑替尼,20.3%/21.5%)。IRC确定的伊鲁阿克组和克唑替尼组PFS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3.98个月和24.54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7.70个月和14.62个月(HR=0.344 98.02%CI,0.226-0.523,p<0.0001)。在不良反应上,伊鲁阿克组和克唑替尼组的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58.7%和55.0%。伊鲁阿克组最常见的3/4级AE为高血压。

九、和黄医药:赛沃替尼

赛沃替尼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口服MET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阻断因突变(例如外显子14跳跃突变或其他点突变)、基因扩增或蛋白质过表达而导致的MET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用于治疗接受全身性治疗后疾病进展或无法接受化疗的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目前,赛沃替尼正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疗法,开发用于治疗包括肺癌、肾癌和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类型。2011年,和黄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全球许可协议,旨在共同开发沃瑞沙®并促进其商业化。

在一项单臂、多队列、多中心、开放标签、3b期研究中,将晚期或转移性METex 14突变NSCLC初治患者入组队列2(1线治疗:1L),接受1L赛沃替尼 QD 600 mg(体重≥50 kg)或400 mg(体重<50 mg),每21天接受一次治疗。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IRC)根据RECIST 1.1评估的总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主要包括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至缓解时间(TT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本次会议报告了所有接受至少6个月随访或治疗结束的队列2患者的结果。

结果显示:截止2022年12月13日,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8.02个月(范围:0.4-14.5)。在至少有一个基线肿瘤评估后可评估的患者中(n=84),IRC评估的ORR为59.5%(50/84,95% CI:48.3%,70.1%),所有50例患者均达到部分缓解,DCR为95.2%(95% CI:88.3%,98.7%)。在完整分析集中(N=87),根据IRC评估,中位DoR未达到,中位TTR为1.4个月(95% CI:1.4, 1.5);中位随访8.3个月,中位PFS为12.6个月(95% CI:8.5,-),6个月PFS率为76.2%(95% CI:65.2%,84.1%),12个月PFS率为61.0%(95% CI:47.7%,71.8%);中位随访为9.7个月,中位OS未达到。

在不良反应(TEAE)上,86例患者(98.9%)报告了至少1起,67例患者(77.0%)经历了≥3级TEAE。85例患者(97.7%)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58例患者(66.7%)有≥3级TRAE,其中最常见的(≥5%)事件包括肝功能异常(21.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6.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3.8%)、低钾血症(5.7%)、外周水肿(5.7%)、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5.7%)。

参考资料

1、各公司官网

2、国联证券、华创证券

3、公众号:药渡Daily、医脉通肿瘤科、无癌界、良医汇肿瘤资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NSCLC,WCLC,EGFR,PFS,药物,肺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